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最经典的女性形象之一,她虽然有着凄凉的身世,却能乐观对待生活,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本文首先介绍了史湘云的身世,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描述她的性格,最后揭露了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史湘云也逃不出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正>师:课前每位同学都撰写了《史湘云人物评传》。大家觉得史湘云是个怎样的姑娘?生:憨。生:不拘小节。师:有同学脱口而出一个“憨”字,说说你的理由。生:第六十二回标题“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点出了“憨”字。师:非常好!《红楼梦》一些主要人物进入回目,往往在其名字前冠以一个字,概括凸显其品性和个性,即所谓“一字评”。  相似文献   

3.
史湘云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史湘云的研究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热起来。近十年来对史湘云的研究主要在形象性格研究、结局研究、原型研究、关系研究、意象研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颇具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史湘云最终的人生命运在《红楼梦》一直是一个谜。遍观《红楼梦》前八十回,其中对史湘云的描写并不算多,而对史湘云命运的暗示更是少之又少。文章在细读《红楼梦》庚辰本对史湘云的正面描写和侧面影射的基础上,结合诸多红学大家对于史湘云命运的不同推测,认为史湘云与贾宝玉在过尽千帆后终会执手,然而执手之后各自亦未能摆脱悲剧的人生命运。另外,还从史湘云命运的悲剧性及史湘云对命运的抗争方面做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极为讨人喜欢的一位女子.关于史湘云的结局,历来有很大争议,因为曹雪芹八十回后的稿子没有遗留下来,后人只能根据前面的蛛丝马迹去推测,但总体上都是根据判词及曲子的说法.湘云也是曹雪芹自己非常钟爱的一个人物,是他花了很大心血塑造的,在她身上寄托了很多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她的形象也更深化了悲剧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红楼梦》里史湘云这个人物的结局,早在二十年代初期,“新红学派”的俞平伯等人就开始了探索。他们师承胡适那一套“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唯心主义谬说,穿凿附会,妄加臆测。他们一会儿认为史湘云最后嫁给了贾宝玉,一会儿又认为史湘云嫁了别一个人,婚后早死。与此相关,他们时而假定第三十一回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被后人窜改,时而又假定是“作者自己底互相矛盾”,或作者的“偶然疏忽”;有人甚至更为荒唐地认为这个回目“伏”的是第二十九回里隐约透露的隐事,即贾母与张道士这两个老家伙年青时的暧昧情事,等等。真是奇思异想,不一而足。此后,也有  相似文献   

7.
<正> 《红楼梦》第十七回写了大观园里最后一次诗会。这次聚会以柳絮为对象分别选调填词。参加的共有六人,即史湘云、贾探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薛宝琴。这些人虽然歌咏的是同一事物,但反映的主题却各不相同。有的是曹雪芹替小说中的主人翁抒发理想(如大家一致重视的宝钗的《临江仙》),有的则是曹雪芹借小说中人物的笔来抒发自己的政治倾向。薛宝琴的《西江月》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史湘云是二百多年前问世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而“性美的戾换现象”则是本世纪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本文拟将这种性心理现象在史湘云身上的表现作一初步的分析。什么是性美的戾换现象?英人霭理士在其《性心理学》一书中作了明确的回答:“性美的戾换现象”,一称“哀鸿现象”,又称“服饰的逆转现象”,虽有时候和同性恋有些连带关系,却不能和同性恋混为一谈,性美戾换的人也是男女都有,但在服饰上,在一般兴趣上,在动作时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第70回《林黛玉重开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写了贾宝玉同几个女孩予以柳絮为题材填词的故事,表面看只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实际上这个轻而又轻、微不足道的柳絮,在不同人物的笔下却传神地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社会理想和人生态度,几乎成了几个重要艺术形象的化身。在性格开朗、豁达“不知愁为何物的史湘云眼中,柳絮成了美好的春的象征:“岂是绣绒才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但是在早已预感到贾府大家族前景的探春笔下,柳絮显示  相似文献   

10.
《石头记》原来的佚文中,史湘云的形象是鲜活且该有发展的。关于史湘云的结局学界存在多种意见,且各执一词,没有定论。从十二钗正册判词与“红楼梦”曲子及脂砚斋批语三个方面可以推论出史湘云与贾宝玉最终必有婚姻爱情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和性别研究以及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以史湘云、薛宝琴为中心,跳脱出人物单纯的生物性别,重点把握人物更深层次上的社会性别,对人物的性别视角进行多方位解析,探讨并重新阐释《红楼梦》中众多女性形象身上特殊的文化意义,并在特定角度概括《红楼梦》中“女性的男性气质”这一超越人物所处时代的人格特征,揭示出其超越生物性别的独特性,从而展现出作者曹雪芹卓越的艺术追求和人文创作  相似文献   

12.
<正> 史湘云作为《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之一,对她的思想性格如何评价,多少年来许多红学研究者们各执一端、毁誉不一、聚讼纷纭。有人认为她性格豪放不羁,从不受封建礼法束缚,是“霁月光风”式的风流人物,与黛玉叛逆同属一类;也有人认为她说过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应同宝钗归于一党,皆入“钓名沽誉、国贼禄蠹”之流。可从史湘云形象前后比较来看,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如果说,林黛玉、薛宝钗作为叛逆与“禄蠹”分别站在峰巅和谷底的话,那么史湘云就应是一个从谷底向峰巅攀援的人物,她的思想有一个由说“混账话”逐渐向叛逆变化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金陵十二钗”中的史湘云更是独树一帜,她天真无邪,真正保持了人类之“童心”,更可贵的是其性格中的阳刚之美。史湘云崇名士,爱男装,天生侠骨,具有有别于一般女子的傲世精神。  相似文献   

14.
探春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典型人物,在大观园里又是个与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并列的第一流人物,也是荣宁二府女性中一位秀外慧中、有胆有识的杰出人物。她的结社、理家、怒反抄检等一系列果敢行为以及日常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不得不使人们对她刮目相看。她也是作者极力塑造的比较偏爱的闺中女儿,贾家姐妹中的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第38回写到贾府的公子小姐举行一次菊花诗会,史湘云咏了一首《供菊》:  相似文献   

16.
侧面描写是一种表现力十分丰富的艺术手法,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侧面描写的艺术魅力。首先,侧面描写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神态,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陌上桑》中尽情地展露老者、少年见到罗敷时忘形的模样,用的就是这种“笔法”。第二,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红楼梦》第三十二回里有这么一段,说贾雨村来访,史湘云劝宝玉去见见这一官场上的客人,袭人说:“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  相似文献   

17.
寄居在贾府的两朵玫瑰花——尤三姐与史湘云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绚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红楼梦》里尤三姐、史湘云这两个有血有肉的脂粉队里的英雄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个性化人物。通过二者的形象比较,我们发现她们具有男子汉气质、积极人生态度、智慧的光芒、悲剧命运四个方面的共性以及主动追求与不放心上、刚烈与英豪、市井女子与深闺才女三个方面的个性,而且在这种共性与个性之中彰显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但在男性话语之下表现出从众与自卑,男性文化的强势力量使《红楼梦》里女性意识的觉醒具有相对性与依附性,在确立过程中呈现出消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俞晓红 《学语文》2021,(1):8-11
从《红楼梦》“湘云醉眠”情节画面说起,兼及史湘云形貌特征和性格表现的分析,阐明曹雪芹对史湘云精神气质、人格内涵的设计,多方位浸润了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也渗透了曹雪芹自我的人格追求和审美理想,并借此说明,运用文化拓展思维,可以提升整本书阅读的主题层次。  相似文献   

19.
史湘云,是曹雪芹浓墨重彩、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她既没有黛玉的忧伤又没有宝钗的城府,是一个居于黛玉和宝钗之间,同时具备良好的心态,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爱的人物。这个人物对表现全书主题、深化爱情悲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缓慢推进故事情节是《红楼梦》的基本写作方法之一。因为元春享年36岁,所以,到元春去世时,《红楼梦》的后半部应该写出6年的事情。《红楼梦》后半部至少要写"十七年",才能写到贾兰为国捐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就是宝玉和史湘云到了老年要成为夫妻。如果要写到史湘云40岁,《红楼梦》后半部要写"二十四年"。如果写到妙玉"青灯古殿人将老",《红楼梦》后半部要写"十七年"。元春去世是《红楼梦》后半部的关键,依"缓慢推进"之法,即平均十回写1年的故事,"到元春去世时",就必须写到一百四十回。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全部《红楼梦》可能有一百六十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