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媒体事业中新媒体的发展也逐渐活跃,新媒体在舆论市场中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媒体行业发展,也为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传统媒体想要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积极融合新媒体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新时期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以期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编辑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对传统媒体编辑的素质能力、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融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探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工作的转型、融合与创新。文章阐述了媒体融合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论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应遵循的原则,并重点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陆敏 《声屏世界》2013,(6):64-65
在全媒体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的发展、应用和普及,推动着各类新媒体快速崛起。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在与新媒体的相互博弈中呈现出融合和互补的态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融合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势不可挡地扑面而来。在这种形势下,地市级广播如何借助融媒体时代的东风更好更快地发展?融媒体到底为地市级广播提供了哪些突围的便利条件?我们通过深入了解融媒体、  相似文献   

4.
现今是一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使得传统媒体在随之改变,而新的媒体时代恰恰在一步步地引导着传统媒体与高科技的融合,传统媒体的原则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渐渐退让,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的时候也不再那么排斥。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在这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应如何做好转型又不失去原有的魅力?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并对比,为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时代更好的转型和融合做出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涌现出大量新媒体,对传统传播媒体形成了较大冲击。由于新媒体广泛引入数字技术,讲求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因此,传播性能无以伦比。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这也是一种新型媒体,是当前新媒体的主流。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能充分展现二者优点,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共赢,本文主要研究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并指出了二者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徐波 《新闻传播》2023,(12):49-5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促进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和升级。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融媒体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对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融媒体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传统媒体更好地融入融媒体发展潮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介质之间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传统媒体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将二者进行融合是最好的发展方式。目前,不仅仅是在国内,国外也是在不断地追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关概念,以电视媒体为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对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媒体形式也逐渐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中,多种新兴媒体传播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多样性以及互动性,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局限性,需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发展。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冲击,传统媒体向移动互联网平台延伸的趋势不可逆转。那么,党报如何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上建设新媒体平台,以满足当下发展的需求,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就媒体融合时代党报新媒体平台的优化策略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以达到党报向新媒体的转型,实现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在这一时代,传统媒体逐渐暴露出了自身的弱点和局限,特别是县市级传统媒体,更是无法快速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出现了生存困境.因此,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特别是县市级传统媒体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及时对自身进行变革,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和路径,从而实现以变革求创新,以创新求发展的目的.本文就结合当前县市级媒体的实际,简单分析了在新时代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促进二者有效融合的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人们迎来了新媒体时代,这对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人们基于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下,不仅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还转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相较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虽然以无法充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但其依然具有不容小觑的存在价值。只有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密切的融合,才能使二者形成共赢的发展局势。本文主要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为探究视角,针对二者的互动与有效融合展开分析,以期推动我国媒体行业实现长久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并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媒体行业,"互联网+"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对"互联网+"进行概述,阐述"互联网+"对于媒体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并提出"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途径,希望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不断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断融合发展,使媒体平台、媒体形式、媒体内容、媒体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给新闻采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新媒体时代新闻采访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细致地探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大量新型媒体出现,为媒体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媒体的发展,并不代表传统媒体的衰败。全媒体背景下,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新闻与新媒体新闻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也有共性。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为新媒体发展提供了空间。当前社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必然趋势。本文就当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进行探究,旨在为媒体从业人员提供理论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思考媒体的发展规律,扬长避短,创建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本论文就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兴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多,传统媒体同新媒体逐渐相互融合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媒体时代。本文简要分析了推动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希望为推动传统广播媒体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日新月异。基于网络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新媒体凭借自由、开放、分享、互动等优势,将众多用户集中于网络平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分流传统媒体受众的同时,严重削弱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并深刻影响了传统媒体的经营与发展。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巨大挑战,传统媒体因地制宜,纷纷探索适合自己的媒体融合策略和新媒体转型之路。第三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媒体融合发展台长论坛"基于这样的背景,试图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的竞合与突破。本文从创新、用户、内容、服务、体制机制、版权保护等六个方面对"媒体融合发展台长论坛"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浙江省融媒体(县市区)联盟在宁海成立,拉开了省内县市区媒体融合的序幕。现在,新老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使其迎来了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尤其是县市区这些地方的传统媒体,他们不可抗拒地需要改变观念,突围前进。媒体融合并不是单纯的以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而是要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路,利用新媒体技术、先进理念实现双方在内容、平台、渠道等方面深度的融合,最终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县市区传媒应积极寻找媒体融合发展的多元化创新方式,与时代接轨,把地方新闻做好做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在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关概念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20.
姜桂同 《青年记者》2016,(20):36-37
当今时代,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介入媒体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被称为新媒体的媒体形态.面对新的媒体生态,我们应当理性对待新媒体,正确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