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诏大理国是历史上有名的地方政权,前后历史五百多年,产生过几十代国王,这些国王的陵墓绝大多数不知在何处?成为南诏大理化研究中的一个谜。本从献考释、田野考察等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大理师专学报》2001,(1):16-19
大理州南诏史研究会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南诏大理国研究的学术团体,该团体的研究成果在史学界享有较好声誉。本对该学会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综述,为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了线索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南诏立国后,南诏统治者推行文化开放策略,出现了一种主动有序的对外交往和多方兼容现象,在整个南诏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特点是开放性,其开放性贯穿着南诏250余年的历史,产生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南诏文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化成为了史料处理的必由之路,建立史料数据库已成为潮流。加强南诏大理国史料数据库建设,可展示南诏大理国研究领域内的史料综合概况和学术成果,促进南诏大理国史料资源共享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栏目的建设与发展关乎学术期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大理学院学报》“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栏目历经15年的成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成为“名栏”的同时,依然存在“稿患”“稿荒”等问题。分析该栏目的稿源情况和作者结构,论述名栏人才库建设的三个重要因素,提出作者库、审稿专家库和编辑队伍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栏目是全国民族地区高校学报名栏,该栏目创设15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它作为特色栏目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对该栏目所刊载的文章进行全面、专业、系统地调查、统计和分析,找出目前该栏目建设与发展还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改进的对策和措施,不仅对促进该栏目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对其他高校学报的栏目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何种方法处理、存储史料,并且能够让学者从中方便迅速地检索和得到所需的信息,是南诏、大理国史料整理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南诏、大理国史料数字化成果较少,远不能满足研究者的需求。以南诏、大理国史料为数字化整理的资料基础,开展对南诏、大理国史料的史籍专书全文数字化、史料辑录数字化、实物史料图片数字化和口述史料视听数字化,有利于南诏、大理国史料的有序整理、保护和全方位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儒学的传入对南诏大理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诏大理国制度化教育始于儒学,形成于"儒释"阶层的出现;从南诏到大理国,虽然经历了从"以道治心"到"以佛治心"的转变,但始终坚持以儒学教育为根本;儒学为先,儒释道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理白族本主文化,对其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南诏是一个与唐中央王朝有相对独立性的地方政权。在南诏治滇的两百多年里,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南诏文化,这是南诏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结果。兼容性是南诏文化鲜明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杜鲜 《家教指南》2022,(2):81-91
本文从勘误《蛮书》所载南诏王红色头囊的对应图像入手,考订了以往对《南诏图传》梵僧头饰文图对应和意涵释读的错误。结合对卫藏、敦煌、藏东等地吐蕃缠头佛教造像的梳理,厘清了南诏大理国头囊的正确图像和形制特征,证实了《南诏图传》中梵僧红色头饰“赤莲冠”为南诏头囊原型,其源头为吐蕃缠头。吐蕃缠头佛教造像对南诏大理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有宗教便有宗教教育,研究宗教教育是全面认识传承民族文化的民族教育的关键。南诏后期废道立佛,大理国以佛治国一脉相承,“释儒”阶层的出现,标志着南诏大理国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其教育形式是以寺院为学校、僧侣为教师、佛儒经典为课本。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君权佛授来巩固王权、教化百姓、统一思想。佛教教育是形成大理白族特色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时对大理白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理祥云的水目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大理历史上是佛教胜地,学界对大理佛教的传播有诸多说法,本文从水目山的部分古碑刻记载进行考释,提出了佛教于中唐传入大理,早先传入的是汉地密宗等论点。  相似文献   

13.
南诏和大理国时期,是云南宗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地方传统宗教与外来宗教相互斗争和交融,绘制了一幅色彩斑烂的历史宗教文化画卷,特别是大理地区的许多民俗都被涂上了宗教的色彩。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民俗民族化了,从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14.
南诏大理国是隶属于唐宋王朝的地方民族政权,其政治思想当然应该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和法的理论、政治哲学问题、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道教佛教与政权的关系、儒学和政治生活的关联等,是南诏大理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5.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文化发展呈现出开放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的历史特征。与其文化发展历史特征相适应的是,白族教育存在着共生互补的教育机制,具体表现为:“儒、释、道、‘土’”兼具的多元教育内容;“释儒”结合的交融教育形式;制度教育与习俗教育并存的教育形态。而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共生教育是当下大理白族文化认同良性发展的教育应然选择,这正是大理白族文化认同与历史教育机制关系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化作为主体化的精华,在市场经济下,在社会主义化建设中应发挥其化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博物馆的化优势,不断完善丰富博物馆的宣教化内涵,健全博物馆的宣教职能,才能极大限度地发挥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对此本又从五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时期非常独特的一类佛教造像,其研究存在起步晚,过分倚重于一些期刊、图书、图片等文献及有限的实物资料,轻视基础资料的全面收集和整理,研究方法过于单一且缺乏创新与突破的问题。运用考古学、民族学、美术史学、文献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协同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跨学科、跨区域的宏观性、整合性研究,不仅是解决该项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走出困境并有所突破的有效途径,亦是对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在理念、方法上的思考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公元7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上半叶以来,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与今滇西北以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进行了密切的接触.本文主要引用出自敦煌的藏文文献,结合有关的汉文文献,通过对南诏与吐蕃关系的三个阶段的讨论,揭示两个政权之间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事件及政治、军事联系等.  相似文献   

19.
论博物馆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品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承载着化传承、化解读与情感教育诸项化功能。作为化现象的博物馆,在时代变迁与社会转型中,要苦练内功,提升自己的化品味,致力于博物馆精神、博物馆价值观念、博物馆哲学、博物馆道德、博物馆目标和博物馆传统的挖掘与构建。  相似文献   

20.
杨珺 《青海教育》2009,(9):93-94
在一个民族成分比较多的省份和地区,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等各具特色,博物馆要在这些地区生存和发展,必须在博物馆自身建设、陈列展览、收藏保管、科学研究、人员培养以及群众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力求适应民族地区各民族、社会各阶层的要求,使博物馆事业深入人心,真正发挥其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展示历史遗存、教育广大民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