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面临紧张的学习和生活,合理膳食的科学理念与体育运动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运动与膳食营养对运动人群改善生理功能、提高运动能力、防病保健和治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膳食营养结合方面缺乏合理的营养指导和健康意识,使健身者不知道采用何种方式来补充身体中所需要的营养,无法保证最佳的健身效果。为了普及我校学生的运动与营养的健康知识,提高运动与膳食营养之间的搭配意识,从思想上改变我校学生对运动与膳食营养的价值观念,力求使健身者养成合理的膳食和运动健康观念。  相似文献   

2.
公共选修课《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开展,加强了学生食品营养教育与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学生及他人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为了提高《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学质量,笔者从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适合《食品营养与卫生》的三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烹饪专业营养课程开设课时少,学生基础薄弱等特点,提出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一些改进,以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营养意识和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况自然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6):97-98,128
目的:调查某中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为更好地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但有一定的健康饮食意识。女生的营养知识及行为优于男生;县城学生优于农村学生。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学生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正确指导中学生改善膳食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部分在校生的饮食结构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对饮食搭配和膳食平衡不够重视,饮食结构不够合理,普遍缺乏科学指导.因此,高校应强化大学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等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加学生的营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目前不容乐观的本地区高中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深入分析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科书中有关营养健康教育内容,研究讲授法、讨论法及课外活动法等营养健康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7.
"老年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包括课程内容的精选、课外知识的拓展、老年营养的调查、老年食谱的编制等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创造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传统生物教学过多地重视生物的"双基"教学,对生物学科所蕴含的各种意识认识不足,如生命意识、营养意识、健康意识、心理意识,等等.如何利用生物学科的自身优势,把相关意识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之中,是一个在教学实践中值得研究的课题.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意识的培养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El益增加.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和青年初期,故此合理的营养、健康的饮食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的营养现状展开讨论,分析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阐述了合理营养对促进大学生健康的重要性,提出了改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营养现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实施中职营养教育,借鉴医院"会诊"工作模式,探索"会诊式"教学模式的实践。阐述了"会诊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结合教学实例,具体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和操作要点。"会诊式"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主要表现为:在"会诊"工作情境中,激活学生营养自觉意识;在"会诊"工作过程中,提升学生营养改进能力;在"会诊"工作体验中,促进学生营养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可以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世界。通识类实验项目必须兼备科学性、趣味性以及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新开实验项目—“酵母菌的观察和面包发酵”选取生活中常见物品—干酵母作为实验菌种,精简了实验步骤,降低了对非生物专业学生的技术要求,同时提高了实验成功的概率。此实验原理易懂,兼顾科学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生活贴近度高和学生的参与度高,加深了学生对于酵母菌的认识与理解,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知识层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细胞生物学是本科院校生命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学科。由于此学科本身比较抽象、深奥,被学生普遍认为是难点课。文章就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衔接进行探讨,综合运用知识框架法、列表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构建细胞生物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student practice of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using socioscientific bioethics issues affects both teacher expectations of students’ general performance and student confidence in their own work. When teachers use bioethical issues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s can gain not only biology content knowledge but also important decision-making skills. Learning bioethics through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gives students opportunities to express their ideas, formulate educated opinions and value others’ viewpoint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science teachers’ expectations of student success and knowledge directly influence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confidence levels. Our study analyzes pre-course and post-course surveys completed by students enrolled in a university level bioethics course (n = 111) and by faculty in the College of Biology and Agriculture faculty (n = 34) based on their perceptions of student confidence. Additionally, student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Data analysis showed a disconnect between faculty and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onfidence for both knowledge and the use of science argumentation. Student reports of their confidence levels regarding various bioethical issues were higher than faculty reports. A further disconnect showed up between students’ preferred learning styles and the general faculty’s common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s learned more by practicing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than listening to traditional lectures. Students who completed a bioethics course that included practice in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ir confidence level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professors’ expectations and teaching styles influence student confidence levels in both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相似文献   

14.
如何激发大学生对哲学原理课的兴趣,搞好“两课”教学,本文强调哲学课应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价值教学,并系统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功能及其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这有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纠正不良价值倾向,提高理论思想水平,从而激发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我国本科教学改革已经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教育思想观念方面凸出了"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的理念;在教学计划方面注重科学合理规划、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在课程方面强调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突出了研究性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不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些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建议高校普遍开设“科学研究方法”课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学一年级,建议开设“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因为它适应了新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适应了大学生知识和心理的特点,也是培养创新人才长远系列中的重要一环,培养创新人才,不是仅仅给他创造一些外界条件即可,还须直接开设“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以便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讲清方法规律,从内因和外界条件的结合上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university students’ epistemic beliefs and prior knowledge about controversial socioscientific issues (SSIs) can predic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arguments that students construct. Two hundred forty-three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asked to construct different types of supportive arguments—social, ethical, economic, scientific, ecological—as well as counterarguments and rebuttals after they had read a scenario on a SSI. Participants’ epistemic beliefs and prior knowledge were assessed separately. Results showed that students’ epistemic beliefs and prior knowledge predicted the quantity, qual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arguments the students constructed. In particular, students who held sophisticated epistemic beliefs about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and exhibited relatively more robust prior knowledge scores, produced arguments of greater quantity, better quality, and higher diversity than students with less sophisticated epistemic beliefs and low prior knowledge scores.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希玉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69-171
当今社会,网络日益深入校园生活并成为大学生传播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然而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所以网络德育需要走进大学生活,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引入地方史资源,能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历史细节,增大历史可信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革命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激发他们探寻历史规律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在教学中引入地方史资源应把握好适当性原则,以免产生以偏概全之嫌。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对人才核心素养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当前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教育情怀淡化、师范性边缘化和专业素养弱化等问题,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对新时代核心素养、师范生专业认证标准、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目标,以及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的比较分析,解读了不同标准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提出了优化培养方案,突出师范性;重视教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