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豫屏 《新闻窗》2008,(3):123-124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一张报纸对于快节奏生活的人来说,新闻是他主要关心的对象,但是,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去品味的还是副刊的内容。因此,副刊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种类,依然能够形象地反映我们时代进步的声音,传递人民对社会的呼唤和需求,同时,也是广大读者对报纸审美娱乐功能的需要。在报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如何尽可能地发挥副刊潜移默化的功能,让人们在一种轻松娱乐中体验到美的享受?在此,有必要将副刊对读者的影响和作用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与厚报时代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前报纸副刊的日益变薄。从80年前中国报纸“四大副刊”产生的那天起,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副刊一直有着四分天下有其一的尊荣地位,但今天,有的报社已经把“副刊部”的门牌收进了报史陈列室。即使招牌尚在,也挡不住副刊版面日渐式微的趋势。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片面的数量升级并不代表质量的飞跃,副刊阵地的被迫收缩,也没有换来新闻友军所向披靡。新闻纸确实应当姓“新”,那么,报纸“减副”,新闻扩编,为什么读者依然不愿买单?为什么谈起我们的报纸,读者总免不了一声三叹?一是报纸“减副”,火了新闻,冷了报纸。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初期的《春城晚报》副刊的种类格局和文化特质,是从试刊时就沿袭下来的,副刊呈现出的面貌是对改革开放初期时代变迁的反映。以改革开放初期的《春城晚报》副刊为研究个案,旨在透视副刊与时代话语互动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和研究当下副刊发展面临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卓良辉 《东南传播》2014,(8):151-152
本文结合当前一些都市类生活报纸副刊的现状,针对新媒体时代关于副刊存在价值的一些认识误区,阐述了报纸副刊的独特魅力及其对传统纸媒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新媒体时代办活办好副刊的三条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千帆竞技、百舸争流的全媒体时代,报纸副刊已不再是供文人墨客们修身养性韬光养晦的世外桃源,它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即副刊作品中的新闻元素日益增多,并不断刷新着读者的视线。报纸副刊新闻化趋势让报纸副刊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它  相似文献   

6.
王前 《新闻世界》2010,(11):73-75
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和文学革命的推动下,"五四"时期的报纸副刊走上了纯文学副刊的道路,宣扬理性精神、对自由的个性化追求是其主体基调,与此同时,文学社团和流派以报纸副刊为阵地进行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在新传媒时代,当代报纸副刊也进行着通俗性、草根性、综合性与延展性的探索。本文从"五四"时期副刊与当代报纸副刊的比较研究入手,思考新传媒时代报纸副刊如何突破停滞不前的发展局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提到时效性,媒体人首先会想这是新闻报道中的概念,对于副刊的时效性,尤其是文艺副刊的时效性,虽然近年来也见诸报刊杂志,但相对来讲,还是相对陌生的提法。笔者以为,所谓文艺副刊的时效性,其实质依然是副刊延伸报道、配合报道功能的体现,只不过这种配合更加注重副刊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特性,更加注重配合延伸的方式和技巧,更加注重报道...  相似文献   

8.
一、失 网络文化历史上的陌生人 副刊 盛世华章里的孤独者 当今的网络盛行和报纸副刊相共相处的时代,一如公元13世纪初乱世纷争的局势。读历史想到的是今世,读大漠之上的硝烟想到的是纸上的风云。2004年,《南方周末》发表《纸上的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一文,引用龙应台的话:“台湾报纸的副刊一个接一个消失……大陆的副刊在转型经济中面临同样的问题。关心副刊的文化人面有忧色:副刊没落了。”  相似文献   

9.
张瑾 《新闻通讯》2013,(8):60-61
副刊渐成差异化办报思路中彰显报纸特色和品位的重要组成。副刊除了以艺术性见长之外,新闻性和地域性越来越被强化。彭城晚报《徐州地理》即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徐州地理》迄今已开办八年,是读者了解徐州历史、感受时代脉搏、宣泄乡土情愫的心灵园地。它在报纸多轮创新改版中,既坚持已有的人文精神和独立品格,又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改进,四百多期专题涵盖宽广,现在依然新话题不断。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7,(11)
报纸副刊如何创新文/魏尧副刊,是中国报纸独有的设置。从副刊可以看出报纸的格调和读者层次。在当今信息泛滥以致形成“信息焦虑症”的时代里,策划报纸副刊传递最佳信息,已经摆在每一个副刊编辑面前。早先那种单发诗歌、散文、小说的作法显然不能满足时代需要。历史与...  相似文献   

11.
尽管报纸副刊在历史与现实中存在诸多层面的变迁,但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永恒未变,其中之一便是任何时代的副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副刊而言,必须以适应时代语境为前提,才能走上发展的坦途.  相似文献   

12.
网络,改变了副刊的传统生态,它逼迫副刊人不得不适应变化了的时代需要、社会需要和新时代时尚阅读的需要,副刊必须取悦读者、指导读者.副刊,必须寻找改良措施,应对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担当文化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严琳 《新闻知识》2005,(7):65-66
副刊是高校校报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些年,不少社会报纸本来并不臃肿的副刊纷纷“缩水”、“瘦身”,唯独高校校报副刊一枝独秀,副刊版面仍占据校报每期四分之一的版面。有的社会报纸副刊改头换面,扮酷卖俏,大多数校报副刊却仍能坚守文学阵地,不追赶风潮,依然保持着纯净的文学气息,充盈着浓厚的文化意蕴,给高校师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这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多元化时代,报纸副刊正在被边缘化。本文对此分析了五大原因:一是副刊定位模糊不清;二是副刊编辑普遍缺乏新闻训练,少了新闻视角;三是副刊也出现了“同质化”倾向;四是副刊的小众化色彩浓厚,导致大众读者流失;五是副刊稿件流于浅薄,深度不够。在分析原因的同时还提出了副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报纸副刊在互联网时代,不能墨守陈规,求新求变,与时俱进。对副刊编辑求更高,努力在副刊中体现新闻性,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更好结合起来,办出人无我有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梳理报纸副刊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下发展困境,从媒体融合视角,探析报纸副刊融合传播的转型策略.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实现全媒体表达,是报纸副刊突围重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一、策划——党报副刊走向市场的一个抓手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口味的不断变化,那种恪守传统的副刊版面很难吸引人,在信息密集化、阅读快餐化时代,副刊要想吸引读者的眼球,显然再不能来什么编什么,而要主动出击,用策划这个抓手,组织稿件,编排版面。  相似文献   

18.
报纸副刊在互联网时代,不能墨守陈规,要求新求变,与时俱进。对副刊编辑要求更高,要努力在副刊中体现新闻性,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更好结合起来,办出人无我有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郑东青 《今传媒》2013,(2):53-55
本文通过对近十二年发表在核心期刊和各个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学位论文有关"报纸副刊"的文章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近十二年我国报纸副刊研究四大视角:五四时期副刊研究;副刊的属性、定位;副刊目前的生存困境和新媒体时代副刊如何突围,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均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