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教育电视台《家长》(现改版为《帮女郎》)栏目是中国教育电视的探索样本,其三千多期节目,收集到各种各样来自社会底层的声音。在栏目组每一年策划制作的公益活动中,在记者编导们自觉不自觉的公共服务意识中,教育电视台的媒介公共性不断凸显,在沪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媒介公共性的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文然 《记者摇篮》2005,(9):13-16
这篇论文很值得一读。以编者的浅见,它不是“技术性”论文,而是通过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来看新闻媒体如何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加速新闻的改革和创新。这也不是一篇仅仅针对电视媒体的论文.它提出的诸如实现受众的“分众化”、“互动化”理念,对纸质媒体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本刊改版首开“教授讲堂”栏目,即能获得教授专家的鼎力支持,欣然应邀,“坐堂”讲座,大有如沐春风、如饮甘饴之感,在此深表谢忱。  相似文献   

3.
一 当下,许多多的电视频道为了收视率、收视份额、美誉度与影响力,当然,还有最直接的广告收益而上下求索,频频改版,颇有“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味。可是,在白热化的电视竞争大环境中,观众其实并没有看到太多的新形式与新内容——因为混淆了改版的目的与手段,我们只看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改版“忙与盲”: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进行改版.这次改版的突出变化体现在不播出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增加新闻节目、自办文化栏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几个方面.①这次改版引起了传媒业界的争论,叫好者认为改版是坚守媒体责任的表现,反对者认为这违背了市场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加大正面宣传河南的力度,把一个客观真实、充满希望、蓬勃发展的河南展现在世人面前,河南卫视于2004年1月全面改版,这次改版创意之新、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系统性之强是河南电视台建台34年以来的第一次。 河南卫视的改版早在2003年初就已启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举行了两次大型观众收视调查活动,派出两个考察组去7个省电视台学习,请专家开办专题讲座,在北京、郑州分别举办河南卫视频道发展研讨会,改版研讨会。在台内,  相似文献   

6.
陕西电视台通过几次改版,已成为陕西地区第一大声像媒介,成为西部有影响力的媒介品牌。面对强手如林的电视竞争,西部电视如何寻求特色化道路,如何存活、发展,本文试以陕台为例,对这一问题作探寻,并力求得出可行性方案。西部电视“特色化”,要求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标记性的区别性因素。标记性因素可以呈现于节目形态的外表或是呈现为一种风格的体现,但重要的是识别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些特色因素的成形和突显,也即制导因素是什么。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厘清,有助于构建理性的意识并化作自觉的追求,有了这种清醒、理性的指导和追求,可以避免很…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视,上到傲视群雄的中央台,下到苦苦挣扎的地方台,都在频繁的使用一种手段,改版——改版——再改版,改版仿佛是电视台的一棵救命稻草,在这些眼花缭乱的改版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梳理、思考。一、改版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改版表面上看就是节目内容、形式、播出时间以及由此所构建的频道整体形象的重新设置,而隐藏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漳州电视台气象节目改版实践,从电视气象节目改版的内因、外因、改版时采取的策划方式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电视气象节目改版的规律和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东方时空》从问世以来几经改版,对于“改变了中国人早晨不看电视的习惯”这样的赞誉央视人没有沾沾自喜,他们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又进行了改版,虽然改版后毁誉参半,然而作为央视走频道专业化之路的改革先行军,《东方时空》所体现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0.
王风灵  许丹萍 《新闻传播》2007,(9):30-30,32
媒介形象的实施工程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包装改版”。近年来,各个电视台都在忙于频道改版、整体包装之类。至于改版包装的理由也是各式各样,有的是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例如收视率下降了,广告收入不好,所以要进行伤筋动骨的改版:也有的是因为新班子上任,于是就来一个人事新、面貌新的改革。这有点像我们宿舍楼里的装修,以前,有房子就不错,顶多刷刷白灰,现在,钥匙一拿,第一件事情就是装修。改版包装就是一种态度。笔者在这里只是想提醒一点,包装改版,事关媒介形象大事,事前应该想通想透再动作。  相似文献   

11.
顾湘梅 《新闻知识》2002,(10):11-12
现在的电视栏目几乎没有一个不被裹挟进改版“狂潮”的,更迭之快已使观众的目光赶不上改版的步伐,《同一首歌》改版,《朋友》改版,《生活》改版,甚至在央视国际网站上还出现了向广大网友征集改版意见的通知。而北京、上海和一些省(区)台也频频改版。电视台改版搞得不亦乐乎,有些观众却颇有怨言,毕竟长年累月方积淀而成的收视习惯却被这所谓改版随随便便就打破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新闻频道改版的内因和外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新闻频道面临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此次改版以建构新闻的人文关怀为基础,主要从频道包装、新闻立台和增强评论三方面进行并取得了很大进步。并重点从新闻立台,增强评论性新闻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指出新闻频道改版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浅析央视的节目整合式改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电视市场也随着中国的市场改革一起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电视节目,只有通过不断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拉动收视,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电视节目改版已经不是新鲜事,2009年7月央视各频道节目相继改版,又引发热论。电视节目改版的原因何在?我们又要如何规避改版的风险,笔者将这些问题进行了粗略的探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12月,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电话问询、资料检索等方式,先后对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河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等10家地市以上电视台的节目改版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数据比对,由此引发出一些思考,电视节目改版要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改版的周期应该多长时间?改版的评价标准和指导思想怎样确定?一、电视节目改版的原则有一种单纯的观点认为,"电视节目改版就是为了  相似文献   

15.
电视问政节目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在节目运作和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不规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问政节目的核心价值,是提高城市(或省份)的治理能力,而非仅让官员"红脸出汗"的舆论狂欢,应由"问政"变为"问策",对同类问题进行追踪和改进,纠正问题背后的作风之弊。  相似文献   

16.
浙江卫视作为第一批上星的省级电视频道。在落地覆盖率、品牌信任度等方面拥有良好的基础,目前在全国的覆盖人口为7.66亿,是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电视媒体之。①其2008年全面改版之后迅速崛起,引发了媒体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周笑博士的新著《中国电视媒介增值力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付梓出版.捧读之后,颇开眼界。这本以电视娱乐内容产品为切入口,多维度地探讨中国电视媒介增值力的专著.堪称一部创新之作、智慧之作.实用之作。  相似文献   

18.
严克勤 《视听界》2007,(6):21-24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改版已经成为媒体生存与发展的法宝。电视由于受众的广泛性和与生活的关联度,其改版所受的关注尤其强烈。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成本、观念等原因产生的盲目跟风、缺乏长远规划、形式大于内容等误区,使电视改版陷入了改还是不改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9.
栾轶玫 《视听界》2014,(2):125-125
前些天做了一个讲座,题目有点儿吓人且非常不讨喜——《电视之生与死?》,其实我一直是一个主张建设性的研究者,总体而言我更喜欢建构,但好的建构一定是建立在对情景的理性解构基础之上的。我谈“电视媒体之死”,不是以危言耸听的词藻成就标题党,而是希望包括我在内的广电人,能更清晰更前瞻地预测电视目前所处的位置,以及在未来媒介生态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元旦放假,懒洋洋地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CCTV所有的台标都有了小变化。不仅如此,一直说着爸妈听不太懂的洋话的CCTV外新闻频道如今已改版成为CCTV9纪录频道,无疑它是央视此次全面改版中最大的一个亮点。纪录片类型的节目老爸这一代人爱看,能在这安逸年代回味那时候刻骨铭心的光辉记忆。而随着纪录片种类的多样化发展,其展示方式早已不亚于一些大片,像我们这群年轻的80、90后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对这类节目感到喜感和奇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