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科书承载和传播的是支配集团的身份文化,这不仅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渗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承载着身份文化的教科书更有利于支配集团的掌握和学习,而在一个文化资本越来越成为个体身份决定性资本的社会,更好地掌握教科书身份文化意味着占据更多的文化资本,因而赢得更好的社会身份。因而,教科书通过传播身份文化,间接、内在而隐性地实现了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2.
教育身份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社会地位标志通过教育文凭体现出来。不同学校的文凭代表着不同“含知量”的文化资本,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资源交换价值。对文化资本较为薄弱的农村成员来说,教育身份的社会地位获致效用成为了个人社会流动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以服饰词作为人物社会身份的代称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借代现象,这一借代现象的产生,源于人们以服饰作为判断人物的社会身份的依据这一心理认知。通过对这一特殊借代现象的考证梳理,可以反观中国古代严明的社会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其社会语言学传统的俄罗斯语言学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机构话语理论体系,对社会机构、社会身份、交际者的身份—角色、机构话语以及机构话语的各种变体进行研究,对机构话语的本体特征、社会制度和社会权利如何通过交际者的交际行为和交际动机来实现、社会机构与交际者及其身份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详尽的阐释,可以深化人们对交际者与社会机构之间、机构话语与日常话语之间、机构话语不同类型之间、社会身份与交际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与西方会话分析、批评话语分析不同,俄罗斯机构话语研究中的身份话语理论可以合理地解决说话人在不同语境中的身份转换问题、制度化与言语个性的辩证关系问题、不同机构话语之间的界限问题以及机构话语与言语体裁的关系问题,还能够科学地解释机构话语有其固化的内核和模糊的边缘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文化资本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形式,由于其占有了社会的文化资源,将参与社会资本的再分配过程。文化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再分配表现在可以转化为其他资本,如经济资本、权力资本等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在转化文化资本的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文化资本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具有符号和象征意义,时代要求人们将从文化资本占有状况来确定其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6.
公民概念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直到20世纪初期,公民概念开始在中国出现和传播。公民身份理论是一种研究作为国家正式成员的个体与国家、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政治理论与社会理论。就其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形成两大流派,也称两种理论传统:一是公民共和主义理论;一是自由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后,国外的公民身份问题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特别是在199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研究的高峰。公民身份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理论及社会理论中一个亟待展开深入讨论的基础领域。  相似文献   

7.
余妍 《海外英语》2011,(5):323-324,332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上物质基础的日益丰盛,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消费,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消费社会大众媒体的鼓吹与宣传下,对品牌物品的消费还反映出消费者社会身份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人将符号消费视为一种能够建构自身身份与提高社会认同的途径,试图通过消费某种品牌的产品来显示自己的社会身份与地位。该文结合波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符号消费研究理论,试析中国社会现存的符号消费现象,研究认为:在消费社会,人们不仅被大众文化的消费话语和符号操控下进行符号消费,并且这种异化的,虚假的消费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会导致整个社会乃至世界承受资源匮乏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公民身份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它根植于其中的政治社会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公民身份普世的功能和价值证明了构建中国特色公民身份的必要性,而中国的公民身份发展之路不同于西方,表现出易受制度影响、工具主义倾向明显、精英主义主导等特征,这些特征是构建公民身份时必须给予考虑的。因此,中国公民身份的构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进行恰当的路径选择。这些原则就是科学合理地扬弃文化传统、理性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立足中国现实,而构建的路径选择则是以下三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国家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公民抗争的"自下而上模式"和公民社会带动的"中间协调两边模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与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的期望.校长作为一校的带头人,不可避免地拥有多种社会身份,社会必然赋予他不同的期望.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语言交际现象,在交际过程中,它可用作一种社会指针,标记或构建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这是源于语言与社会辩证统一的构建关系。因此,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转换实现社会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想社会状态。社会资本理论倡导的和谐人际关系,正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社会资本存量中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的关系本位与西方拜金主义鼓吹的金钱本位是我们目前谱写和谐社会乐章中的不和谐之音。探求社会资本培育路径,消除不和谐之音才能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生产目的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从根本上说,特定社会的生产目的是由特定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它的形成具有某种客观性。但是,生产目的又会反过来对特定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以资本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既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它也使社会发展表现出某种片面性特征并为经济增长设立了一个界限。社会主义生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在客观上能使经济发展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打开了人的全面发展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有大量的习语与女性相关。通过分析这些习语,可以透视到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汉语习语出发,探讨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分析传统文化下有关女性的社会规范,解读古代社会里女性的职责分工,从而从习语层面对中国传统女性文化做出较为系统的描述和诠释。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资本过度化对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是具有先赋条件的人际网络体系。这一概念由法国当代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上个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后,历经科尔曼、帕特南、波茨等人的不断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资本理论体系,并与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并称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四大资本。近年来,社会资本理论在我国持续升温,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一些学者将该理论应用于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其中也应用于大学生就业研究,并鼓励大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获取相应的社会资本来就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明显“差序格局”和“社会圈子”的人情社会,社会资本过度化将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5.
女性地位的具体存在样态是由各个异质而具体的社会文化体系建构而成的,且被嵌套在广阔的社会结构当中。侗族传统社会的性别实践展示了侗族社会在社会性别方面的结构性安排,同时又提供了一个从具体的民族共同体的社会结构来解读女性地位的理论实践,即思想观念上与具体生活中同时并存的两个互补的不平衡设置恰好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是大学的精神,其内涵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演变。大学这个社会组织的特性决定了其自治是有限的、相对的;更重要的,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大学的自治只能在社会现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实现。对大学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与大学的相互关系,对影响大学自治权的因素作社会学分析,即可更深刻地理解大学地位与大学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刚健有为“思想所包含的自强不息、积极入世、主动进取的精神,担当道义、不屈不挠的社会责任,正直充盈的独立人格和主动创造精神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愈益繁荣,商人阶层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士农工商”的传统阶层界限被逐渐打破,商人享有的权利比以往更广泛。徽州作为传统中国社会的一个典型的区域,随着徽商活动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拓展,家中日常琐事几乎都由徽商妇人来完成的。同时,徽商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家庭角色,男耕女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她们与商品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其劳作的各方面都受到市场需求的支配。  相似文献   

19.
许晓芸 《培训与研究》2006,23(7):74-75,89
现代性因子在乡村社会的扩张,使得农民的交往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交往对象的等级化、交往主体间关系的多元化、信任关系的“差序格局”都反映出这样一种逻辑:农民的交往行为选择是在传统“差序格局”基础上的一种理性选择,传统的“差序格局”正在走向理性化。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给社会带来巨大弊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冲突日益加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如儒家的重义轻利、道家的去欲、佛教的放下等在一定程度上能补救全球化的缺陷。和谐思想具有实际效用、现代转换、普世价值等特性,所以它有社会救赎功能,适宜于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