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本文对黑河流域的植被分布状况做了简要介绍,就沿河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做了一定的描述,并针对目前黑河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以唤起人们普遍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们的环保观念。  相似文献   

2.
黑河下游生态环境与水资源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黑河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近年来 频繁发生的沙尘暴,提出了如何更有效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使下游生态系统 得以良性循环,使日益有限的水资源在下游地区得以最大限度利用的建议.并提出了一些需 解决的问题,旨在为黑河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黑河均水制度产生于清雍正(1723~1735年)初年,其目的是为了调节黑河上流对下流农业用水的挤占;黑河调水计划出台于2000年,它的出台取代了黑河均水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调节黑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用水的挤占。均水制度和调水计划是黑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分界点,黑河均水制度的产生使得黑河流域传统的外延式发展道路受到了严重挑战,黑河调水计划的出台则为外延式发展道路彻底划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4.
张掖市黑河湿地范围内大面积盐渍化并日趋加剧.黑河流域自发式荒漠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将促使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的扩散.黑河湿地的特殊地域环境以及与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密切关联,决定了拯救黑河湿地,不仅要在区域、流域内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更应该把握区域、流域间复合生态系统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等特征,以林业生态工程为主导的战略性工程,配合各种农业、生物、工程等防治措施,完成黑河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0月19日~11月2日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黄海江同志带队、水利部农水司张敦强处长为团长,水利部中荷“缺水管理”培训项目人员组成的考察团对黑河流域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考察团相继到达了黑河流域的上游祁连山脉、中游腹地张掖、下游额济  相似文献   

6.
据5月20日水利部消息,部长陈雷于5月13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38号,公布施行了《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这标志着黑河流域管理立法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在依法调度的手段和能力上有了新的提高,必将进一步提升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和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漯河市境内河流分布及河流接纳污废水状况 ,把漯河市流域治理划分为五个区域 ,并分别对五个区域 (沙澧河水源保护区、黑河流域、三里河流域、颍河流域、清河流域 )提出了治理规划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6,(5):142-144
<正>2016年9月15-16日,由黑河学院中俄边疆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协办的"首届黑龙江流域文明暨俄罗斯远东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论坛"在我国北疆著名高等学府黑河学院成功召开。来自中、俄、日、韩四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黑河学院校党委书记曹百瑛在论坛致辞中指出,黑河学院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新时期中俄关系大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5,(4):29-35
探索历史时期特定区域的药材分布与特点是历史药材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药材产地之分布变迁主要是通过药材品种和道地药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损益和变化体现出来。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蕴含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基于此,文章拟从唐至清代黑河流域药材资源分布和变迁等方面着手,探讨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西北干旱区中药材资源的分布与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9月15-16日,由黑河学院主办,黑河学院中俄边疆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协办的"首届黑龙江流域文明暨俄罗斯远东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论坛"在我国北疆高等学府黑河学院成功召开。来自中、俄、日、韩四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淮河流域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流域生态环境出现了问题,流域内生态环境也不容乐观,对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引以为重,通过制定具体措施,统筹发展,切实保护流域内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河流域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特征对当地生态环境起主要的控制性作用,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土壤和水等环境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脆弱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草场退化、水资源减少、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从恢复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探索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恢复重建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华网报道 7月17日22时56分,经过人工调度的黑河水到达尾闾湖泊东居延海。这是2000年国务院决策进行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和流域治理以来,我国连续4年7次成功调水进入东居延海。与以往调水后6~7月间东居延海出现干涸不同,今年不同年度的黑河水首次在东居延海汇合,实现全年不干涸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4.
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海河流域地下水开采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揭示了由于海河流域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根据海河流域各地地下水储量以及开发和利用现状,将海河流域地下水进行分区,并分别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着重分析了黑河流域的景观生态类型、结构组成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河流域应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主战场,理由有三;一是大河流域孕育重要的内河经济带;二是大河流域开发往往伴随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三是大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截止2008年8月20日,黑河尾闾湖泊东居延海实现连续4年不干涸。 西居延海和东居延海分别于1961年、1992年彻底干涸。2000年,国务院做出黑河跨省分水的重大决策,在流域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黑河分水指标顺利完成,2005年,东居延海首次实现全年不干涸。2007年,东居延海最大湖面面积由2003年的33.9km^2增加到39.0km^2,湖区周边土壤含水量增加,湖滨地区地下水位升幅明显。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的稳定、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是保证水资源的关键。在严厉惩治城市及工业污染的同时,加大对农村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扶持、反哺力度,是实现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城乡统筹发展是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内陆河流域要得到长久可持续发展,应首先建立新的水循环条件下的水量分配制度,营造良好的水资源利用秩序,为流域治理和长期的发展奠定制度基础。现以张掖地区黑河部分灌区的水权交易实践为例,对该地区水权交易的具体模式进行了阐释。从水资源配置的概念、水权的界定、水权交易中水量交易与水权转让的不同等角度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相关措施的实施进行了探讨,认为须在内陆河流域建立健全水量分配制度,进而建立水权制度体系,依法治水。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黑河下游河段当地人称之为额济纳河.该河是额济纳蒙古族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黑河下泄水量减少,生态环境开始恶化,额济纳蒙古族生产方式也开始转变.笔者通过社会问卷调查和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近50年以来,由于黑河下泄水量的不断减少和政策影响导致额济纳蒙古族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1958年以前的传统游牧生产方式转变成2000年以后以灌溉为主的农业、以舍饲圈养为主的畜牧业和服务业为辅的综合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