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会下棋的人大多知道“七星棋局”的名称,后来又为称“七子和局”。它是由红黑双方各七只子组成的,而结果又必须成为和局,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的排局体裁。其中最著名的“七星棋局”,就是被人们誉为棋局之王的“七星聚会”(如图)。四大古谱《竹香斋》、《百局象棋谱》、《心武残篇》、《渊深海阔》都载有此局。它有一个诱人入彀的图势,初看似乎红棋先行  相似文献   

2.
《北方棋艺》1980年3期,发表了我与瞿向秋合作的“怀兔”局,经人指出有误,修改后又寄给了《北艺》 。三、四年后,我和瞿老在全面整理《七子百局谱》时,发觉修改后的“怀兔”局仍有错处,重改后,遵照谢(侠逊)老意见:“局名以四字为好”,故  相似文献   

3.
七子联吟     
“七子联吟”是一则著名的古局,双方均由七子组成,俗称“七星棋”。它的着法深奥,变化繁多,有“七星”第二和“小七星”之称,一向深受棋家的推崇。如《象棋谱大全》初集卷三“象局汇存)第47局、《蕉竹斋汇编》第76局、《江湖秘谱》第20局、《弈  相似文献   

4.
王资鑫 《精武》2004,(4):18-19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写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长靠武打,这便是当阳之围、长坂大战。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在这场恶战中,孤身一人的子龙“解开勒甲丝,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掩护在怀”,杀透几十万曹兵重围,“已离开大阵,血满  相似文献   

5.
李浭 《象棋研究》2009,(5):42-43
图1形势,是出版于公元1707年之《韬略玄机象棋谱》中之“紫燕双飞”局。  相似文献   

6.
李浭 《象棋研究》2008,(6):40-41
图1形势是出版于公元1707年文清代《韬略玄机象棋谱》之“老马思乡”局。这是个十分精妙的古局,予实战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泥马渡康王”出自《说岳全传》,故事梗概为:金灭北宋,康王(赵构)侥幸得逃,后有追兵,前有大河。危机中有异人赠白马,助康王渡水后,马遁去。康王入一寺,见寺中有一泥塑之马,诧异之间,泥马萎地,乃知刚才之马即为此泥塑之马!清代中期的《蕉竹斋》及后来谢侠逊编著的《象棋谱大全》是最早出现“泥马渡康王”局名的,问世后在当时并不很流行,之后经过许多江湖棋人的精心加工和修改,泥马局出现了众多的姊妹局。受《蕉竹斋》和《象棋谱大全》的影响,这一系列的修改衍生局,民间都俗称为“泥马渡康王”,简称“小泥马”。  相似文献   

8.
李浭 《象棋研究》2008,(5):39-40
图1形势是出版于公元1801年的清代((百局象棋谱》的“四生投学”局。这是一则构思非常精妙,予实战极为有益的著名古局,被以后的《竹香斋象戏谱》所吸收,更名为“海天浴日”局;《渊深海阔》象棋谱则更名为“博浪击秦”局。  相似文献   

9.
梁永涛 《收藏》2012,(8):73-73
“男钱”是中国古代对一种钱币的称谓,为何称“男钱”?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此提法最早源于唐朝杜佑《通典》:“布泉,世谓之男钱,妇人佩之,生男也。”晚唐段成式《戏高侍御七首》之六云:“诈嫌嚼贝磨衣钝,私带男钱压鬓低。”宋代洪遵《泉志》有言:“旧谱日径寸,重四铢,悬针书,文日‘布泉’。  相似文献   

10.
读《北方棋艺》1984年第7期《宋代棋诗欣赏》一文,提到陆游《梦至成都》诗“红袖引行游玉局,华灯围坐醉金绳”之句,列入“棋诗“,已觉不妥。文中又说在南宋战祸频起的年代里,成都却太平富庶,歌舞升平,“陆游一生贫病交加,从未过过好日子,却作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美梦”,这更不符合“知人论世”之旨。为  相似文献   

11.
“平分秋色”刊于《心武残篇》第98局,“平分风月”刊于《竹香斋》第3集第5局,两局棋图相同,着法大同小异,原作皆为和局,经我们研究,应为红先黑胜,着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夜郎先生的《“邮局代封封”质疑》就一件拍品的真伪提出疑问。本文只就疑问提供一些史料辨析,对那件拍品不予置评。首先,《质疑》提出:“1907年徽州是否开办了邮政局,因手中资料限制,无法得知”。由邮政总办贺壁理主持编撰的《光绪三十三年邮政事务总论》中第六节《整顿办法情形》中说:“是年(指1907年)出印之书,则有《通邮汇编》一项,特为邮局办公人员及局外之人检阅已设之局所。编内将已开之总分各局,按省按府分别详载,并标志号,表明某处系属何等邮局。其后陆续开设者,仍拟随时添补。”附图就是“成书于丁未之秋”的《大清通邮汇编》中有关安徽省的一部分局名。标明1907  相似文献   

13.
“四”字形     
上期是《棋艺》杂志创刊400期, 笔者精心创作出了“四”、“百”两个字形排局,以示祝贺。  相似文献   

14.
《七子百局谱》是裘望禹和已故瞿向秋两位排局家齐心协力的作品,近由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该谱共有七子排局100局,故名“七子百局谱”。综观全谱,所列图式,结构严密,并不因七子而有矫揉造作之感。其中着法,多有佳构,时或移步换形,突然又间道出奇。每当山重水复之感,往往通过难以设想的一着,忽又呈现柳暗花明的境地。随之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曲折起伏,有条不紊,每局均以和局而告终。真是输攻墨守,各尽其妙,充分表现了两位排局家深厚的布局运子功力。  相似文献   

15.
李浭 《象棋研究》2009,(3):40-41
图1形势是出版于公元1522年的流行残局古谱《百变象棋谱》的“完壁归赵”局。 战国时,“和氏璧”被赵惠王所获得。秦昭王写信给赵王,要求以十五座城池与之交换。赵派使者蔺相如携壁赴秦,秦王见璧而不谈交城的事,显露出悔约霸占耍赖之意。蔺相如找借口要回“和氏璧”,交随员连夜送回赵国。蔺相如精明强干,不辱使命,爱国而不怕死,智谋过人,传为千古美谈。史称“完璧归赵”。见《史记·蔺相如传》。  相似文献   

16.
今年第7期《北方棋艺》发表了徐进之同志提出的“一路雄风不是创作”一文后,引起了各地棋友的注意。我在翻阅董永明同志的近期“作品”中也有“不是创作”的同感。例如,他发表在1981年第5期《北方棋艺》的“风雷激”就是《炮卒专集》(陈廉庸遗著)第一编第6局的影子。现将该局抄录如下,供大家评论(黑先胜)。  相似文献   

17.
李浭 《象棋研究》2008,(1):40-40
图1形势是出版于公元1707年的《韬略玄机》象棋谱的“挞士变活”局。同书卷一第19局“游丝系虎”及卷二第36局“春和景明”棋势及招法基本一致;但是“游”局、“春”局都刻有1路边象,前者“象”字为横刻,后者“象”字奇小,这可能是原作已发现有误,故此笔者诠注时只保留本局而删并后二局,此类古局的特点是走炮一平四“挞士”使局势变活。  相似文献   

18.
说古篇 《三国演 义》中有这么一 段故事,刘备正逢落难之时投奔于曹操,一日曹操邀刘备进府饮酒赏梅。酒至正酣,忽然阴云骤起,骤雨将至。侍从人员遥指天外龙挂,曹操和刘备凭栏观看。曹操说:“龙这种品格,可以比喻世上的英雄。玄德久历四方,一定见识过许多英雄,请试谈一谈。”刘备说“淮南袁木,兵粮足备,可算是个英雄吧?”曹操笑道“坟墓中的枯骨,我早晚一定会灭掉他!”刘备说:“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如今虎距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算是英雄吗?”曹操笑道:“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见小利而忘命,不是英雄。”刘备又说:“那江乐领袖——孙策,他是个英雄吧?”曹操说:“孙策凭借父亲的  相似文献   

19.
本局见人民体育出版社85年出版,由杨明忠、丁章照诠注的《百变象棋谱》第26局,另见于沙市出版的《象棋古今排局选》第一集第8局,局名为“借炮擒车”。两谱着法擒略差异,结论都是红先和。  相似文献   

20.
“泥马渡康王”最早的雏型,大约出自古谱《渊深海阔》中记载的“龙蟠虎踞”。原谱结论为和棋,而实则是红先黑胜局。“龙蟠虎踞”也写作“龙盘虎踞”,形容棋局像龙一样盘曲,像虎一样蹲坐。语出张勃《吴录》记载诸葛亮论金陵地势语“钟阜龙盘,石城虎踞”。毛泽东创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有“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之句。“龙蟠虎踞”局虽然有误,但马炮争雄之精巧构思已初露端倪。笔者收集到“泥马渡康王”系列四十余局,每局面貌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