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以活动为载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特征。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直接体验与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加强德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思维人才的重要阵地。《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同时养成良好的品质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情感。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与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越来越凸显它的优越性。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态度有其必要也已成为可能。本学段的学生对现实社会环境中的许多问题具有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一种极好的动力。而统计与概率这一教学素材又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并对现实世界的许多事物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看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数学与社会相联系,运用数学的理性思维去认识社会,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这一教…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例阐述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以培养学生的理性、质疑、证据、逻辑等意识为抓手,使学生能正确、理性地认识批判性思维,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审视与质疑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予以完善、修正,进而养成批判性思维的思维心态和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5.
思维品质,是依据客观事物,在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它是一种个体现象,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反过来又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认识的正确性,使正确的认识得到肯定,不正确的认识得到纠正。它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优秀的思维品质为正确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是中小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出的新课题。数学教学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6.
指导小学生作文,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或序列,关键是从小学生的思维规律出发,掘开恰当的渠道,有效地引导学生把积蓄在自己内心的生活材料和思想感情顺利地流淌出来。有了思维的正确引发,就具备了作文成功的基础。作为小学生的作文思维规律,有其特殊性: 一、小学生作文思维必然受儿童生活实际的限制。小学生是在社会中成长,作为人的一部分参与构成社会,虽然也能从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书本中获取对事物的认识,但他们的生活领域毕竟和成人有极大区别。他们观察、感受、认识的事物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生活范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  相似文献   

7.
韩可与 《教育导刊》2004,(17):17-18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以活动为载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特征。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直接体验与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8.
社会认知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对于和自己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中的信息的加工和合成,最终形成一种思维认识情况。但是不正确的社会认知极大地影响心理健康,表现在社会信息的选择、判断,对于社会信息的认识,以及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中。因此正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正确的社会认知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笔者简单阐述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认知的关系,并浅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合理社会认知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小学美术欣赏课,要使学生对美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自己的思维与风格。就不能单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培养学生积极键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学习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丁宁 《云南教育》2004,(5):21-22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总目标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1.
国家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本文从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方面加以阐述,发表自己对生物教学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杨正益 《小学生》2013,(9):26-26
学生道德存在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源于他们对生活体验、认识和感悟。新课程《品德与生活》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它利用真实的生活源头、家庭校园社会的生活纽带为载体,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年少幼稚,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朦胧的。因此我们在上《品德与生活》课时要让学生从浅显的事情中明白道理。怎样才能上好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13.
臧彦波 《成才之路》2012,(18):66-67
《品德与生活》课程结构中这样写道:"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构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以青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作为基础。要让儿童愉快、积极地生活,对社会、对生活有积极的体验,形成开朗、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乐观向上。这是自己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戚伟 《考试周刊》2012,(84):133-133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旨在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相似文献   

15.
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高中生的心智发展非常重要。英美电影赏析它具有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比拟的独特优越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针对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心智特点,选择积极向上的英美影片;充实学生的影片背景知识,提升其思维的敏捷性;结合影片主题、情节,引导学生发掘人物精神内涵,通过这些电影赏析方法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时代要求加强高中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通过思维导图、"情境+梯度设问"和时政辩论来帮助学生养成因果思维习惯、搭建生活理解平台、提升因果思维品质,有利于构建从教材知识的探究分析到对生活小事的理解,最终到形成对经济、政治、社会事件作出正确解释、判断和选择的习惯和能力之渠道,助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是用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确价值判断的形成源于学生对历史细节的了解、源于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做出独立思考与判断,以形成对历史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历史细节的发掘,通过翔实的史料还原历史面貌,重现历史真实。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正确的认识与判断。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问题引导策略",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问题为平台,运用正确的方法、策略以及教学媒介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思考、感悟与想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进而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思维品质,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不是一门死的学科,而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灵活性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能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度,还能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中深刻地认识生活,形成系统的价值观念.在新课改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广大教师探究的热门话题.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一些做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情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从认知到行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情感品质的优劣,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行为方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内容。对此,我结合自己的班级工作实际谈一谈体会。一、加强情感教育,要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入手知情意行是一个连贯过程,而全面地认识事物,正确客观地把握问题,往往是健康情感形成的基础。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避免单纯说教的牵强与生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