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过程,职前教师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采用叙事手法,以凯尔克特曼“专业自我”概念为理论框架,探讨国际中文教育职前教师在实习实践中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分析影响他们身份认同的个人、环境因素,以及他们如何应对教学实践中的身份认同挑战。研究表明,国际中文教育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人和社会环境因素强烈影响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建构: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决定了职前教师的初始身份认同;实习指导教师的支持与反馈对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有重要影响;实习学校的政策等社会环境因素会增强或破坏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论证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被污名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教师被污名化主要表现为道德形象、专业身份、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4个方面,进而从破坏性评议、负面性型塑、强制性施压和结构性偏见等角度,就污名化对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负面影响进行阐释。认为,体育教师被污名化源于当代社会的信任危机以及学校体育的异化,且有显著的“泛污名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教师需要从行为自律、专业自觉、关系自为3个方面来构建身份认同,满足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身份期待。  相似文献   

3.
对文山学院280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从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和专业发展认同三个维度进行专业认同调查研究。研究显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总体水平不高;农村学生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比城市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高;女生比男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程度高;大二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程度最高;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专业认同程度最高。加强专业环境建设,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认同三个方面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社会身份认同为切入点,选取广西龙胜县的龙脊梯田景区为调研区域,研究当地女性居民从事旅游经营前后社会身份认同的变化和提升对策.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法,从经济、政治、社会、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和教育等六个维度分析女性居民从事旅游经营后的生活状况、经济状况、社会认同呈现怎样的趋势、当地政府和社区能为女性居民发展提供的帮助与建议.结果:从事旅游经营的女性居民在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社会身份认同不高.结论:提出促进旅游经济长效发展、增加参与旅游决策机会、培养社会自信和自尊、创造和谐家庭氛围、树立正确价值观、把握受教育机会等一系列建议,促进少数民族旅游地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层电大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电大特别是基层(县级)电大教师队伍先天不足,科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对自我工作状态满意度低。面对我国教育发展新形势,继续教育机遇与挑战共存,电大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亟待重视并得以解决,必须积极创设有利的外部条件。完善支持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促进专业发展,从而更好地担当终身学习社会中的教育者角色。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对贵州省高职院校的一位英语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研究表明,高职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职场生存、实践探索和专业蜕变。实践共同体可以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促进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公体课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公体课教师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危机,具体表现在自我定位的困惑、归属感弱、发展方向模糊及价值感消解几个方面,而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频繁的学校体育改革的冲击、自身文化素养不足等是其身份认同危机的重要原因。认为学校要加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对应试教育的超越和扬弃;公体课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主动应对学校体育改革要求,选择正确的存在方式;加强专业实践和文化学习,全面提升个人素养。旨在为公体课教师更好地实现身份认同和体育教师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生活史研究法,展示了一位优秀英语教师作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历程中对其教育观念与行为影响的关键事件,从而解读其专业发展史。结果表明:教师的家庭背景、人格特质、重要他人以及作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经历中形成的教育信念等,有助于教师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并可以不断发现、反思、重塑"自我",促进个体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和谐社会的理论导向,依托现代社会学分析方法,就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保障与实施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彰显了和谐社会的公平理念、促进了家庭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遏制社会群体性暴力事件发生、促进城市社会的稳定等。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对体育权益有比较旺盛的表达需求,但由于他们在对体育权益保障的身份归属与认同上处于边缘化,他们对体育权益的表达还是一种缺失。为此提出了构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的制度性身份认同、社会性身份认同和自我性身份认同,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体育权益的充分表达和健康稳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职前体育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其对“我是谁”即专业身份的认知是发展的基础。职前阶段教师的专业身份并不稳固,因此应帮助其建构作为教师的专业身份,从而获得自我认同感。本研究在理解职前体育教师专业身份建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建构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建构理论和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影响专业身份建构的因素包括关于教师专业身份的前概念、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实习期间的体验。提出应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专业信念、调整体育教师教育类课程、提供专业身份建构的协商平台、创设职前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从而帮助职前体育教师建构专业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