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潘天寿先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画家,今年是他诞生100周年。前来杭州潘天寿纪念馆参观的外国艺术家、艺术评论家非常多,个个都惊讶画在宣纸上的这些中国画竟是如此浑雄奇险,力能扛鼎。有一位来自巴黎的博物馆馆长曾激动地说:“要是潘先生的作品,连同这个现代化的纪念馆一起出现在巴黎,一定会引起轰动,西方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陈祖芬 《文化博览》2006,(10):22-23
"师傅!"我喊他。然后就觉得好像是孙悟空在喊唐僧。我一时心急不知道叫他什么好。他这个出租车司机怎么讲一口那么够味儿的英语?不像在学校里学的,这需要一个语境。或许现在的"海归"也开起出租车了?中国发展之快,据说前几年很稀罕的"海归",有的已变成"海带",就是从海外归来的待业者。他正在接手机,是个国际长途。一位德国商人请他帮忙在杭州找一家液压千斤顶厂。"中德会谈"一结束,他才能顾及坐在出租车后座上喊他"师傅"的人。  相似文献   

3.
孙克 《文化交流》2016,(2):46-47
正刘祖鹏生活在浙江湖州,擅长画江南水乡风光。从他的作品里,我感觉得到他对这块土地有深深的眷恋,也正是这江南水乡,给予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他凭借出色的艺术天分和格外的勤奋,终于成就为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和画风的中国画家。观刘祖鹏的山水画,有种别开生面的感觉。他的以江南水乡为主题的水墨山水画风,不但在北方画家中找不到,就是在盛行此种水墨技法风格的浙江,好像也很独特。中国山水画历来有南北之分,从地域的不同所造成的人文特征看,形成某些差异显然是客观存  相似文献   

4.
画家黄宾虹故乡的潭渡中学里,有一位年轻的画家,是否是潭渡村子里的徽文化的气息,抑或是黄宾虹故里的宾翁遗风所致,他有着一些让人感动的文字记述,可能是从事绘画的缘故,字里行间竟有着十分鲜明的形象,形象的具体与否往往是在哲理的叙述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邱兆敏 《对外大传播》2014,(5):56-56,59
正"我很喜欢吉林的宣传片、画册和图片展,看了《爱上吉林》,我真的爱上了吉林。吉林的色彩很好,作为画家,我很喜欢,吉林给我的印象就像画册里写的一样,是美酒,是诗歌,让我醉了,现在我特别想去吉林,特别向往吉林,我一定会去吉林留下属于我的故事。"法国女画家索菲看了《爱上吉林》纪录片和画册后由衷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受。吉林省于2013年11月28日-12月6日在德国、法国举办了"中国吉林电视周"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的重  相似文献   

6.
王贞虎 《文化博览》2006,(12):20-21
18年前,他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天生的顽皮及对画画独具的天赋,让他意识深处有一种当画家的梦。曾经有人问他:"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他回答,"当画家。"迎接他的是一阵不自量力的耻笑声,于是,他退缩了,在别人的嘲笑声中,沉沉地勾下了头。那时候,他家太穷,买不起画笔和画纸。但上学的时候,内心进发出的画画冲动让他偷偷拾起老师扔过的粉笔头,在黑板上一展风采。有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进来了,看着这  相似文献   

7.
正"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最近很热的诗是元代画家王冕写在他《墨梅图》里的。画史中的王冕,以擅画墨梅著称。明朝画梅高手姚浙说"王家元章传墨法,雪月风烟种种奇"。明末清初的张岱当年搜集绍兴府旧属八县名人家传遗像,后来刊刻了一部书,关于王冕,他的说法很有代表性:诸暨人,隐居九里山,种梅千树,还把自己的住处题为"梅花树屋"。王冕的画都有一个特点:"凡画必题诗其上"。所以,今天我们能读到他  相似文献   

8.
当12吨重的装置艺术《凤凰》还在上海世博会展出时,台湾商人林百里就已经出价2000万人民币把它买了下来。至于是把它放置在他占地300平方米的私人美术馆"广雅轩"里,还是留在大陆,还没有确定。林百里的头衔是台湾广达集团创办人兼总裁、香港晶门科技非执行主席。  相似文献   

9.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去"恒庐美术馆"观看"幽通:周建中水墨画展".走进展馆的第一感觉是:我诧异了!眼前的画是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吗?在以往观赏画展的记忆里,绝没有见过这样的作品,也从没有画家会如此作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一枚硬币     
最近,我去拜访一位商人,和他谈话时,他一直在旋转一枚硬币。我忍不住好奇,问他为什么把玩一枚硬币。他说:"我在念大学时,一次和室友穷得只剩下一枚硬币。我们靠奖学金和打工勉强凑够了学费。我们都是家族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父母以我们为荣。我们的生活主要靠父母每月寄来的不多的钱维持,可是这个月我们的家里都没有汇钱来。他说他已经和家人谈过了,他们家也实在拿不出钱了。那是一个星期日,我们总共只剩下一枚一角硬币了。"我用那枚硬币给500里外的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母亲接的电话,我从她的声音听出家里出事了。她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