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文章在对浙江省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的系统组成和设备监测控制的需求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球站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MCStar卫星地球站设备监测控制的网络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系统的设备监控。文章设计的设备监测控制系统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和独创性,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萍 《声屏世界》2010,(7):70-71
近几年,为了确保卫星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江西卫星地球站根据自身的设备状况和所需达到的网管监控效果,建立了江西卫星地球站独有的上行网管监控系统。通过网管系统,江西卫星地球站实现了对上星链路各设备、机房环境、卫星频谱和UPS电源系统等多个环节的智能监控。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介绍河北省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的卫星传送系统和上、下行系统。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08,(1):54-57
2006年4月11日夜,宁夏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的值班机房里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警报声表明机房内的运行系统已经出现技术故障,如果监控人员不能立即把故障排除,那将会造成严重的节目播出事故。  相似文献   

5.
宋科 《声屏世界》2009,(8):70-70
江西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承担着江西卫视及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广播、音乐广播、都市广播、交通广播、农村广播、民生广播的上星任务,是江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苏干 《声屏世界》2003,(9):63-64
前言 UPS电源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技术播出部门。江西省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使用的是意大利NUOVA SLCON公司90年代最新推出的“先控”60KVA大功率UPS电源。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上行站监控系统主要是对卫星地球站信号传输过程中,各关键设备(如编码器、调制器、中频自动切换器、上变频器、高功率放大器、天线控制单元)的运行状况,实时进行监控,对设备运行参数及传输中断进行自动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传输质量。我站将设备状态与视/音频信号作  相似文献   

8.
龚江闽 《声屏世界》2010,(11):70-71
天线是各类发射场站必须的设备,而大口径抛物面天线是各类卫星地球站的标志性设施,是卫星地球站射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天线系统性能的优劣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朱胜 《声屏世界》2010,(2):70-70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正常进行,加强卫星电视安全播出的管理,特别是技术质量的监测十分必要。江西卫星地球站于1997年元月正式开播以来,逐步建设和改造各种监测手段,并将多个监测系统结合,大幅度地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播出质量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江苏卫星地球站是通过亚洲3S卫星上的5V转发器来传输江苏广播电视节目。目前主要发送一路电视信号、一路电视伴音信号、三路广播信号,上行频率为6052MHZ,采用单路单载波(SCPC)方式,QPSK调制,全固态高功放,传送符合MPEG2-DVB标准的数字压缩电视、广播节目。设备为国外引  相似文献   

11.
江苏广播电视发射传输总台负责全省多套广播电视节目发射和传输,2005年成为十运会场馆组,进行十运会I B C新闻中心的场馆建设,他们的正常播出和施工都离不开合理、可靠的供配电保障。作为电视塔公司主要服务保障功能就是确保发射传输台,各个播出机房双路设备24小时不间断供电,并科学、合理、高效设计、实施IBC场馆用电建设。2005年3月,在国家广电总局统一要求下,为了抗击非法信号的攻击,卫星地球站新安装了一台3000W高功放。这样卫星机房原有的配电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负荷需要,必须进行改造、扩容。面对以上诸多繁重的任务,为确保在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冯秋萍 《视听界》2011,(5):49-51
天馈系统是卫星地球站上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优漫卡通卫视上星工程天馈系统的设计方案,并重点对天线口径、站址和天线位置的设计依据进行了说明,对天线前方高频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作了详细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3.
在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集成监控系统中,发射机控制终端(简称采集器)是必不可缺的核心部件,其主要用途是对广播电视发射台的发射机进行实时监控,并实现对发射机的自动化控制。本文对中心所属台新集成监控系统中发射机控制终端(型号为MC-01P)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内部模块电路进行了讲解与电路分析,对相关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多数广播电视而言,其信号传输均为卫星传输,因而信号传输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有些干扰甚至很难进行解决.因此,有必要针对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输过程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技术予以解决,以确保广播电视系统的正常运行.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播的主要干扰因素人手进行分析,重点就抗干扰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2008,(5)
本文对卫星地球站的入网验证项目、指标及测试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卫星地球站上行系统幅频特性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声屏世界》2001,(Z1):60-61
广电总局对全国卫星地球站的验收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其中对卫星地球站系统信号传输质量的客观测试是一项重要内容。系统指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站播出质量和能否通过验收,因此得到了各站的高度重视。 在所有的指标中,上行系统的幅频特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包括从调制器中频输出到高功放射频输出的所有上行线路,即包括中频电缆、上变频器、射频电缆和高功放部分的幅频特性,它是检查信号通过该上行分系统产生的幅度失真的情况,也称为带内平坦度。当放大器的幅度/频率特性有起伏,就会使信号产生寄生调幅,经过相位非线性的器件,…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ISBN ISBN即卫星综合业务网络,是休斯网络系统公司的一个非常先进的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卫星通信系统。 ISBN系统以数字通信传输方式工作,因而可以支持多种用户业务,如数据、图形、图象、文件、传真、电话等。在实际应用中,ISBN一般以传输数据为主,传输电话为辅。 二.ISBN系统组成 ISBN系统由系统控制中心(SCC-System Control Center)、主站(Hub)和个人地球站(PES-Person Earth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卫星以地面电视台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吸引着各国政府和广大的电视观众,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发射试验广播电视卫星或者广播电视卫星。1974年,美国最早发射了“应用技术卫星——6”,进行多频段的电视广播试验;加拿大于1976年发射了“通信技术卫星”,用12,000兆赫频段进行电视广播试验;日本于1978年也发射了试验广播电视卫星;印度利用美国的“应用技术卫星——6”,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育电视广播试验;苏联发射“荧光屏”静止通信卫星,实际上是一颗实用的广播电视卫星,它使全国特别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电视信号覆盖问题,得到了解决。没有发射广播电视卫星的国家也纷纷制定计划,或者购买,或者自己研制。如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狭长如带的智利,南亚各国以及国土毗邻的西欧各国,都准备发射广播电视卫星。德国和法国合制的广播电视卫星“交响乐”,将于1983年投入使用。“广播电视卫星热”已在世界范围形成。  相似文献   

19.
《视听界》2001,(6):52-52
以江苏广播电视塔为主体建筑的江苏广播电视发射传输总台座落于南京城西秦淮河畔,东邻古林公园,占地4公顷,于1994年元月成立,现隶属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没有发射、传输、动力、卫星地球站、办公室、保卫等部门。现有省、市7套电视、5套凋频广播信号通过电视塔桅杆天线发射,覆盖南京及周边地区。江苏卫星地球站也建在总台,发送江苏卫视信号和三套广播信号,通过“亚洲2号”卫星覆盖全球55%的国家和地区、73%的人口。该台还承担全省做波干线的管理和首发站的传输任务。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卫星信号在传输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诸多,一些干扰的解决比较困难。广播电视卫星的传输涉及很多领域、过程,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通过提高广播电视卫生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来保证广播传播系统的正常工作。保证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前提是找到干扰网络的原因,笔者介绍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输中干扰的原因、特点,并针对这些原因特点针对性的介绍了一些抗干扰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