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杜甫诗歌自宋以后得到广泛流传,受到很高评价。但在杜甫所生活的时代,乃至整个唐代的流传却不广泛,究其原因当为杜甫诗歌与当时的社会审美风气不一致。整个唐代,或多或少倾向于艳体诗和清丽的诗歌,这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相抵触。影响整个唐代审美风气的根源是齐梁诗风,这也进而影响了杜甫诗歌在唐代的流传。  相似文献   

2.
杜甫诗歌的对仗艺术,得益于其对诗歌创作的不断追求。杜甫作为"百代之中"的集大成者,在对仗形式这方面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杜甫诗歌特殊对仗形式进行研究,从形式上探求诗圣杜甫诗歌语言表达的张力,能更深入地了解诗人锤炼字句的特点,加深对杜诗对仗精妙之处的把握,以及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以管中窥豹的形式来探究杜甫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编选了杜甫不同时期的三首诗歌,可谓是别具匠心,窥一斑而见全豹,学生们可以从这三首诗歌中大致了解杜甫的人生概况,了解他伟大而又悲情的一生,欣赏杜甫诗写实手法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感受杜甫诗歌满腔爱国主义之情.这相当于一个杜甫专题学习,学生们可以系统地、全面地学习杜甫.我认为"忧国爱民,沉郁顿挫"这八个字可以全面概括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现结合这三首诗来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刘君英 《考试周刊》2013,(44):18-18
<正>杜甫诗歌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成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被后世誉为"史诗",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已为人所共知,杜甫关注全体的现实主义、李白高扬个性色彩的浪漫主义已成为唐代诗歌两面伟大旗帜,"李杜"也由此而得名。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史诗"。浪漫主义同现实主  相似文献   

5.
杜甫的诗歌内容的丰富性,为我们阐释他的诗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而新的理论又为我们阐释杜甫诗提供了新的路径。杜甫的诗以"仁民"、"爱物"两个向度展开,表现为对一切生命的关注。在当代"生态美学"观念理论背景下观照杜甫的诗,其生态美学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李白使诗歌变成"神曲",而杜甫使诗歌成为"人歌"。李白总是往一般化、抽象化上靠,而杜甫则总往具体化、形象化上靠。读李白的诗,使我们感受到人生宇宙之中的莫大寂寞,而读杜甫的诗,则使我们颇感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夜题材诗以其"史"的特征,保留了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材料,在诗歌史上别具一格.这一题材影响到杜甫的创作心态,推动杜诗"沉郁"老境的形成;还影响杜甫创作了很多"以声摹物"的优秀诗篇;诗人描写夜间环境,有意识地创造诗歌中的特殊氛围.诗歌中生活化细节化的倾向对中晚唐乃至宋代诗人产生影响;夜题材诗歌中透露的伤感情绪体现了唐诗从盛唐到中晚唐的某种过渡性的情绪特征.杜甫的夜题材诗歌,展示了唐代一个普通"士人"心灵史的案例,在某一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8.
"中庸"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对"奉儒守官"、"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的杜甫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以杜甫对六朝诗歌的评价为中心,通过与陈子昂、李白以及元结文学主张的比较,侧重分析杜甫诗歌理论中所体现的"中和"思想.杜甫主张"历代各清规","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以他所坚守的儒家标准,使其文学主张取得了"好古而不遗今,务华而不去实"的"中和"效果,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杜甫的"中和"思想.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诗歌理论推崇"神"这一审美范畴,"神"既体现出诗歌审美创作是诗人对审美对象进行心灵化加工的主客体双向异质同构的精神活动,同时,又规定着诗歌作品审美意境的创构应以"有神"为最高境界.在杜甫看来,只有达到"有神"、"神妙"的作品,才是艺术杰作,因此,他把是否创构出"有神"、"神妙"审美境界作为作品艺术成就高下的重要标准."有神"、"神妙"、"神",体现了杜甫的审美意趣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杜甫"诗史"内涵包括叙写历史事件、反映个人遭遇、展现时代画面等三个方面,风格上又具有的"沉郁"的特点,韩偓诗歌符合上述内容,所以韩偓诗歌可以称之为"唐末诗史",韩偓是杜甫的"异代知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