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殷商卜辞中的言体是口语化的文体形式,在此特以甲骨卜辞中的"祝""告""令""呼"等词语为文献依据,论述言体模式在殷商时代体现出的中国古代传统文体理念,以及这种言体模式是如何负载殷商时代的社会文化精神的。  相似文献   

2.
胡治禄 《历史学习》2004,(11):13-13
问题起因:新编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第36页中有一句话:“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一次听高三复习课中发现,教师在讲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时特别强调汉代的征税依据是资产,当学生提出如何解释新编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第78页两税法“  相似文献   

3.
据《大盂鼎铭》记载,周康王曾授大量民人与大臣盂,关于“授民”身份问题,史学界争议颇大,概言之,持奴隶身份说者占大多数。笔者认为,“授民”的身份既非奴隶,亦非自耕农,而是以宗法血缘秩序连系在一起的人们。与此相应,商周时代的社会制度应当是宗法血缘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均主张“教化于民”、“匡主和民”及“为世用”.本文从“文气”、“文德”、“ 立意”、“炼意”等角度讨论了传统文化与古代写作理论互相影响的关系,探索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存在及影响当今社会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高中《中国古代史》在讲解西汉“编户齐民”时说:“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的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是勿庸置疑的,但其承担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是否依据资产的多少来确定,却值得商榷。笔者查阅了一些论著,如马怡《汉代的诸赋与军费》、臧知非《西汉授田制度与田税征收方式新论》、温乐平《西汉初期徭役制度新证》、黄今言《论两汉的赋敛制度及其演变》、马新《编  相似文献   

6.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法律文化的萌芽与开端,灿烂的殷商法律文化通过甲骨文这个载体展现了中国法律起源情况。甲骨文中关于刑罚刑具的记载揭示了殷商时代的刑罚制度体系,对古代中国几千年刑罚制度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并对当今的法律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今年秋季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关于两汉的赋税制度有这样的表述:“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我认为,上述表述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左传》中的谣谚具有深刻的舆论价值、美刺功能和自然鲜明的艺术色彩。它们以其独特的形式 ,阐述了“得民则兴 ,失民则亡”的重民思想 ,同时还以其自然鲜明的艺术色彩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一些深奥的哲理。这些“活”在人们口头上的古谣谚 ,清新自然 ,富有生气 ,精湛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历史时代 ,在中国古代文化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王书奴在《中国娼妓史》中认为中国妓女起源于殷商的女巫,并且把那个时代称为“巫娼时代”。本文从具体史料出发,辨正了中西妓女起源的异同和中国妓女起源于宗教性的巫娼之说。  相似文献   

10.
王书奴在《中国娼妓史》中认为中国妓女起源于殷商的女巫,并且把那个时代称为“巫娼时代”。本文从具体史料出发,辨正了中西妓女起源的异同和中国妓女起源于宗教性的巫娼之说。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第36页这样解释西汉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财税和徭役、兵役。”同书第78页对唐朝两税法的解释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许多学生提出疑问:既然编户齐民已经以资产为征税依据,为什么说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其实编户齐民虽然有以资产作为征税标准的成份,但资产在赋役分配中的地位及作用与两税法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古神话时代,始于伏羲氏,终于商代晚期。伏羲至少皞为“民神不杂”时期,少雌世衰为“神民杂糅”时期,颛顼“绝地天通”(禁绝蚩尤下凡)后又恢复“民神不杂”时代。商代晚期武乙前后,天帝开始远离人王,到商周之际中国上古神话时代正式结束。  相似文献   

13.
《左传》中的谣谚具有深刻的舆论价值、美刺功能和自然鲜明的艺术色彩。它们以共独特的形式,阐述了“得民则兴,失民则亡”的重民思想,同时还以其自然鲜明的艺术色彩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一些深奥的哲理。这些“活”在人们口头上的古谣谚,清新自然,富有生气,精湛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历史时代,在中国古代化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1835年由上海不二书店出版的《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当代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吕振羽的重要史学著作之一。他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殷商奴隶说和西周封建论的观点,是对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争论有重大影响的史学代表作。在此之前,吕振羽在1933年6月编定、由中国大学发行的《中国上古及中世纪经济史讲义》的第三编“殷代的奴隶制度经济”和第四编“西周=初期封建制度”的提纲中就已大体形成了关于殷商奴隶社会和西周封建说的观点,表明他在这一领域的探讨拥有领先优势。本文即对《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的学术贡献作一重点分析。一、首创殷商奴隶社会论及其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德治”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的周公,他在总结殷商灭亡的历史教训后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只辅佐那些有德之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遂成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孔子继承了周公的思想并丰富了“德”的内容,成为儒家“德治”思想的创始人,“德治”思想也就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德治”经典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治国宝典。正因如此,一些人把“德治”与封建专制等同起来,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常常被认为是同“法治”根本对立的“人治”思想。人们…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周之际,时至晚周,社会政治模式的大动荡,大改组,促进了以孟子“民贵君轻”思想为代表的民本思想的高涨。孟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系统而完备地创立民本主义的思想家,他继承了先贤尤其是老子、孔子的重民思想,又从新的时代环境中汲取营养,使其宗旨更明确,措施更具体,尤其是在君民关系方面,突显“民”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将民本主义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编辑出版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上下几千年,中国古代编辑出版的成就灿烂辉煌。编辑加工是中国古代编辑活动的核心内容,编辑加工的艺术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编辑出版艺术成就。这种艺术成就是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主体美学追求的结晶。中国古代编辑主体的美学追求首先是对主体自由本质的追求与确证,具体内容表现为求真、示美和达善。编辑主体的审美自觉是受众进入编辑主体的视野,并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法律经过“礼入于法”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礼法合流”、“礼刑并用”的基本特征.造成中国古代法律与道德不分,将家规族法纳入国家法律体系,产生了古代行政兼理司法和重刑轻民的特点.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驿传制度开创于殷商。以后代代相承,并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至民国三年,驿站裁尽,驿传制度遂告废除。由此可见,中国的驿传制度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殷商时代,甲骨文里已有“(?)”、“(?)”、“传”等字。“(?)”是“(?)”字的初文,“(?)”是“驲”的本字,“驲”是后起的假借字。古代乘车曰“驲”、曰“传”,乘马曰““遽”、曰“驿”,二者是有分别的。后世设置驿站主要乘马,所以“驿”字通行,而“驲”字就不太用了。甲骨文里又有“(?)来归”、“(?)散”、“(?)入”、“(?)往”、“传氏”等记载,这不仅表现出殷人交通往来的频繁,也说明了殷代交通事业的日见发展,驲传制度已经开始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加以各诸侯国之间时战时和,信使往返不  相似文献   

20.
殷商时代科技成就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化科学技术繁荣发达,其中先民在天文学、医学、数学、化学等诸多的研究方面,早在殷商时代就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许多领域处在世界的前列。这在甲骨文中多有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