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大运河生态文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相互关系,理清古老的大运河文化蕴含的丰富生态文明成果,将大运河生态文化作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源动力。不仅从上下联动、生态补偿、流域性平衡、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提出传承运河生态文化、构建美丽运河建设机制的建议,而且就以运河生态文化引领打造美丽运河三条走廊,提出具体的方法和路径:修复河岸环境,打造运河生态走廊;传承历史文脉,打造运河文化走廊;推进文旅融合,打造运河旅游走廊。不仅从理论上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寻找逻辑关系,而且从实践上为弘扬运河生态文化,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运河价值阐释与运河地方性发掘的逻辑关联,运用地理学“一纵一横”“四层一体”研究方法,建立文化连续性、遗产多元性、内核完整性的价值阐释框架。基于“一横”,从地方与国家联动视角,总结运河变迁特征;基于“一纵”,从生态文化、水工文化、漕运文化、精神文化4个层面,凝练运河文化特色;基于“横纵结合”,从运河与自然、运河与国家、运河与区域、运河与地方4个维度,提炼大运河文化核心价值、解读运河精神内涵。实证研究表明,大运河徐州段具有地位波动中上升、运道频变中渠化、功能渐变中多元的发展变迁特征;大运河徐州段文化具有水情复杂、河道险奇,闸多堤长、运道屡迁,五省通衢、国安中枢,功利多元、粗犷豪放四大特色;大运河徐州段精神可提炼为科学务实、勇于创新,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开放包容、融合四方,抗争进取、英勇无畏。  相似文献   

3.
顾力 《职业圈》2012,(26):6-7
“上海新地标”田子坊建成开坊已逾十年。如今,田子坊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已成为上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都市坐标之一。其独特的“弄堂文化”、“视觉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休闲文化”构成了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独特的文化艺术特色。从上世纪30年代初的“小里弄街坊”志成坊,到本世纪伊始的“国际文艺范儿”田子坊,这一华丽转身,不仅折射着时代的嬗变、商家的创意,更体现着居民的品格、文化的传承,彰显着海派风情的历史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4.
李倍雷 《文化学刊》2008,(5):147-152
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的实质是创新或创意的教育,创意或创新依赖于艺术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每个设计、造型的过程和每个操作技术、制作的过程,都包含了创意的理念,技术和创意是一体的,不可分割。创意包含了技术,技术包含了创意。新的创意需要更高的技术,高技术才能完成新的创意理念,创意性在科学与艺术文化的完美结合中产生。艺术文化素质决定创意的理念,因此,强调动漫艺术人才的教育应该在大学文化建设的视野下进行。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学家说,几乎世界上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河流。"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那么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这是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刘枫同志谈及大运河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话语,也是最贴切的比喻。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运河申遗已进入尾声,今年的世界遗产大会将最终作出决定。大运河最南端的城市杭州,正举行着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我们走读运河,体验已融入杭州人生活的运河文化。  相似文献   

7.
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具有全球性文化价值,通过国际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运河文化,促进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也可以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为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益借鉴。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助力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后,其联结世界其他运河城市及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了一系列国际性活动。该文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为例,通过对该组织的梳理和剖析,探讨国际性社会组织在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的路径、作用与意义,对提高大运河文化带的国际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莺 《文化交流》2011,(12):46-49
杭州有一道新增的文化风景线很值得去看,那就是位于小河路运河边的河畔书屋。这里,沿河有八个亭子,每个亭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特色书屋,有的只提供爱情小说,有的陈列音乐书籍,有的满屋子都是漫画,完全宅男风格,有的一看就是文艺青年阅读天地。徜徉其间,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9.
钱韵 《文化交流》2013,(6):27-30
没有代表性的大海和沙滩,也没有典型性的渔民劳作和生活场景,舟山南洞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样有文化创意开发,一样能成为艺术家的文化乐园。南洞,曾是一个连当地人都不太知晓的偏僻小村。然而这几年,这个小山村打出了"南洞艺谷""太阳谷""中国戏剧谷"等颇具文化气势的旗号。今朝一走,果然被震住。南洞艺谷位于舟山市定海区干镇新建社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行走村间,每一堵墙面都有画,一个村就是一个景,一户农家就是一个艺术小品。  相似文献   

10.
在提倡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浪潮迎来了新的高点,关于“民族文化”的讨论声浪也越来越高,而关于民族文化产业的研究较少。因此,该研究试图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以拥有多民族聚居特点的南宁市为例,探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何构成内容、形成创意,以及实现发展。研究发现,南宁市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五大发展模式,这五大模式的形成,正是由于当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基于这些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创意内容,民族文化产业的参与者通过整合创意内容,构建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创意内容是关键,是当地文化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