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林七贤”文化是云台山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加大百家岩“竹林七贤”相关遗址景区建设,大力宣传云台山的“竹林七贤”文化,深度开发与“竹林七贤”相关的旅游纪念品,使“竹林七贤”文化与云台山和谐相融,成为提升云台山文化品位的亮丽名片。  相似文献   

2.
“竹林七贤”是曹魏中后期的一个饮酒清谈的文人群体 ,得名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 ,肆意酣畅”。本文考察和阐述“竹林七贤”的主要活动时间 ,他们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等的相似之处 ,以及后来在司马氏强权统治下政治态度、处事作风的分化等几个问题 ,以明“竹林七贤”之“贤”与“不贤”。  相似文献   

3.
“竹林七贤”之名大约起源于东晋时期,或称“竹林名士”。“竹林七贤”所指的具体人数也有不同,但这只不过是在不同时期,人们根据个人爱好而有所取舍而已。“竹林名士”确实因山阳县竹林而得名,非源于佛教用语。  相似文献   

4.
"竹林七贤"与焦作山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作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开发自然景观的同时,应注重人资源的开发。革以翔实的资料论证了“竹林七贤”的寓居处就在百家岩,并介绍了“竹林七贤”的活动情况、学成就及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故典今读     
“竹林七贤”轶事拾趣《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他们不仅在哲学、文学、音乐等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各个特立独行,“越名教而任自然”,轶事繁多,构成了魏晋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6.
焦文林 《高中生》2011,(10):14-15
阮籍3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而成才。当时的政局十分险恶,统治者用强硬的手段御下,杀戮异己.士人们只好用喝酒、佯狂等手段与当权者作顽强而坚定的斗争。于是,便有了风韵脱俗、才情过人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洒脱不羁的风度让后人景仰,而其代表人物阮籍,更是令人为之折服。  相似文献   

7.
“青睐”一词据说与“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有关。阮籍为人放荡不羁,爱憎分明。曾感叹“世无英雄,遂使竖子刘邦成名”的便是他。据《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俚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嵇康,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鉴赏》2004,(3):F0002-F0002
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成为代表的风流名士,因不满暴政,乃逍遥山林,谈玄醉酒,不与统治者合作,世称“竹林七贤”。后世画家顾恺之、陆探微等仰慕他们旷达不羁的风采,作有《竹林七贤》,可惜今已不存。所幸1961年在南京地区的南朝墓室中出土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阮籍、嵇康是“竹林七贤”的核心人物,他们的诗歌代表了“竹林七贤”最高的艺术成就,在文化品格上表现出三重性。其一是道教品格,以游仙诗表现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并掩饰自我思想上的痛苦;其二是儒学品格,表现为对儒学道德准则的遵循和具有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热情;其三是道家品格,对老庄思想的认同及追求生命的自然、全身避祸。三者交织,构成阮籍、嵇康诗歌文化品格的复杂性,从而造就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刘蓓萱 《考试周刊》2009,(31):28-29
正始年间,“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阮籍和嵇康在思想和文学创作中虽各有千秋.但都反对当时统治者所提倡的名教,主张“任自然而越名教”,成为当时文化精神的代表,被后人称为“正始双璧”。  相似文献   

11.
向秀(生卒年不详)字子期,河南内怀(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人,与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刘伶、王戎并称为“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12.
竹林七贤得名的缘由、过程,竹林七贤的性质和领袖等基本问题都是应重新探讨的问题。竹林"七贤"的由来不是《论语》"作者七人",而是汉末"七贤";竹林七贤的得名经历了从竹林之游、竹林名士到竹林七贤的历史过程;竹林七贤是在阴谋集团篡国夺权形势下知识分子避世隐居的集团,七贤的中心是嵇、阮、山三人,而领袖是嵇康。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名士的生活一直富具魅力,而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生活更是奇特无二,魅力无比.他们聚游竹林,任性放诞;手执玉柄麝尾,清谈玄言;执杯交盏,觥筹交错;服寒食散,导引养生;寻访隐逸,雅好长啸;吟诗赋文,歌以咏志.但关于他们与音乐的种种因缘却极少有专文予以述评.笔者不揣浅陋,就考稽所得的史料,钩玄提要地谈谈“竹林七贤”与音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戴逵的<竹林七贤论>两卷是研究"竹林七贤"的一部专门著述,其中不仅保留了大量关于"竹林七贤"的原始文献,也对"竹林七贤"的精神实质加以准确的揭示和评价,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学界对此书一直未予应有的关注.综合戴逵<竹林七贤论>与孙盛<魏氏春秋>关于"竹林七贤"的著述情况来看,<竹林七贤论>应是最早的关于"竹林七贤"的专门著述,其文献价值及研究价值均应高于<魏氏春秋>.由于<竹林七贤论>的缺佚情况较为严重,该书全貌已无由观览.但从现存佚文的细致论析中,仍然可以看出戴逵对"竹林七贤"精神实质的精当评价.戴逵评价嵇、阮诸贤时不仅以事实为依据,力求可信,而且对七贤有褒有贬,公正客观,特别是能透过表象,把握精神实质.这些应是戴逵<竹林七贤论>具有重要事实依据和思想深刻性的重要体现,由此也确立了戴逵及其<竹林七贤论>不容忽视的学术地位和价值.戴逵还曾指出竹林之放达是"有疾而颦",这不仅是阮籍、嵇康辞世百年之后的相知之言,也是最早准确而深刻地揭示出魏晋风度精神实质的不易之论.  相似文献   

15.
神色自若     
秦克波 《作文》2022,(Z1):110-111
<正>三国时期的曹魏年间,有七个人经常聚在竹林里喝酒、抚琴、唱歌、作诗……不过他们可不是不良少年,都是有学问的人,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名士嘛,学识气度、言谈举止自然和一般人不同。阮籍是“竹林七贤”中名气最大的一位。他博览群书,文采一流,为中国五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个人脾气有些怪,不爱说话,总爱用眼睛区别对待人。对于不喜欢的人,他就朝人家翻白眼;对于喜欢的人,就用黑眼珠看。因为他经常不遵守礼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上,名士的生活一直是富具魅力的,而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生活更是奇特无二,魅力无穷。他们聚游竹林,任性放诞;手执玉柄尾,清谈玄言;执杯交盏,觥筹交错;服寒食散,导引养生;寻访隐逸,雅好长啸;吟诗赋文,歌以咏志。但关于他们与音乐的种种因缘,却少有专文予以述评,笔者不揣浅陋,现就考稽所得的史料,钩玄提要地谈谈“竹林名士”与音乐的关系。“竹林七贤”之中,嵇康、阮籍、阮咸三人的音乐造诣最高,其中又以嵇康的成就最为卓越突出。先说阮咸(234—305)。在我国的民族乐器中,有一种与龟兹曲颈琵琶相区别的弹…  相似文献   

17.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实现结构化。基于此理念,对《世说新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做如下设计: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心理,确定指向对“评价”“竹林七贤”大概念的理解的结构化目标;设计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群“梳理释义”“精读解码”“理性评鉴”,实现学习任务群的结构化;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实现,以表现性评价量表实现学习评价的结构化。  相似文献   

18.
山涛,字巨源,魏晋人,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中的老大。山涛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家里很穷,但他从不自卑自弃、怨天尤人,而且表现得极有气量,与同龄孩子相比,有一种卓尔不群的气质。  相似文献   

19.
竹林七贤·山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竹林七贤者,多举阮籍、嵇康为领袖,二人多有著作传世,反映了竹林七贤得以名世的总体思想风貌,这本无可非议。但如果细论之,综观他们各自一生的所作所为,实有多向的发展,山涛代表了其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品格的取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考察竹林七贤这个群体的形成,会发现山涛是他们重要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这似乎是值得深究细察的。本文将对竹林七贤活动的时间、地点、形成过程以及他们思想品格的不同取向稍加论考,说明山涛在竹林七贤中重要地位,探究他的思想品格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一、山田在竹林七贤中的地位《世说新语·任诞》第…  相似文献   

20.
名士自风流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是魏晋时期真正的名士。他那潇洒的外貌,内在的智慧,脱俗的言行,高迈的精神风范为后人所景仰、赞叹。试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嵇康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