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全球环境灾害的日见频繁,对区域旅游资源所面临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已成为关系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本文对旅游资源灾害风险的概念及其评估的内涵予以明确界定,并高度概括出评估程序的六大步骤和四大重点。文章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旅游资源易损性和风险防治能力这3个维度精心选择了8个评估指标,并借助于量化的评估方法与模型,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八大景区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对评估结果,作者予以详细的分析,认为克旗旅游资源所面临的干旱和虫灾风险比较突出,而地震风险较低,其综合风险在8个景区的分布可被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由于风险评估能够清楚地表明区域旅游资源所面临的灾害风险的种类与程度,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作者还进一步认为,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区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针对旅游资源的防灾保护,宜增加相应的灾害风险评估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高烈度地震山区,崩塌滑坡灾害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地震诱发山地灾害更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川藏公路通麦至105道班段位于地震区划烈度Ⅷ度区,地震活动频繁。本文以此为试验线,打破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采用基于弹塑性理论的FLAC3D软件分析边坡在三种地震烈度情况下的地震动态响应,运用其在地震时程中的剪应变变化及位移判断其地震安全性,绘制了在小、中、大震共三种地震工况下的灾势分布图。从而实现了对该段线路地震时成灾规律及规模的预测,可为抗震加固工程方案规划,以及灾时制定抢险救援应急对策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旅游业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特别是龙门山沿线的部分旅游景区更是毁灭性创伤。文章就地震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可观分析,并就如何进行地震灾后的旅游复兴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近几年我国各地地震频发,特别是四川的汶川地震给我国人民的生活、经济、环境造成极大损失,对于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我国十分重视,针对工程抗震鉴定的过程和抗震加固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众对地震及地震灾害愈加关注和重视,近年来,防震减灾监测技术和装备不断提升,全面客观、及时准确的宣传防震减灾工作,树立准确舆论导向,解疑释惑,对于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加强地震心理锻炼、构造良好的媒体形象、多种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等方面,促进了玉溪防震减灾科普事业,增强民众灾害意识和防灾素质,提高社会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规避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缩短旅行时间,减少交通成本,成为区域旅游开发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文章探讨高速铁路对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高铁与旅游产业的关系,由于交通成本降低,引起旅游目的地空间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旅游市场需求产生变化。通过研究贵广高速铁路开通后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应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凌  寇宏伟 《科研管理》2017,38(6):51-58
我国传统的经济影响评估通常关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忽略其间接经济影响和时间维度上的变化,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汶川地震对四川省GDP所造成的影响。首先,论文根据索罗增长模型分析了地震发生后灾区的可能增长趋势;然后,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时间序列方法预测出若不发生地震时四川省的GDP,通过"有灾"时的实际值与"无灾"时的预测值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震后的恢复重建政策对四川经济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特别是长期来看拉动了四川省GDP的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型景观的游客体验能够为此类资源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本文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判定北川地震景观游客体验维度,同时揭示了游客体验整体均值的时空差异,并利用非参数检验揭示其社会属性和空间差异,相关研究结论可以为灾害型景观资源管理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研究结果显示:①自然灾害型景观游客体验可从情感和认知两方面解释,具体包括道德型、个人型、教育型以及学习型体验;②同情等道德体验是自然灾害型景观游客体验的主基调,且并未因游客性别、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影响产生组别间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说明游客受灾害型景观的影响更易产生情感体验,且不同组别和不同客源地的游客对教育型体验相关选项均给予较高的赋值;③自然灾害型景观游客体验存在时空差异,情感和认知体验均随时间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且灾害发生地(四川)游客有着更为强烈的情感和认知认同,其中除个人型体验外,四川省内样本中各维度灾害型景观体验均值高于非四川游客,且个人型和教育型体验在受教育程度上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而学习型体验分别在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近60年来中国大陆发生过3次8级地震: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8.6级地震,2001年11月14日青海、新疆交界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其中前2次发生在人口稀少地区,后1次发生在人口较稠密地区,产生特别重大的灾害.  相似文献   

10.
刘凤  余靖  明翠琴 《科学学研究》2020,38(8):1428-1435
创业活动与危机之间的关系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及来源,创业活动对促进灾区的经济生产能力恢复以及缓解就业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灾害冲击会降低人们的风险倾向,进而弱化人们的创业意愿。韧性作为一种应对困境的心理能量,是否能有效削弱不利环境对灾区居民的影响并提升其创业意愿?基于此,通过采用2018年在汶川地震灾区开展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灾区居民的韧性、风险倾向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灾害情境下,灾区居民的韧性能削弱灾害冲击对风险倾向的影响,并对风险倾向和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1.
石勇  姚前  王文华  席建超  张飞 《资源科学》2021,43(5):1038-1050
自2001年9/11事件起,包括非典、巴厘岛爆炸案、亚洲海啸等重大灾难事件极大地打击了世界旅游业,旅游风险问题日益凸显。以2001—2018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96篇与旅游风险研究高度相关论文为基础,对旅游风险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梳理。研究发现:①旅游风险研究受到多学科的广泛关注,按照文献数量和研究热点可分为萌芽期(2001—2006年)、蓄势期(2007—2012年)和发展期(2013—2018年)3个阶段;②国际旅游风险研究在国家及地区层面上表现出“一超多强”的态势,“一超”为美国,处于合作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多强”为澳大利亚、英国、中国(不含台湾地区);③旅游风险研究方法种类丰富,主要涵盖了描述分析、访谈法、模型分析和统计分析4类;④旅游风险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风险内涵、游客风险、目的地风险、利益相关者风险、宏观背景下的旅游风险5方面。结合国外的研究经验,本文提出未来中国应就完善旅游风险理论体系、深化游客风险感知与行为研究主题、拓宽旅游目的地风险研究思路、重视社区居民在旅游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关注宏观背景下的旅游风险5方面加强研究,以促使研究体系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陈军华  张斌  夏季 《软科学》2007,21(3):50-54
由于成本、时间、质量的相互约束关系,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对三者的相对重要关系做出权衡,把模糊综合矩阵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相结合,来判定他们相对权重以及各风险因素可能发生的概率,及其对成本、时间和质量的不同影响。最后得出各风险因素的综合风险损失,进行排序及划分风险等级。从而可以对确立项目过程中的风险主题进行动态的过程风险的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13.
Smart tourism and the sharing economy within it are transforming human lives and are considered a huge innovation in the industry. This change inevitably creates huge resistance, which did not obtain much attention. Thus, this study focuses on sharing economy's risk aspects, which have become a social issue. It investigates how risks affect the development and diffusion of the sharing economy, especially in Airbnb. This study adopts extended model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 and depicts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potential Airbnb users to analyze risk effect. Resul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lied to 300 potential customers indicate that privacy and financial risks negatively affect the intention to use the sharing economy. However, physical and performance risk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behavioral intention or desire. This risk paradox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disruptive innovation of the sharing econom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sk engagement in tourism.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4.
风险是影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成败的关键要素。本文从系统视角剖析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政府与产业风险、信用风险、知识产权自身风险、操作风险和主体间关系风险5个维度38个具体指标的风险评价体系;运用Vague集和TOPSIS多属性决策方法,构造Vague集评判矩阵,建立TOPSIS评价模型,根据不同备选方案的欧式贴近度进行排序,从而评价其融资风险。研究发现,信用风险和主体间关系风险是导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涌现的主要因素,Vague集和TOPSIS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评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为优选融资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静云 《现代情报》2014,34(12):60-63
图书馆联盟知识网络内部面临多种不确定性风险。图书馆联盟知识网络风险按照网络层次分为3种:核心层风险、从属层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在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角度分析了不同层次风险性质和程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图书馆联盟知识网络风险防范机制,以期提高图书馆联盟知识网络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降低银行与绿色创新企业间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已成为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银行与绿色创新企业两类主体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工银企系统,基于仿真实验着重考察其重要主体行为。具体地,着重于考察资产负债表构建与更新、主体行为动态演化、流动性资产更新以及违约清算机制等方面,通过仿真手段探究绿色创新补助政策形式与补助强度对银企系统性风险与系统总收益的影响机制,以对理论模型进行全面验证。本研究结论的意义在于:聚焦于绿色创新补助政策与银企系统性风险的内在关系,通过计算实验方法进行验证与延伸,为促进中国绿色创新企业健康发展,帮助政府与银行防范绿色创新企业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提供理论机制参考与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李锋 《软科学》2009,23(11):38-42,52
目的地旅游危机管理的主体主要是目的地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协会。旅游危机的发展具有自身特有的生命周期规律,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因此,不同的旅游危机管理主体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危机管理重点。明晰不同管理主体在旅游危机不同阶段的管理职责重点为旅游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四川"5.12"大地震为例,得出各管理主体在旅游危机前、旅游危机中和旅游危机后其危机管理职责的重要性排序。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人们对地震风险承担机制的思考,保险作为一种化解风险的手段,不能被有效运用于地震风险的分散。本文通过对国外地震保险基金设计模式的分析,旨在探索一种能使保险业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路径,主张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地震保险基金,充当我国地震保险的再保险人,增强地震风险承担能力,确保地震一旦发生,灾区人民能够通过保险渠道获取稳定的重建资金,从而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9.
李文杰  乌铁红 《资源科学》2012,34(10):1980-1987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旅游设施的不断建设和旅游活动的增加,其草原环境岛屿化现象严重。为保护草原景观和当地生态环境,探索草原旅游干扰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为调控旅游干扰和实施规划与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和理论支撑。在诸多的旅游干扰影响因素中,游客的活动和践踏以及车辆的碾压是草原旅游点及周边旅游环境产生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而其影响又直接反映在该立地上的植被生长、发育和演替变化上。本文采用植物样方调查法对草原旅游点周围、不同活动区周边、不同等级道路上的植物种类构成与各种植物的相对密度、植被的总盖度、草群高度、植被地上生物量以及丰富度指数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其相关指标变化来探究旅游干扰对草原旅游点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