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档案》2008,(2):F000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近日被国务院批准为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同时,该馆所藏满文《平定三逆方略》60卷、《有圈点字档》180册、《无圈点字档》180册、《清代十朝大红绫本满文实录》3752卷,也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该书是一部清代中国边疆史地满文档案检索工具书,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专家学者,经过10年的努力编译而成。收录军机处满文月折包内有关边疆史地档案目录12万余条,系统的反映了雍正八年至宣统三年间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各方面情况。全书900万字,精装12册,1999年6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200元。欲购者可与北京故宫西华门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联系(邮编 100031),电话(010)63099011转 266。《清代边疆满文档案目录》出版  相似文献   

3.
2012年1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和江西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的通知》,同意江西省文化厅此前公示的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5个)名单和江西省第一批珍贵古籍(340部)名录,并给予正式公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满文古籍图书定义、辽宁省图书馆入藏满文古籍图书的成书时间、合璧文种、在全国所处地位、四部分类、装订形式、版本类型、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辽宁珍贵古籍名录》等方面,概括介绍了辽宁省图书馆入藏满文古籍图书情况,从近几年来陆续公布的几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中辑出辽宁省图书馆入藏满文古籍入选书目。  相似文献   

5.
迄今发现的天命、天聪两朝以无圈点、有圈点满文书写的满文档簿40余册,其中40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即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于1931年2月和1935年9月在内阁大库发现的37册(乾隆朝重抄《无圈点字档子》的蓝本)和3册满文档簿。这些档簿于1936年2月运往上海,七七事变后,又随文物疏散到四川,1947年运回南京,1948年12月至1949年2月运往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于1969年以《旧满洲档》为书名分装十巨册影印出版。另外几册现藏于本馆,原件尚未公布,大多以各种名称分别译成汉文公开出版。这些以无圈点、有圈点满文书写的满文档簿,收录了一批蒙古文文件。其中现存台湾的40册,收录了46件,另外还有3件收入馆藏“天聪五年档”,一共49件。这些文件反映当时蒙古各部与满洲的关系,可供研究明末清初满蒙关系参考。现予刊布。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国发[2008]9号),正式批准公布了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要求,在各收藏单位申报的基础上,经反复审议、遴选、论证,文化部初步确定3005部珍贵古籍人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8家单位入选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8.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一书,经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满文部工作人员多年辛勤劳动,终于正式面世,可喜可贺。作为《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的姊妹篇,可说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它的面世,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清代前中期史、清代边疆民族史乃至清代宫廷史等都具有推动作用。我曾在中央档案馆、档案出版社工作多年,后又调至一史馆,深知满文档案史料之珍贵,翻译出版之不易。1985年《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由档案出版社出版发行,1987年。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也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而满文朱批奏…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合作编辑的《清代边疆满文档案目录》,在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清史项目基金的资助下,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套书共12册,收录12万余条目,共计900万字。第一册,盛京卷,约9000条,记载  相似文献   

10.
<正>满文木牌是清代以木牌为载体书写的满文文书档案。清入关前,在禀报事宜时常将文字书写于薄木之上,往来传递,名曰牌子。木牌形式各异,大小不一,为随时削制而成。每只木牌上端有一小孔,用牛皮将多枚木牌穿在一起,称做档子,至康熙时,木牌仍有使用者,满文木牌留存极小,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满文木牌共28块,木牌文字为无圈点老满文与加圈点新满文两种。此木牌是清武英郡王阿济格军中遗物,上面记载了阿济格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率满、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开始并陆续编辑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难以满足研究的需要,为此,国务院古籍小组建议,根据现有资料,出版丛刊续编。续编中《中日战争》一书,现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由戚其章主编,参加编辑单位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山东社科院历史所等。全书共11册,第1—5册为中文档案;第6册是  相似文献   

12.
由北京社科院满学所所长、锡伯族学者赵志强先生所著的《<旧清语>研究——满洲早期的语言与文化》一书,近日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旧清语》全称《实录内摘出的旧清语》,乾隆朝殿本,共一函十四卷。系从前三朝满文《实录》和《加圈点字档》中摘出的807个冷僻词句,并用通行的满语加以解释而成。乾隆帝编纂此书的初衷,是为了便利满族王公大臣研读满洲旧典、谙习满洲旧语、恪守满洲旧俗。然  相似文献   

13.
最近,江苏省政府下发通知,公布了第一批省珍贵古籍名录1588部(含已入选国家级名录294部),以及第一批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个(含国家级保护单位8个)。此次江苏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珍贵古籍名录中包括:从南北朝时期起便被认为已经失传,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件),其中需要进行抢救性修复的珍贵古籍约有20万册(件)。为改善我国古籍保存状况,受文化部委托,由国家图书馆组织起草的《古籍普查规范》、《古籍修复技术规划与质量要求》、《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古籍定级标准》、《古籍特藏破损程度定级标准》等中国古籍保护相关标准规范日前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使得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今后将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5.
《旧满洲档》与“内国史院档”关系考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旧满洲档》与内国史院满文档册 清入关之前,在创建和巩固其民族政权的军政活动中,还使用本民族的文字——满文书写公文、记录史事,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满文档册,其中按时间顺序记录史事的记事性档册不仅部帙庞大,而且内容丰富、年代连续,史料价值最为珍贵。这些入关前的记事性满文档册,在其编写、保存和留传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两种典籍,即《旧满洲档》和内国史院满文档册(后简称“内国史院档”)。 1.《旧满洲档》。清入关前的满文档册,在清廷入主中原之际,随同其他许多文件一起运到北京,一直存放于内阁库中。乾隆六年七月,鉴于当时所见及的三十七册入关前满文档册多由无圈点老满文写成,清高宗谕令编辑一部老满文字书,以作为阅读满文旧档的工具。十一月间,这部字书基本完成,大学士鄂尔泰等在进呈该书时奏称:“再查此档因年久残阙,既期垂之永久,似应逐页托裱装钉,为此谨奏请旨。”这个提议得到批准,于是,三十七册旧档得到裱装,并编以《千字文》的字号。但这次编号乃信手拈来、漫无顺序,如清太祖朝记事最早的一册编为“荒”字,在《千字文》中为第八字,而清太宗朝的一册却编为第一字“天”字号。  相似文献   

16.
在国务院刚刚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中,杭州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嘉兴市图书馆、绍兴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瑞安市文物馆(玉海楼)6家单位榜上有名,数量居全国第二。有297部古籍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五。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二十三册及第二十四册,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次出版的两册史料,均录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军机处上谕档,剿捕档及录副奏折、《剿平粤匪方略稿本》、宫中朱批奏折等档案史料。第二十三册收录的是咸丰十一年全年档案史料512件,计60万字。第二十四册收录同治元年全年档案史料528件,计60万字,两册售价分别为50元。欲购者请将款项(另加邮费15%)汇至北京故宫西华门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行室。邮编100031《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  相似文献   

18.
《满文老档》是以满文书记的记事性档册。它是研究清入关前满洲社会、后金汗国的兴建、扩张以及满族语言文字发生、变化的第一手材料 ,具有重大的价值。《满文老档》有原本与重抄本之别。原本成于清入关前。明万历二十七年 (1595年 ) ,额尔德尼等奉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命创制满文 ,此即无圈点的老满文。满文创制以后 ,后金汗国的记注官遂以该种满文来记注当时的各种活动。这些记录作为后金政权的官方文献保存下来 ,形成记事性的满文档册。这些档册以记事为主同时也选录公文、案牍的内容和抄载其它档案的资料 ,内容宽泛 ,载记全面。但由于这…  相似文献   

19.
四川地灵人杰,乃文化大省,古籍藏量丰富,特色鲜明。全省古籍收藏单位92家,古籍藏量200余万册,共有237种古籍入选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财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现四川古籍的风貌,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特选取兼具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及学术资料性的古籍在此展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精神,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古籍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国建立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制度,并以此带动古籍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自2007年9月开始,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我省在推进建立古籍保护工作机构与机制、开展试点、古籍普查、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等项工作中,进展较快,成绩显著,受到文化部表扬,省古籍保护中心以此为动力,克难奋进,扎实工作,使得安徽古籍普查工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