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元明清时期的“西北水利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时期.江南人如虞集、归有光、徐贞明、冯应京、徐光启、顾炎武等,为了寻求江南重赋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发展西北水利思想。他们所说的西北,指的是黄河流域包括今天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万历十三年,在明神宗支持下,徐贞明在京东地区实施西北水利建设。但由于受到占有大量荒地的北方官员和宦官的反对,西北水利最终没有完成,而只是成为这一时期江南人的一种理想。但是他们关于西北水利的理论,对今天西北地区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范仲淹关注国计民生,在各地任职期间注意疏浚河道,兴利除弊,造福一方。其兴修水利的活动,开创了疏导积潦的模式。范仲淹的水利思想是中国古代水利思想史的宝贵遗产,《农政全书》中多次征引和评断其理论与方法,足见其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3.
略谈包世臣的礼俗观盛茂产包世臣是我国近代的一位进步思想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渊博的学殖,“其学问经济,卓然在人耳目。”①包世臣讲求“经世致用”之学,“虽不得志于有司,而救世之心愈切。”②他在嘉、道时期探究农政、漕运、盐务、货币、水利等国计民生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周兰英 《成人教育》2009,29(10):11-12
荀子作为儒家的集大成者,十分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他从民为邦本的思想出发,就农政、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农业哲理和民众教育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其农业教育思想。挖掘其价值,对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成经世思想先驱严如煜,为官陕南二十余年,注重兴修水利,恢复废弃河渠功能,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加速了清中期僻远之地陕南与江南地区经济接轨的步伐.他根据陕南治水经验,对畿辅水利建设提出了可行措施.严如煜治理陕南水利的思想与实践也是研究清代江南官员西北水利思想发展史的重要部分,对国务院2011年启动的扶贫攻坚规划——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工程及当今西部水利建设极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1876年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前后辗转鏖战西北十四年。他在主政西北时期的经济思想虽未著书成说,但却充分体现在他对西北的经营建设,总体可归纳为两点:一是把经济思想融于军事,即军事上的经济,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缓解西征“兵饷粮运”的压力;二是其经世致用思想和洋务思想并用于对西北的近代化开发,主要是以农为主,以商为辅。  相似文献   

7.
清嘉庆年间,清王朝开始走向衰落。针对国内西北动荡的局势,爱国学者龚自珍致力于西北史地研究,在家学、朋友及国家时局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西北边防思想。虽然他的西北边防思想最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采纳,但他的西北边防思想却成为日后新疆建省的滥觞。本文旨在发掘龚自珍的西北边防思想的渊源、内容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遗民子弟,刘献廷极力表彰忠烈豪侠,鄙视降清的变节者。刘献廷治学涉猎广泛,对农政、水利、历法、算学、地理、音韵等方面皆有研究;眼界开阔,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利济天下后世。他鄙视腐儒章句.批评士人大多知古而不知今。其声韵学,总结了满语、蒙语以及梵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的发音规律。其治学志趣高远,超越时人,惜著述大多不传,学术后继无人,这不仅反映了经世致用学风在清初政治社会生态中的境遇,而且他“会通中西”的治学视野也反映了当时西学东渐对传统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北开发史料丛编》是一部民国时期专家学者论述西北开发建设和汇集西北地区主要水文资料的史料汇编。该丛编从多角度集中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水利交通、工商贸易等多种领域的真实情况,它对现今西北地区的开发、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左宗棠与西北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名臣左宗棠,光绪五年被任命为陕甘总督,随后奉命西征.在平定回军、收复新疆后,左宗棠从长远利益出发,努力致力于开发、经营西北的事业.他安抚居民,稳定社会秩序;鼓励军民屯田,积极发展生产;他禁种罂粟,广植棉花;兴办教育,开启民智……左宗棠为西北地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更为我们今天开发、建设西北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将军一生重视水利事业。农业生产、水旱灾害和民生问题,都成了他重视水利问题的因素。他的水利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到水利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国家和民众对水利问题应有的态度、如何解决水利建设中的经费问题和人才问题、水利与林业的关系、水力资源的综合利用、黄河的治理等方面。他在水利建设上作了大量的实践,主要包括机构的设置、人才的培养和利用、系列水利工程的兴建等,为防治水旱灾害和农业生产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高度重视中国农业的发展,指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化、系统化与专门化的管理制度。为此,他提出了"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的农业振兴思想,认为中国只有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中国农业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左宗棠对新疆的水利建设极为重视,不仅提出了“开屯之要,首在水利”、“治西北者,宜先水利”的主张,还注重选拔有才干的官吏兴办水利。在南北两路掀起兴修水利的热潮,使新疆一度出现了“水利大兴,而垦事亦盛”的局面。研究总结左宗棠建设新疆水利的经验教训,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包世臣(公元1775-1855年),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清末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家。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中举,长期从事游幕生涯,他对当时的人口、农政、河工、漕运、盐法、水利、赋税、货币等问题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考察经济问题,“此皆吾儒分内之事”①。史称其“有经济大略”;“东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盐诸钜政,无不屈节谘询,世臣亦慷慨言之。”②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曾经当过江西新喻(今江  相似文献   

15.
李塨是清初著名实学思想家,他对当时的水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他的水利思想主要包括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恢复海运。  相似文献   

16.
水利思想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重视水利事业的规划与发展,并形成一套宏伟的战略构想。这包括对黄河及其支流的治理和开发,开浚运河,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和改良广州水路系统等。水利思想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民生主义的指导,而民生主义随着水利思想的发展而愈加丰富。孙中山关于水利建设的规划与设想为今人所借鉴,给世人以启迪。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其水利思想与现实脱离,在当时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思想具体表现为:民惟邦本,长治久安,因地制宜和自强求富,这四大思想指导着宗棠在西北的开发实践,也是他开发西北取得实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三次西北开发热潮探析——以陕甘宁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曾经掀起过三次西北开发热潮,分别出现在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清末新政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上每次西北开发热潮都以经济开发为重点。左宗棠充分利用西北资源发展近代西北工矿交通业,打破了历代西北开发囿于农业水利及移民屯垦的局限;清末新政时期的开发实践则给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突破,激活了西北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因子;抗战期间的开发建设全面提高了西北地区经济水平,不但为抗战做出了贡献,而且使该地区因此获得了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尽管每次西北开发热潮持续的时间都较为短暂,并且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在客观上却为改变西北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初步的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代名臣左宗棠,光绪五年被任命为陕甘总督,随后奉命西征,在平安回军,收复新疆后,左宗棠从长远利益出发,努力努力于开发,经营西北的事业,他安抚居民,稳定社会秩序,鼓励军民屯田,积极发展产生,他禁种罂栗,广值棉花,兴办教育,开启民智……左宗棠为西北地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更为我们今天开发,建设西北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20.
罗家伦的西北开发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西北开发重要性和基本原则的体认;注重西北经济发展,绘制经济建设蓝图;选拔培养边疆人才,重视西北教育事业;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为西北人民谋福利等。罗家伦维护祖国统一,主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重视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思想及其为边疆建设所做的有益工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