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的责任、使命、价值再度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要求大学既要走出“象牙塔”,又要超越“象牙塔”。所谓走出“象牙塔”,就是大学不仅停留在育人与传承学术价值的层面上,更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一、使命的含义何谓使命?“使命是人们对组织必须承负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亦是人们对组织应有价值的一种判断和要求”。当社会对大学投来期待的目光时,大学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其次才是脚踏实地、卓有成效的行动。大学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创造,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体,为人类的过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可预见的未来,大学,无论是其物质形态还是其精神象征,都将对全人类产生重大的影响。正如欧内斯特·博耶所说:“一所办学有成效的大学负有明确的和极其重要的使命”。二、当代大学的使命大学作为一种组织机构有其自身的责、权、利,作为社…  相似文献   

3.
面对我国大学的离位、异化的问题,眭依凡教授的新著《大学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以下简称《大学》)围绕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在丰富的实践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冷静、深刻的思考,发出了理性的呐喊:“大学要向理性组织回归”,“大学要牢记使命”,“大学要对国家负  相似文献   

4.
要论大学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使命是人们对大学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和要求,其中蕴涵着大学的自我定位、价值诉求、发展愿景和社会期许.伴随着人的自我觉醒和文化启蒙,现代大学及其使命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当代大学引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两大使命.当代大学要更好地履行大学使命,应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探索教学、科研和学科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舶来品属性、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社会使命感、古代书院教育留下的文化学财富,共同造就了中国大学独具不断追寻“大学精神”的本土化传统。尽管受到载体与形式不断演进的影响,“大学精神”经历了感召大学人、促进道德教育以及提升大学声誉的功能转换与价值繁衍,但诸如求真、包容、自由以及使命感等却已然成为大学精神的核心诉求。相应的,在“大学精神”日益担负起推动社会精神与文化进步等新使命的当下,要充分挖掘“大学精神”对于中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独特价值,使之成为为每一所中国大学所共享的文化财富,我们对大学精神的追寻便需要经历从“培育”到“传承”的实践取向变革。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大学要引领观念创新、理论创新、手段创新和体制创新,这是新时期大学的文化使命。哈工大要求真务实,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我们应当有这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就高等教育的发展、哈工大的办学理念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个教育大国又是教育强国,4000所大学中有60%是高等职业院校,研究型大学只占10%。中国的问题就在于所有大学都要成为研究型大学,忽略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至于职业人才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而我们的博士生也太多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大学社会责任是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应承担的独特的使命与责任。大学责任既不同于大学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又超越大学的社会义务。大学的社会责任有边界,又是有序的、发展的。大学只有准确把握“社会责任”的内涵,才能担当起大学应有的社会责任,实现“全方位服务和引导社会的发展”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培养年轻一代的根本途径。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一个好校长,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可能不能左右现在,但我们可以影响未来”,一个校长,如果没有信仰,就会在培养学生的终端之处出现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要走向未来的,如果现在没有信仰的支撑,即使未来有了很大的成就,也有可能会因其信仰的缺失而误入歧途。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自己的教育信仰,更要坚定自己的教育信仰。  相似文献   

10.
两次学术革命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研究被引入大学的第一次学术革命 ,造就了研究型大学。此后科学研究这一大学(主要是研究型大学 )的社会职能逐步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 ,从“小科学”步入“大科学” ,研究型大学也由此在今天成为新知识与新经济的策源地 ,以致人们提出大学正经历着把经济发展也引为学术使命的第二次学术革命。  相似文献   

11.
教授和讲师是德国知识分子的“顶尖”部分,在他们面前,做学生的简直不敢大声喘气,不过学生们在自己的个人网页上也会对他们的老师幽上一默。在那里,学生们能把一些教授和讲师们的“名言”公布出来,与我们共享。课堂上※伊尔默瑙大学的讲师对学生们说:“你们不要注意黑板上写的是什么,要注意我写这些的意思是什么。”※汉诺威大学经济理论教授对学生们说:“我天才的脑袋有一天也会腐烂,这简直是罪恶。”※埃森大学经济法教授对学生们说:“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迟到。上课总不是民族迁徙吧?”这时,一名中国学生走进教室,教授接着说:“您迟到没…  相似文献   

12.
王新华 《教学研究(河北)》2006,29(3):189-190,195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哲学观点。它包括大学理想、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等要素。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一、大学在履行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传统使命时,也负有引领社会文化的使命 《世界教育信息》:人们一般认为大学肩负着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大学在履行传统使命和职能的同时.还应肩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吹响了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人们对大学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中肩负的使命更是寄予深切的厚望。作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您如何看待现阶段的大学使命?  相似文献   

14.
柯文进 《教育研究》2006,27(10):55-59
社会“三元结构理论”以“市民社会—经济—国家”为分析框架认识社会结构,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社会“三元结构”的角度看,大学是以志愿求公益的社会非营利组织,是以知识传授和创新为基础的学者的组织。大学作为特殊的知识生产机构,探索高深学问是其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有着显著的区别,必然要承担起作为社会思想库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不论是生存还是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必不可少,而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现实,却是令人忧虑的。一位作家说,常见大学的学生们自称“我们男孩”、“我们女孩”,中国已有三亿儿童,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做“孩子”?美国一所大学在入学之初进行教育,其演讲词的第一句是:“女士们,先生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了……”不同的称谓暗示了不同的价值确认。我们的学生是否在独立、坚强方面欠缺得太多了呢?近来屡屡传来的教育悲剧,是否在发出这样一个信号——塑造孩子们的心灵,就是在塑造明天。  相似文献   

16.
丁晓玲 《宁夏教育》2005,(11):11-12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大大地增强。人们常常面临职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理解和相应的生活态度,“自我”与“社会我”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或不等,人们理想状态中“我”的体验,很多时候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就人本身而言,矛盾、困惑会伴随我们终身,这无形中也是我们每个社会人在我们生命历程中必须要承担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多年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一直就如一位风尘仆仆、身心疲惫的老者。我们的语文课,承载了太多的责任,肩负了太重的使命。其实,语文教学并非复杂无度,语文课也并非难教难学,只要我们冲出“误区”,登临高处极目远望,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守护当代人类精神的家园,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一个轴心。人们相信它的使命在于探究真理与理解意义,并且面对当今人类的精神空虚、道德败坏和价值混乱等困境,人们期待大学在此方面能够有所作为。此外,大学期间也是学生形成价值观念的最重要时期之一。因此,美国大学一直高度关注并重视对大学生们进行价值观层面的教育,美国社会希望借助大学的价值观教育重建社会价值共识、渗透美国人珍视的“美国梦”并进一步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9.
理论联系实际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一贯倡导的教育原则。列宁曾说:“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近年来,大学文科教学中脱离社会实践的倾向,引起了人们普遍重视,各学校走出校门,开展了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密切了学生和社会的联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但验  相似文献   

20.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课堂上,同学们读了梁遇春的散文《途中》。老师说:“无论人类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家庭个人,我们总是在途中。你们对‘在途中’有哪些思考呢?”一个学生说:“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