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一直是外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各国制作了诸多关于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此类纪录片带有着强烈的预设前提下的"他者"意味,多数呈现出的是一个"妖魔化"的中国形象,而韩国KBS制作的2015特辑《超级中国》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他者视域下的中国形象,本文以贯有的外国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为铺垫,通过分析《超级中国》的中国形象探索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的塑造、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7):67-72
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并非是单一的,而是"腾飞的"中国经济形象与"衰退的"中国经济形象并存;在中日竞争型关系的背景下,NHK纪录片中所塑造的是带有等级观念的、不对等的中国经济形象;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往往与政治问题混杂在一起,以经济威胁入手,导向军事威胁、政治威胁和文化威胁等议题。本文通过一系列典型文本,分析中国经济被NHK纪录片重塑的过程及其呈现出来的形象特征,进而讨论日本媒体塑造中国经济形象的话语策略和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蕾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12-214
中国政治经济地位迅速提高的同时,国家软实力建设相对滞后.2012年5月14日至22日,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具有外宣功能的纪录片完成了首轮谢幕.本文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及对比分析方法,从传播范围和被接受程度分析该片的传播效果,并和国家形象片对比,总结出我国在对象国媒体议程设置影响下,应积极制定国家形象影像化和文化传播战略,通过多媒体和新媒体将我国国家形象植入大众生活和文化的传播中,提升国际传播的效果,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塑造一个真实健康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李心洁 《东南传播》2021,(12):116-118
纪录片仪式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起着凝聚社会集体、传承历史记忆、增进民族团结、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仪式功能.从历史重现、记忆再现、符号表现、情感凝聚四个方面分析纪录片《大国仪仗》中的仪式传播,能够清晰看出,在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仪仗兵在执行各项仪式任务时所进行的仪式传播,在构建"仪式场景",强化观众意义认同感,塑造国家形象,构建抒发爱国情怀的绝佳场域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国外主要媒体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从而更好地为传播国家形象服务.NHK作为日本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媒体,长期以来高度关注中国,其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通过不同角度呈现了一个多样的中国形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印象.本文梳理并分析了1963年之后各个时期NHK制作播出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并尝试探索如何通过电视媒体更好地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2012年度中国纪录片理论研究热度不减,学者们从《舌尖上的中国》、《春晚》等热播纪录片的个案研究中探寻纪录片的发展方向;纪录片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民族身份认同、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和意义越发引起重视;纪录片创作的技术手段越发先进,但须用之有度;纪录片频道和纪录片栏目作为纪录片传播的平台,优势与不足并存;目前我国纪录片市场的发展尚不充分,学者们探究其困境及产生原因,展望其发展前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了解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或者另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的报道,对了解其国家形象和改进对外传播有一定借鉴意义,韩国媒体如何报道西藏,对了解其媒体如何塑造中国形象有一定帮助。本文选取《朝鲜日报》2005年—2014年的所有涉藏报道,予以分析,了解韩国对西藏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英国BBC连续推出关于中国文化的纪录片,包括《美丽中国》《中国春节》《中华的故事》等,从他者视角的社会认知建构着"中国文化"的影像形象,并且在国际范围内实现了跨文化交流.从人物形象、情感意象与空间影像三个维度分析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跨文化交流,探讨中国诗人杜甫源自他者视角与西方语境建构过程中的微观意象与宏观架构,对于国内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跨文化表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聂丹  周丽 《今传媒》2016,(5):158-159
对外传播是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通过对外传播,有效地打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围绕构成国家形象的要素,通过历史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这三个维度,分析新疆电视台在吉尔吉斯斯坦播出的纪录片《走遍中国》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文化与经济、综合国力、国家软实力的日益交融,纪录片跨文化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文化传播与文明传承、人类发展与人性价值揭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推动我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如何在世界纪录片中打造中国品牌,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纪录片生产、播映大国乃至强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一、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功能和意义纪录片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纪录、教育、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人文关怀、抒写情感等,这些功能往往交织重叠在一起,难以区分,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国家形象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对其他国家认知和态度的重要了解途径。而纪录片作为一种"非虚构"的媒介形式,具有对一个国家的各方各面进行较为完整的呈现与记录的功能。本文选取纪录片《人生一串》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辅之以同类纪录片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其如何将仪式传播以及集体文化记忆融入其中引发观众的共鸣,同时分析该纪录片通过这些手段建构了怎样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电视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美国探索频道的发展情况和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特点,着重论述了电视纪录片对于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韩飞  田维钢  刘倩 《当代传播》2021,(4):108-110
近年来的"大国工程"纪录片,建构和传播了现代化的中国形象,担当着重要的国际传播功能.本文着眼"大国工程"纪录片与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深层勾连,以纪录片《大工告成》为个案,着重分析其叙事结构、视听表达等方面的艺术性创造,为纪录片参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武闽 《传媒》2016,(16):65-68
从20世纪90年代起,作为“韩流”文化的主力军,韩国影视剧(简称韩剧)在中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连番掀起多次收视高潮,同时也将极具韩国特色的大众文化和价值观念逐渐渗透到海外观众的心里,从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完成了一次国家的形象塑造。2007年,韩国国政弘报处海外弘报院院长俞载雄进行了一项《收看韩剧对韩国形象的影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9.4%的被访者是通过韩剧了解韩国的,而被调查者收看韩剧的次数和数量与其对韩国产生的善意联想、情绪和行动意图基本成正比。以中国为例,随着《大长今》《来自星星的你》等一系列韩剧在中国热播,韩国在中国的形象与冷战刚结束时期相比大大改观。当前,大多数中国人认为韩国是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技术先进”“有观光魅力”的国家,这与韩国政府想要塑造的“动感韩国”形象有着强烈的一致性。随着民众对韩国好感的增加,近年来,中国赴韩国旅游热与日俱增,韩国服饰、化妆品业也深受国人青睐。可见,韩剧的海外传播成绩斐然,影响深远,不但提振了韩国经济,还成功塑造了韩国在海外的正面形象,取得了政治经济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力作《超级工程》系列,一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工程题材的纪录片由海外纪录片大鳄把持的尴尬局面.在数十年的兼收并蓄下,中国本土工程类科学纪录片终于在国际纪录片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文章以央视《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2·中国桥》以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伟大工程巡礼·中国桥》三个表现"中国桥"题材的作品为例,分析中国本土工程类科学纪录片是如何在国际视野下吸收西方同类作品的精华、塑造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NHK电视台播放时间固定的国际时事类纪录片节目《DOCUMENTARY WAVE》最为关注的国家即为中国。通过内容分析,其涉华纪录片涉及领域最多的为经济和社会,其次为政治与环境。相关涉华纪录片在题材上大量关注了负面内容,叙事立场上看似中立,其实存在着政治倾向。经济领域方面反映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中国资本及人员流动等在国际社会上影响力日益提高的国家形象。而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则片面讲述了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社会问题多发及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形象。政治方面选择性地反映了中国基层选举、思想界、网民的网络表达等方面多种矛盾与对立并存的形象。《DOCUMENTARY WAVE》对中国形象的选择性反映与中国与日本的国家力量转换及日本媒体新闻价值观均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7.
鲍高齐 《视听》2016,(1):48-49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家实力的迅速崛起,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显示出重要作用,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崛起。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性的媒介产品,其客观的记录、权威的解读、相对系统的展示给普通民众了解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本文从影像意义系统的角度,通过对韩国媒体制播的纪录片《超级中国》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客观反映中国面貌的同时,隐含在影像背后的却是一个霸权中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朱琳 《传媒》2017,(21)
纪录片是国际传播的有效载体,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相册,它的成功对传播与构建国家形象、有效阐释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之下,涌现了一批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的纪录片,如《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海上新丝路》《瓷路》《神秘的西夏》《河西走廊》等,这些纪录片采用国际化的叙事方式,制作精良,具有较高的传播价值.《瓷路》《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等纪录片更是打开了国际市场.这对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丝路"系列纪录片的成功是中国纪录片积极应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也标志着中国纪录片国际化传播路径的转向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如何克服文化中心主义的制约,既彰显自己的文化身份,又尽可能协调与他者的关系,尊重差异,和平共处是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9.
随着非语言符号在大众传播中的日渐广泛与深入,对大众非言语传播展开研究显得必要而且重要.王亿本的《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功能研究》,即是至今少有的对此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之一.以对对内的社会认同营建与对外的文化软实力提升等现实场景应用为出发点,该书探讨了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在塑造媒介真实、参与情感传递、塑造媒体形象、舆论引导说服等方面的功能发挥,以及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隐喻表意与协同表意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抗战时期的《大公报》为个案,通过对该报1919年到1945年这27年时间段内,以韩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649篇文章按报道主题、报道大小、报道倾向进行了分析,并较为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了对特定历史环境下《大公报》所塑造的韩国国家形象、中国国民对韩国持有的态度以及韩国形象在中国媒体中的体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