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斌 《教育探索》2001,(11):47-48
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学校体育一直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要任务,在增强学生体质时所采用的方法也以强化练习为重点,对健康知识的教育不够重视。本对学校体育健康教学的有益尝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学校体育健康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调整学生的饮食结构,完善学生的学校、家庭作息制度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枚 《中学文科》2005,(1):103-104
一个人的卫生习惯,不需要特殊练习,只需要多次重复就能形成,它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通过后天教育和学习而形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一经养成,它将伴随学生一生,使学生终身受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在本校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何琼 《成才之路》2013,(12):8-8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从点滴抓起。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也有许多的卫生习惯要改变.在过去那种“不怕累、不怕脏“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体育课在完成锻炼学生肌体的同时,一直将意志品质的培养视为重点.在重视技能、体能和品德的同时,却忽视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也往往将卫生习惯与娇生惯养、意志薄弱等划等号.……  相似文献   

5.
幼儿的健康成长,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行为与卫生习惯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然过程,也是必经阶段;因而幼儿教师和家长们最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巴金也曾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要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则是其他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因而从小就应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笔者在本文中从"引领示范的作用、卫生制度的形成、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无小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虽说是一件很平凡的事,但只要用心做好,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班级卫生管理看似小事其实不然,班级卫生既代表一个集体的形象,又关系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卫生的管理,孩子们卫生习惯的培养。卫生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现在抓起,从小事抓起。只有这样,才能让良好的卫生习惯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生不良卫生习惯的成因,然后提出了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策略,包括开展卫生专题教育和卫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班级卫生管理体现自主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加强家庭卫生教育指导,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8.
体育可以锻炼人的体魄,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奋发进取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团体精神。体育教学有其自身内容和特点,通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学生掌握健身的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与生物力学、生理学、数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密切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等。因而,体育教学是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又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教师与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可以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更加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特教学校大部分培智学生来自农民家庭,父母忙于生计,对学生的卫生习惯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兼顾,再加上家长大都重视家中正常孩子的教育,忽视对智障孩子的教育,所以智障孩子的卫生习惯有待培养。  相似文献   

10.
黄洁 《考试周刊》2016,(12):118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既要抓住动作训练,更要重视卫生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针对初中生生活与锻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针对性帮助。重点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健康饮食的习惯,以及科学的锻炼习惯,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黄洁 《考试周刊》2016,(11):108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既要抓住动作训练,更要重视卫生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针对初中生生活与锻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针对性帮助。重点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健康饮食的习惯,以及科学的锻炼习惯,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2002,(22):28-29
政策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职责划分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  相似文献   

13.
高师学生体育卫生意识及课余锻炼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征徇专家意见,设计出调查问卷,对我省五所高等师范院校共175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有9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摆脱高考沉重的压力后迫切需要接受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并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全面提高体育素质.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以来,体育与健康教育成为当今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新热点,它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体育活动不仅能全面发展人的体能和增强人体的适应,而且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新陈代谢,刺激骨骼生长。同时,体育的心理功能具有更多益处,从健全人格到塑造个性,多角度地锻炼了人的意志品质,为学校体育培养合格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和生理基础。因此,在学校体育工作中,除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我们更应重视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我们认为,体育性格就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在生理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心理和性格得到不断的完善,从而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保障高中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提高身体素质水平,本文以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高中生卫生习惯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卫生习惯养成因素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对开展高中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提高卫生教育的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开发智力,强健体魄,培养能力。在方法上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怀疑精神。当然,在开发智力的同时,还应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师范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自锻能力,使之成为推动全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骨干。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已摆在首位。在体育教学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以保证新课程目标和价值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材的重要教育手段 ,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 ,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 ,同时还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 ,自觉主动接受体育教育的同时 ,思想品德得到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对学生心理素质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自信心和耐挫能力的提高,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增强,良好个性心理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又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