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可是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国人的生活中渐渐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的宏观角度审视,可以看到,今天我们面对这样一些文化类型:当代先进文化、民族优秀文化、全人类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是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不断发展进步的根基。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民族的根脉,保护我们国家的根基,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国家大事。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旨在号召全社会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摘自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相似文献   

6.
如果“各美其美”是说各民族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美人之美”指的便是一个民族学习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那么,“美美与共”当是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互相包容与互相学习。只有如此,才可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和世界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7.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着力营造新春佳节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东胜连续两年举办万家乐元宵文化节。今年的第二届万家乐元宵文化节以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为迎接21世纪高科技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倡导的学说。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因素、现在和未来。既要看到我国文化丰富的内涵和优秀的传统,要使之发扬光大;也要看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要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精萃,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为了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必须大力倡导“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9.
生活于中国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文化底蕴深厚、魅力独特的少数民族之一。纳西族人民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如喜马拉雅周边的巫术、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印度婆罗门教、古波斯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炎黄儿女的精神家园,也是我国最深厚的软实力,是民族自信心的不竭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内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蔚然成风。中国传统文化势不可挡袭来,要成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中国人的"公共必修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想,要是手里有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又简明扼要反映中国文化珍品的著作,作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入门书,就太好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力谈民族精神不能不谈民族问题 ,特别是关于中华民族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2 0世纪 80年代 ,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版 )一书中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他说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 ,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 ,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学者们认为 ,费先生的这个观点对解决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理论基础 ,而且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阐述了从自在的民族实体向自…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当代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困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存和发展我们各自的优秀传统,如何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参与到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之中,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2日至4日,由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和陕西省黄陵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黄帝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继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将会议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泉根 《寻根》2003,(5):115-117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精神重视历史传统与来龙去脉。中国人的姓氏文化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诠释。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甚至三皇五帝。就世界姓氏文化而言,中国人的姓氏独具特色:一是中国人人人皆有姓(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世界上许多国家与民族只有名,没有姓);二是姓氏起源的历史悠  相似文献   

15.
大禹文化见证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文明的历史进程,是赓续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升华。大禹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观念形成、民族自强求变、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依托。将大禹文化精神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进一步增强大禹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大禹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是当前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重要途径,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明古国,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璀璨的中华化,使中华民族成为具有优秀化传统的民族。而政治化作为社会化总体的亚化,在中国传统化中的重要地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对于中国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南方丝路与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实质是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通过漫长历史上的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但汉民族与北方戎狄民族的文化交融同与西南地区夷民族的文化交融在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和汉族地区与南、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交通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西南民族地区以南丝之路为主动脉,形成了交通的网络,同时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网络。通过南丝路及其带动的这个交通网络,处于强势的汉文化以油迹扩散的方式在西南民族地区循先易后难的规律传播,使大量少数民族民众通过文化交融而融入汉族之中,只剩下交通最困难、具有封闭型地域特征的地区,因汉文化影响力甚微,原有少数民族才得以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追求真善美徐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我国历史上各个民族优秀的科学文化、道德文化、审美文化的综合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吸收了大量的兄弟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而形成的。其价值导向是追求真善美。自古以来,人类在认识世...  相似文献   

19.
杨柳 《华夏文化》2002,(1):63-64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四省区。这一地区群峰林立,峡谷纵深,地势雄伟,气势磅礴,作为古尧人的后裔,彝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劳作,在与自然抗争融合的漫长岁月中,他们不仅塑造了本民族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民族性格,而且创造了丰富绚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牟钟鉴 《寻根》2003,(6):8-15
一从历史上看,孔子思想规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方向,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这样一个大国,它的文明能够延绵不绝、常存常新,它的社会能够长期稳定、没有分崩离析,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世界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它也有过政治分裂、军事对峙、民族纷争的时候,但最终它都能够克服这些对立冲突,走向统一。它之所以能够在民族和地区的多元中保持一体,经受得住内部政治对抗和民族冲突的激荡和考验,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便是它有着以儒家为轴心的深厚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传统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