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白(1958年-),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因发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而受到文坛得关注。《北流》(北京出版社,2021)是作家以回望与追忆作为叙事视点审视女性个体的生命体验,以非连贯性、跳跃性、片段式的回忆来完成文本叙述。本文试图通过主人公的个体身份、人物的群像以及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叙事风格三个方面浅析小说《北流》充满不确定性、破碎的、双重关联的叙事结构。以此来更好地阐释文本的独特性,使读者对林白的小说能够有一个全新而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2.
林白是中国90年代女性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林白的小说受到了西方不同传统的影响,大胆坦率地写到了人类生活最隐秘的领域,林白作品的特点是:凸现女性内在欲望的叙事策略;回已与想象统一的叙事艺术,感官化的叙事语言。  相似文献   

3.
神秘主义叙事是先锋作家常用的方法,具有女性文学和先锋作家双重身份的林白也在其作品中渗入了神秘主义的因子,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和神秘主义色彩。以神秘主义叙事为切入点,通过林白小说中神秘人物、神秘事件以及叙事手法解读其小说的神秘主义特色,挖掘地域文化风俗和自身特质对其神秘主义叙事的影响,并阐释其神秘主义叙事在释放女性话语方面的作用以及林白神秘主义独特的诗化意境。  相似文献   

4.
《致一九七五》是林白以感性的女性主义叙事方法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通过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的塑形以及对过往记忆的重构,重建了女性主义话语权,颠覆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林白,以其新作《妇女闲聊录》张显着她创作姿态的变化。在《妇女闲聊录》中作者所采用的叙事立场,呈现的文本世界以及语言方式的选择上,与其以前的作品相比,均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这些改变无论是对于林白自身的创作,还是对于当今文坛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一个人的战争》到《万物花开》,我们可以看到林白的创作由强烈的女性意识向整个人类与自然界整体生命意识的回归,这无疑是对女性写作一种精神和实践上的超越。同时,这种超越是以林白对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女性生命写作立场的坚守为前提的,因此《万物花开》与林白以前的小说相比较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林白是中国90年代女性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林白的小说受到了西方不同传统的影响,大胆坦率地写到了人类生活最隐秘的领域.林白作品的特点是凸现女性内在欲望的叙事策略;回忆与想象统一的叙事艺术;感官化的叙事语言.  相似文献   

8.
有些批评家认为林白的学叙事缺乏独特的生命体验,其价值“首先并非诗学/艺术上的,而在于体现权力关系的政治化方面”.其实不然.林白的学叙事同样具有诗学价值:这不但表现在林白本中总是流淌着女性独特而丰沛的生命体验,异样而鲜活的生命律动.也表现在林白依仗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对女性生命世界进行个人主义的哲学关照.并由此形成的独特的主题话语和审美品格上.同时还表现在她的生命叙事对西方生命叙事的非理性和东方生命叙事的意识形态化的超越上。因此我们说林的艺术世界是个体化的,林白的言说在90年代的中国坛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白的横空出世,将个人化的叙事融入到女性文学写作中,她特立独行的身体写作颠覆了传统的宏大叙事。她天然的性别立场决定了她的个人化叙事必然要以女性的身份展示女性。她笔下女性的生命体验,感情经历以及来自灵魂的焦虑不安更为真实动人。林白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审视着男权中心社会,以独特的话语模式建构起她的个人化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10.
林白是20世紀女性写作的标志性作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林白以精英化的"身体写作"蜚声文坛,其小说的叙事模式可以归纳为:镜中的自恋,死亡和疯狂,女性欲望同盟以及身体与权利的交换等。林白借助这些叙事模式建构了女性的身体主体性;林白为代表的女作家的"身体写作"发出了女性个体生命的呐喊,突破了男权话语对女性个体生命的遮蔽和改装,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了"被看"的对象。但这是女性在市场经济时代不断走向独立和自主的主要策略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林白的新作《万物花开》书写了处于外界干扰下乌托邦的困境 ,旨在引起人们对于现实的关注和对于人生的思索 ;文本从题材、风格到叙事立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是用个性化笔调描述现实与理想的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杨小兰 《华章》2007,(4):135-135
《妇女闲聊录》,在叙事方式上有着革命性的创新,用碎片式的故事展示原生态的农村生活,坚持民间立场,达到民间语言的狂欢,这些都契合了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显示了林白写作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13.
林白早期的小说创作以个人言说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品如《一个人的战争》等;第二阶段以《万物花开》为起点,特点是关注底层人物,更多民间的因子由此渗入;第三阶段以《致一九七五》为开端,历史的介入使得文本在气象上更加宏大。简言之,林白小说创作的变化可归结为私语的放逐。  相似文献   

14.
《妇女闲聊录》是林白从女性隐秘的个人化写作走向底层民间书写的转型之作。在文本中,林白自动隐去"作者"的身份,而以"记录体"的形式,将农妇木珍的闲聊内容原原本本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粗糙与鲜活的乡野话语,既充分还原了底层民间世界的存在真相,又让我们得以反思既定的"男权叙事策略"与"主流文化认同"中存在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林白的小说《回廊之椅》将影视叙事技法消融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中,使读者既能享受到类似观影的"震惊"效果,又能品味到文学叙事的审美"灵韵"。这种小说中的电影化想象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蒙太奇手法的综合运用、神秘氛围的渲染和大量悬疑的设置和富有动感和美感的镜头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王朔的《动物凶猛》、林白的《致一九七五》和韩东的《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都突出地表现了文学的主体性。这三位作家都在颠覆中“成长“,但是颠覆的内容和形式迥异。就文本的创作技巧而言,都采用“颠覆“的叙事策略,却收到不同的效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在“颠覆“中成长,彰显着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苏青《结婚十年》、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为例,追溯女性成长历史,结合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定的文化观念,分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思想意蕴,试图解读我国女性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8.
生为女人,就意味着面对整个世界的挑战,这是迄今为止林自写作唯一的主题。所以,在她的小说里,我们总是看到一个个失败的女人黯然的故事。其实把林白的小说称作故事相当勉强。就通常意义来说,林白算不上一个称职的叙事者——讲故事的人。林白的叙述散漫而随意,叙述人称和视点的不断跳跃把她的叙事切割得支离破碎,恍惚迷离。林白好像很难从她笔下稠滞而浓艳的女人世界里从容地抽身而出,那里的每一个细节和意象都使她留连,她随时随地都可能放任她的叙述流水般地四处漫溢。林白似乎根本就无视叙事的既定法则.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19.
林白是九十年代私人化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以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为例从主体意识、自恋意识、孤独意识三个层面对这一长篇小说解读分析客观而深刻地认识其私人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林白为代表的八十年代的“身体写作”和近年出现以木子美为代表的“性描写”,看上去一样是对性的表现,实则有完全不同的叙事策略,本文通过两者的对比,旨在厘清她们完全不同的写作动机、写作态度、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