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司马迁独创民族史传,在《史记》中开创性地专为少数民族立传,还记载了邻国的历史。从《匈奴列传》到《西南夷列传》,写了四篇当时“中国”的边疆少数民族史传,并将与这些地区、民族有关的人物传记附列于后,如闹马相如列传》等。司马迁之所以为这些周边少数民族立传,直接原因是: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当时或奉藩贡职;或漠守封昌为巨;或保塞为外臣;或清为内臣,这些边疆地区在当时已成为汉封建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那里的人民可以看成当时的边疆少数民族了。因此,司马迁称之为“东越”“西南夷”等。司马迁在这些少数民族列传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夜郎的诸多问题中,夜郎王城究竟现在何处,始终是贵州史学家与考古学家难以破解之谜。要判定夜郎王城之所在,首先就必须以最原始的史料《史记?西南夷列传》为依据,然后再参照其他文献和考物发现的材料进行甄别。司马迁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写作《史记》,并且又曾在夜郎王国尚存的汉武帝时代亲临西南夷,从现在考古工作者在原西南夷区域发掘出土的实物,可以说明《史记》中的许多重大史实是可信的。比如《史记》说:“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现滇王印早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根据《西南夷列传》中的记载,考察夜郎王城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夜郎王城距爿垌江不远;第二,蜀地商人常在夜郎卖枸酱,并由 柯江乘船到南越番禺出售;第三, 柯江属于联系黔粤的珠江水系,从夜郎王城不远处可以通航直达番禺。  相似文献   

3.
五尺道是古代四川盆地通往西南夷地区的重要交通线之一,同时也是古代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地区交流往还的重要线路。但是,关于五尺道的开通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没有进行过深入细致的考察,多据成说以为是在战国末或秦代由秦开凿,这其实是对历史文献所记载的五尺道开通年代的误解。仔细分析《史记》、《汉书》的有关记载,并参证近年西南地区的考古资料,可以证明,五尺道是先秦古蜀王国与西南夷交往的要道之一,早在商代就已由古蜀王国的"五丁力士"开凿,并不是始由秦在战国末或秦代凿通。  相似文献   

4.
一个对外输血的民族 羌族的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干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说文·羊部》称之为“西戎牧羊人”。羌族也由此成为我国唯一在甲骨文中有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夏代始祖大禹都是羌人,今天的羌人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  相似文献   

5.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和湖南省西南部毗邻的“酸汤话”方言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早在唐虞、夏三代,就有南方原始民族的先民沿沅江而上,迁徙到这一地区,其中苗族先民是主要的一支。据史书记载,这块地区历史上为禹贡荆州之域。成王封熊绎于楚时,为黔中地,民谓“黔中蛮”。秦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一册)“奴隶制的鼎盛时期——西周”一课指出:“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联合西方和南方的部落,向商纣进攻。双方在牧野大战。”据其文意,这里的“牧野”是一个地名专称,查《辞海》历史分册有“牧野”和“牧野之战”两条,也认为“牧野”是地名,在今河南淇县西南。《诗经词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不少成语都是与历史息息相关的 ,成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有一个成语 ,大家想必耳熟能详 ,那就是“夜郎自大”。然而 ,你可曾想到 ,这个带有浓厚的贬义的成语 ,却掩盖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夜郎之出名 ,都是自大惹出的问题。公元前 1 2 2年 ,西汉使者来到夜郎 ,夜郎王问了句贻笑两千多年的话———“汉孰与我大 ?”由此造就了那个遗臭千古的成语。其次 ,我们平心而论 ,夜郎自大并不是毫无缘由的。因为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传》记载 ,“西南夷君长以十数 ,夜郎最大” ,“所得精兵十余万” ,虽然只是片言只语 ,但也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为展开讨论秦“五尺道”而作。认为:秦“五尺道”之本义,并非《史》、《汉》旧注所说的“道路”,更不是“栈道”,而是秦灭蜀后,进一步经略“西南夷”地区,首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要地建置行政区域单位之一。所称“五尺”者,当是古代少数民族语之译音汉字。至于“常頞”,也不能断言为人名。并肯定深入探究秦“五尺道”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西南夷”地处边陲,其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是从汉武帝刘彻对“西南夷”经略开始 的。汉武帝时期,随着汉王朝的强盛,经略“西南夷”的条件日趋成熟。汉武帝通过设置郡县加强 对“西南夷”管理,同时实行“故俗治”、“毋赋税”、募兵屯垦和开凿交通干线等一系列开明的政治、 经济、文化政策,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西南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加快了“西 南夷”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蜀汉统治南中历史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蜀汉的"南中"——即今之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地区,是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的一部分.这里自古就是一个众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生活着许多被统称为"西南夷"的少数民族.自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大力开通西南、设置郡县以来,"西南夷"地区逐步归属于汉王朝的版图之内.此后,两汉中央政权对这一地区采取了"土"、"流"并举的双重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以“夜郎自大”来讽喻狭小的地域观念。这句成语来源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夜郎”究竟在何处呢? 根据历史考证,夜郎大约建国于战国时期,至秦汉时,与一些有亲  相似文献   

12.
《华阳国志》是研究西南古代少数民族的重要文献典籍。本文认为,与以前及同时代文献相比,在对少数民族记载的广度上和深度上,《华阳国志》都有较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藏彝走廊地区石棺葬所属人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棺葬是继新石器时代以后整个藏彝走廊地区最主要的一种考古文化遗存。藏彝走廊石棺葬文化族属的“羌人”说和“氐人”说均难成立。从汉代史籍记载来看,藏彝走廊地区与石棺葬文化相对应的人群应与《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记载的徙、筰都、冉駹、巂、昆明等五个部落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 司马迁创作了《史记》,我国西汉以前的历史才得以大放光明。《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发展过程中一座不朽的纪念碑。因为它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史学方法,即纪传体的史学方法。司马迁的不朽,在于他不仅开创了新的史学方法,而且具有远大的历史见识。这首先表现在他的眼光能扩大注射到中国以外的世界即以当时的世界规模研究中国史,例如在《史记》中除了注意到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如匈奴、西南夷、东越、南越以  相似文献   

15.
论两汉王朝西南边疆开发中的“各以地比”之治理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以地比”之治理方略,形成于西汉武帝开发“西南夷”之地,丰富、完善于两汉时期开发西南边疆的进程之中。此套方略的基本内容是,北方中原王朝在稳固掌控西南北部蜀地的基础上,与蜀人一同治理巴地,并依托北部的巴蜀人对西南中、南部进行治理和开发。该方略切合西南实际,卓有成效,对后世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6.
二十四史中的《宋史》、《元史》、《明史》及一些类书、野史、方志,都有西南“八番”的记载。然而,“八番”究竟是怎么回事?与今天哪个民族的关系最密切?其社会发展情况如何?由于记载不一,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提些不成熟的意见,请同志们指正。一“八番”的位置及建置沿革《宋史》等史书所指的西南番,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的回顾在介绍50年来(1949-1999年)中华民族史研究概况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过去对于这一学科进行研究的历史。过去的史书,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到《清史稿》为止,全都是国家史、王朝史,其主要内容都是国家兴衰、王朝更替,从未出现过一本从民族角度来记载历史的史书。而且一直认为:华夏族-汉族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华夏族-汉族,在二者之间划等号。对于其他各.族的记载,在史书中长期处于陪衬地位。例如《史记》共130篇,对于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大宛的记载不过6篇而已。影响所及,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18.
套色油印本《南胡曲谱选》,陈振铎先生著,封面署“己丑天中节刘东父”题写,“己丑”即1949年,“天中节”系端午节的别称。《南胡曲谱选》内有《序言》,19的年重五(端午)由上官话写于成都,主要是介绍二胡发展的历史:二胡是人们最熟知的民乐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关于二胡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唐朝,称之为“胡琴”,发源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又称为“奚琴”。  相似文献   

19.
战国末至西汉武帝的二百余年,中国西南出现第一次大规模开发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时期的开发进程中,自然形成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和北南两区域的划分。北部巴蜀开发领先于南部“西南夷”地,而南部开发亦仰赖北部先期开发的成就。前后两阶段,一以贯之,为同一整体。  相似文献   

20.
东北夷初探     
东北夷初探傅朗云当西汉司马迁(前145-前86)撰《史记》为“西南夷”立传的时候,“东北夷”同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东汉班固(32-92)撰《汉书》有见及此,于《王莽传》中留下一条“东北与西南夷皆乱”的史料,“东北夷”专指夫余、秽、貉、高句丽等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