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依然是个瓶颈性的教学问题,有阅读与写作对接不到位、写作教学与训练方法不够灵活、作文考核与评价标准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亦有“构思写作”深层次先入为主的潜在影响。基于此,中小学写作教学可以尝试“非构思”写作理论的介入,倡导写作与阅读渗透、非构思自由写作、关注学生生活的快速写作等训练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辅助以构思写作引导的修改环节,可以共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22,(1):48-51
不赞成那种过度夸大“非构思写作”现象,如此,不仅有悖写作规律尤其小说叙事原理,而且也会误导学生正视写作抑或文学写作的艰难程度,甚至把写作视为一种思维游戏。固然,人的思维具有多面性、复杂性、交叉性,在各种体裁的写作中的确会时常出现“巅峰”状态抑或“非构思”状态,但更多的时间,写作还是思维的“苦力活”,无论是表层结构还是深层结构的思考与操作,都是一种“炼狱”,想取得思维层面的投机取巧、无需苦思冥想就能让那种神助之笔频频光顾,显然不是高层次理性写作所能使然。一句话,小说构思拒绝“非构思写作”观念说。  相似文献   

3.
“非构思”写作理论在完全颠覆和解构传统意义上的“构思主义阅读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构思阅读”的理论和方法。皇指出,“非构思阅读”不仅是一个充分关注了阅读主体、阅读当下语境、时空背景下的阅读智慧的阅读行为过程,而且是一个有阅读思维操作模型(赋形思维模型、路径思维模型、文本思维模型)的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写作不仅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难点,也一直是教育学家以及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对于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的探究与分析,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深化我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改革。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阅读与写作交融性的积极作用,但其具体实施过程依旧值得我们不断探讨。笔者对阅读与写作交融性的定义、表现与意义进行了具体论述,并在榜样示范、读后写作、课外阅读以及评阅文章几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建录 《文教资料》2013,(19):44-45
本文从“非构思写作”概念提出的哲学背景出发,探讨了这一概念的写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意义,通过提出“非构思写作”的效率公式试图说明这一理论对写作创作的有效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师语文教学写作课时 ,常有学员谈及 :我们是文学爱好者 ,很想写点东西 ,但提起笔来 ,不知从什么地方下笔。这里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 ,就是不明白怎样进行写作构思。写作构思是作者对其作品的总体设计 ,普希金叫做“给原稿准备材料”。它是创作活动的起点 ,也是创作活动的重要阶段。一篇作品的优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构思 ,刘勰对写作构思看得很重。他在《文心雕龙》中 ,把写作构思称为“神思” ,认为是“驭文之首术 ,谋篇之大端” ,把它放在创作论的首位 ,进行专题论述。雨果则认为 ,“构思愈大胆 ,创作愈是无懈可击。”由此可见构…  相似文献   

7.
董小玉 《学语文》2002,(2):41-42
何谓实用写作?它是以实用写作主体的行为为中心,研究实用写作的基本规律、实用写作文体特征、实用写作技艺的学科,又称“实用写作学科”。它也是应实际工作、生活、学习的需要而生,为解决实际问题,有具体而切实的功能和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课和能力课。它不仅能反映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探索精神、促进智力因  相似文献   

8.
Rohman在1965年把写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写作阶段(Prewriting)、写作阶段(Writing)及重写阶段(Rewriting)(也可以叫后写作阶段)。而我们的写作教学看重“前写作阶段”,“重写作阶段”,而忽略了学生“写作阶段”。写作是一个“构思、起草、修改和成文”连贯的过程,对于任意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问题的出现。引入过程导向的写作教学模式可能会促进改变作文教学的问题与症结。这种写作模式重视写作的整体过程,特别是学生写作中的方法指导,而不是仅仅关注写作的结果。下面我们以“读后感”的写作为例,对于过程导向的写作教学模式进行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二语写作焦虑量表》对293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外语写作焦虑包含四个因素:构思焦虑、课堂教学焦虑、回避行为以及自信焦虑。外语写作焦虑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其中回避行为接近高焦虑值;高低焦虑水平的被试在写作成绩上有显著差异;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呈显著负相关。文章最后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学写作教学总体状况令人担忧。写作教学依附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方式方法基本上停留在经验层面,而且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脱离当代社会。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教学效率低下,不健康文风盛行,都值得我们警惕与反思。这样的写作教学背离了写作活动的生命本质。写作即表达,表达即生命,写作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与人格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与兴趣需要,应该变学生的“被动式写作”为“主动式写作”。为此,应着手建立以“表达”为核心的基于精神成长与人格发展需要的写作教学体系,将写作习惯与态度、写作的审美标准与趣味、写作创造与写作思维的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作文之道,起于构思。写作构思是作者对即将要写作之文的体裁、形式、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之后,所形成的一种有利于作文写作的全面设想。写作构思是初中英语写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失了系统而有效的构思,英语写作便成为一盘散沙,失去了思想支撑。探讨了写作构思,并就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一些建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在专业英语基础教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来讲,英语议论文写作是英语专业四级测试(TEM-4)的一个弱项。典型地表现在学生写前没有构思的习惯、用汉语式的思维模式进行英语表达和缺乏足够的英语议论文输入。文章基于国内外写作构思的相关性研究提出了培养学生构思性写作的意识、构建英语议论文语篇结构和增加英语议论文的输入量,以达到促进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写作的“教”与“学”是研究者和教师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关注课堂微观层面的写作教学,较少考察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写作课程和教学实践。本文以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写作教学调查报告为数据,呈现美洲、欧洲、亚洲以及大洋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学母语和外语写作的“教”与“学”概貌。研究发现,写作教学时间地区差异较大,大洋洲(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投入时间最多,欧洲写作教学相对较少,部分国家(如美国、智利、澳大利亚等)甚至未达到当地最低要求;写作教学体裁、作业设置以及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低学段写作教学侧重基础写作技巧,高学段则会布置议论文等类型的多段落和多种体裁的写作任务;对于写作困难和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教师未能做出专业的教学调整;教师普遍培训不足,且教学效能感不一;写作教师教育在全球范围内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从课时设置、教学活动、教师培养以及未来研究四个方面为提升我国汉语和外语写作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先进的写作理念 (一)“非构思作文”教学模式“非构思作文”是从“动力学”、“操作化”、“成功感”的作文教学模式起步的,并最终进入“非构思”的自组织、自生长的写作状态、境界。也就是说,学生写作文不再是“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谋篇、表达”这一静态化、不真实的写作过程,而是非构思的、非提纲的自生长、自组织的“即兴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当代写作界出现了一种非构思写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传统的写作理论中“素材积累——构思酝酿——写作传达阶段”“或‘构思’——传达”的过程,是不真实的,是很做作的。同样,中国当代的几代写作家所共同创造出来的这个构思主义写作学的‘假想’,也是不真实的,也是缺乏实践依据的”;…“文章的立意、材料、语言是自觉化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读是从感知语言入手,写是从写作的目的出发,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过程是互逆的,又是相依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领学生欣赏作品语言、内容、思想的美,还要树立“指向写作”的教学思路,“走进文本”必须“关注写作”,要多从写作角度去开掘文章“应该怎么写”,以不断开启学生的写作智慧。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中学写作教学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教师在写作准备阶段,要善于培养学生自掘题源、自拟题目的意识;在写作构思阶段,要注重采用生生协作、师生协作的构思方式;在写作批改阶段,要发挥学生自主评改的作用。总之,中学写作教学要打破教师的“袭断”,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写作活动本质上是人们精神的自由活动,它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把握,也充分地表现出作者的创造力及其精神的自由实现。所以,“风格”的形成和提倡,对于写作者而言,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人们早已拥有的共识。然而,在以功利为特征的商品社会之中,写作似乎已经只能是“生产”或“制作”,充满自由创造的产品沦为了模式化生产,这样的写作理念不仅已经成为写作的普遍现实,而且弥散于学校的教学之中。该文从文化学和写作学的角度表述了其对写作风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教学目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的36个单元写作专题,是达成新课标规定的写作教学目标的核心教学载体。以统编语文教材单元写作教学为载体,从解决“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角度入手,依据教材单元写作专题细化教学目标,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动机,设计写作活动唤醒生活经验,搭建写作支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够科学、有序、有效地实施写作训练和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写作源于生活的活水”,写作教学不仅要鼓励学生为文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的呼吸。因为“个性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现代文明发展表明,社会的活力和发展与社会保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