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学的发展对世界音乐教育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也面临人类学的转向。它涉及多元文化音乐的理解、传统音乐与文化身份的认同等范畴;主张回归人的教育,即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格养成;在音乐课程内容中凸显人类学成果,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建构人类学模式,提倡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的个体进行主体交往,在广阔的生活世界与全球文化背景中进行人类学意义上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2.
《音乐人类学的视界》一书,汇集了音乐人类学家内特尔等人的重要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前音乐人类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为我们开启了当代音乐人类学全球文化视野研究的新视界。从音乐人类学文化变迁的研究、音乐人类学对音乐美学的研究、音乐人类学与音乐教育研究三个方面,论述音乐人类学的文化研究对我国本土音乐人类学发展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西方音乐人类学家率先对城市音乐文化进行研究,城市音乐人类学作为音乐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诞生。受此影响,中国音乐人类学学者亦不再局限于对民族民间音乐、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而开始逐渐关注在城市化浪潮中呈现出的多元城市音乐文化。本文对中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评述,期望城市音乐文化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以便共同推动中国的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随着音乐人类学的发展,其主要理念现已渗透到国际音乐教育中,但在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中,人们对音乐人类学这一学科还比较陌生。音乐人类学主张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梅里亚姆),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其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是:树立音乐价值平等观,注重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发展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5.
音乐民族学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涉及世界各种音乐和口传传统音乐的比较研究,并把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依据其它已经分布的界定有:音乐民族学是非西方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研究;或当代文化的音东研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或文化圈外人的音乐研究。虽然没有一致的精确定义,但多数音乐民族学家研究非西方音乐或民间音乐,对文化中的音乐作用产生趣,并从事实地研究和运用人类学发展的概念。作为他们的课题主要是原来口传传统存活的音乐,其大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传统音乐一词的内涵变化进行阐述,进而认为宏观的文化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有指导作用;音乐学的分支学科-"民族音乐学"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影响最大,音乐史学的成果也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互为现照.  相似文献   

7.
于晓晶 《文教资料》2014,(34):61-62
音乐的基本色调象征了这一社会的基本心理模式,为此特定的社会文化所共有。一个地域的音乐色彩描绘了这个地域文化的独有特征,同时勾勒了这一文化的基本模式。而具有典型东南亚文化特色的泰国,其音乐音质与色彩因特有的气候环境、宗教观念、语言音调、文化审美等各方面的影响,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貌,从而塑造了这一民族特有的音乐性格,形成了泰国音乐文化的气质表征。综观来看,可以代表泰国音乐音色表演的,莫过于泰人的歌唱与乐器演奏的音色了。本文通过对泰国人的歌唱音色和乐器演奏音色展开具体讨论,从而在声音景观中把握泰国音乐的风格与泰人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8.
音乐其实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文化之忧思的实质是音乐文化的困惑。对音乐人类学的定义和功能的分析,是音乐人类学学科发展的根源,人们对音乐人类学学科定义、本质等概念的质疑与困惑由来已久,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人类学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定位。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建设中,从中国音乐文化和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认知音乐世界的音乐文化模式以及音乐课程的后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等方面,探索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内涵的多维构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艺术人类学这一跨学科研究以期多元化和开拓性受到广泛关注。九江山歌"三声腔"是我国传统的音乐形式,本文对艺术人类学视阈下九江山歌"三声腔"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策略展开研究,从人类学与艺术学多角度出发,提出依托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支持、强化传承保护、促进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提高传统音乐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音乐人类学于1980年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登陆中国,其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在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过程中,积极付诸实践,《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就是著者在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又一部新作。该书努力体现国内外学界的最新学术动态及前沿专题,以严谨的论述阐释了音乐人类学的学科称谓、界定、性质及其发展历程;系统详实的介绍了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创见性的描绘了音乐人类学的论域及视角。  相似文献   

12.
音乐人类学是一门将音乐作为人文、社科方面研究的学科,其理论主要是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就目前中国大陆对于这门学科的研究现状与西方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在中国建立和发展音乐人类学,我认为,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学习人类学目标;其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法规视野;第三,不断深化对在我国建立和发展音乐文化学的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把有关裕固族音乐方面的研究置身于裕固族文化研究的背景之中去思考,在音乐人类学的视阈下,重新审视裕固族音乐研究中我们所持的学术观念和研究视角,是当下裕固族音乐研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重要课题。从裕固族音乐的历史渊源、生存环境、裕固族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裕固族音乐继承与发展四个方面,对裕固族音乐进行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的梳理,为裕固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寻找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14.
音乐人类学(ethnom usicology)以其博大的学术胸怀,海纳百川,从众多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汲取营养,思想异常活跃,深具反思意识。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应该从音乐人类学学科中汲取宏观方法论和具体研究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的启示。本文首先主要探讨了文化价值相对论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该具备文化价值相对主义的观念,正确地、全面地看待不同的声乐文化、声乐技法。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民族声乐教学如何借鉴音乐人类学中的"实地考察与参与观察"以及"深度描述与文化解释"这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与音乐人类学在21世纪学术讨论中产生了特殊意义,它表现为人类社会一种新的、发展了的世界观和生活观.后现代主义作为今天最为前卫的文化思潮,对音乐人类学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音乐人类学进行着深度意识的消解.  相似文献   

16.
音乐和婚姻都是音乐文化人类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音乐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双重视角,从二者的共同文化特征入手剖析了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互为载体关系。  相似文献   

17.
"音乐鬼才"谭盾以创作先锋、实验性的音乐作品而著称,擅长将中西方音乐进行融合,通过竞奏的表演方式,实现中西音乐的微妙对话,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音乐的呈现与演绎。本文以其代表作之一的音乐作品《地图》为研究对象,以"文化人类学"观点为依托,阐释作品中中西方音乐的巧妙融合,并从音乐创作的文化根源、器乐、声乐原生态的运用等方面,对谭盾的音乐创作进行一定解读。  相似文献   

18.
音乐人类学作为一种方法、思维、观念。作用并适用于人类任何音乐文化的研究。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系统中的一员,涵盖于音乐人类学研究的大视野中;运用音乐人类学独特的文化视角对中国艺术歌曲进行解读,透视出其在中华重“意”文化背景下的“诗”、“乐”、“画”意境相融的本质特征;而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本身也是一种中华文化审美的象征。中华民族音乐倾向于以“文”来化“乐”,即从表达诗词内容和歌词语言的音韵关系上决定音乐的形式。这一思维特征运用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就表现为“乐”与“诗”密切结合以使音乐与歌词切实、整体地共同刻画诗的意境与神韵.因此.意境的刻画与准确诠耘便成了中国艺柬歌曲轰洁曲妻醺.  相似文献   

19.
远古时,我国岭南地区的骆越部族与东南亚诸国民族有密切友好往来的历史渊源。用影视人类学中文化人类学的形象语言,图文并茂的比较研究方法,诠释壮侗语民族传统文化与东南亚民族传统文化相同相似的文化内涵,这也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93年太平洋音乐人类学会议之一: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音乐习得》五篇论文的中心理念是音乐人类学中有关文化与音乐的"变迁"与"覆盖"的问题,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总结和反思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构"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