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1分每球得分制在羽毛球比赛中试用,新赛制力求缩短比赛时间、增强对抗性、偶然性和观赏性,强调进攻和快节奏.目的在于把羽毛球运动推向普及,吸引更多的选手参赛、观众关注、企业赞助和电视转播.同时新赛制对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新赛制的挑战,在变革中要改进技术,更重要的是强化心理素质.本文分析了羽毛球运动员在新赛制比赛中产生不良心理变化影响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调整的对策,为羽毛球运动员获得最佳状态参加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6年,国际羽联对羽毛球赛制进行改革,推出21分制,每局的分数由15分改为21分。本文对羽毛球21分制的改革及其带来的变化和影响逐一探讨,并对21分制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李雪芮与8名国内外选手的8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李雪芮前场击球技术主要以挑、搓放、推为主,击球点抢得高且积极主动,占据着主动性,前场的击球路线斜线击球比例高于直线;中场击球技术主要以挡、抽、杀主,过渡时比较倾向于硬抽,线斜线击球比例高于直线,中场抽球时主要以抽斜线为主;后场击球技术主要以高球和吊球为主,头顶区反拍过渡的能力,后场的击球路线直线比例高于斜线;李雪芮的界内主动得分和失误送分都比较高,主要得分技术是杀、高吊、扑、勾,主要失分技术是高吊、高远、挑、挡、抽、杀;较多利用双打技术的平抽,网前两边的快速推压抢占主动或者挡远网,抓对方的推球打自己突击.  相似文献   

4.
全能型中场球员不仅要具备利用充沛的体能积极参与进攻和防守的能力优秀的传球技术和出众的组织能力;逼抢对手和破坏对方组织进攻的防守能力;还要具备制造并把握得分机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力 《教师》2012,(18):125-125
新的21分制对旧赛制下形成的现代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是对运动员还是裁判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新规则已实行五年多了,比赛时间缩短,比赛的观赏性和胜负的偶然性增加,这对进一步推动羽毛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羽毛球网前扑球也称为扑杀.合理地使用扑球技术会给对手在回网前球和劈吊球时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克制对手的进攻和回球手段.同时,也为扑球方提供更多的主动优势,是获得比赛胜利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从羽毛球扑球技术的理念,技术动作及其常出现的错误,对扑球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难点和重点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龚成太 《考试周刊》2011,(85):145-146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就“21分制”对羽毛球男双技战术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实行新赛制后明显缩短水平,接近运动员之间比赛的时间,比赛的节奏加快;发接发抢的趋势得以推进,后场采用先下压控制的打法得以凸显,网前和平抽挡技术更受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等方法,对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与防守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队2分命中率稍低于对手,罚球命中率高于对手,但2分投篮次数和3分球命中率与对手仍有差距,前场篮板球、总篮板球和助攻上的数据与对手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盖帽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犯规次数在逐渐减少,但抢断球能力仍然较差,集体防守能力差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本文在找出中国队与对手在进攻技术与防守技术上差距的同时,并着重分析了产生原因,旨在为中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冯赣梅 《考试周刊》2009,(44):148-149
2005年11月25日,国际羽联决定试行21分每球得分制.这是一个全新的赛制,各国的教练和队员心里都没底。新赛制改变了各国几代人对羽毛球探索的规律,使原本有优势的羽坛各队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大部分教练并不希望改变规则,毕竟羽毛球多年形成的独有传统与文化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中国、印尼、丹麦等羽坛劲旅都持反对态度,而实力相对较弱的队伍却举双手赞成,因为新赛制让他们看到了赢球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羽毛球赛制变革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羽毛球是中国的强项之一,然而面临2008北京奥运会的挑战,必须迅速适应每球得分21分赛制的实战需要。中国队经历了2005年湖南益阳世界杯赛和2006年在成都举行的中英人寿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中国队充分发扬团队精神,接受新赛制的挑战,在变革中改进技术,强化心理素质,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旧赛制下羽毛球单打技战术运用变化的经验进行分析,试图对新赛制下羽毛球单打技战术进行经验总结并洞悉羽毛球单打技战术发展的趋势。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新旧赛制羽毛球单打的技战术运用数据进行分析,运用运动训练学以及羽毛球专项基本理论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理论总结。研究发现:规则变化导致单打比赛的节奏加快,抢攻成为普遍趋势,控制与反控制更加激烈,前场攻击性更强,后场控制性下压成为普遍趋势,新赛制下平均每回合的拍数有显著性增加,新赛制对运动员的多拍能力以及进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过渡球技术是羽毛球双打比赛中运用的最直接的一种战术。在双打比赛中,大多数人认为主要得分手段是杀球、吊球、以及平抽挡。然而,发挥这些技术的前提是跟过渡球的运用有很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一些场次比赛的数据分析,对过渡球在双打比赛中的重要性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方法,希望能给予从事羽毛球运动的有关人员在对过渡球研究时起到一定的实践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对角线球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羽毛球多球训练能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反复多次的击球来增加训练密度和强度,对建立正确的基本动作、巩固基本战术、发展专项、磨炼意志品质等有良好的效果,是羽毛球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之一。正手杀对角线球在实战中是最有效的得分手段之一,因此可以通过多球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杀对角线杀球技术实战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西班牙队在第19届世界杯决赛阶段中的技、战术特点和规律,以利借鉴.对西班牙队在第19届世界杯决赛阶段上的7场比赛进行录像,然后采用标记分析法和观察统计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西班牙队共有117次射门,平均每场19.5次,其中,射中球门51次,偏出47次,被挡19次;后场发动进攻20次、中场发动41次、前场发动进攻55次,共进8个球,进球时间一直延续到补时阶段;其中5球由前锋队员打进,2球由前卫队员打进,1球由后卫队员打进;西班牙队形成射门的传球方式丰富多变,但以短传居多,达45次,占总数的38.46%,长传19次,占总数的16.24%.得出结论:西班牙队的比赛阵型以4-4-2为主;进攻以控制球的打法为主,其中前场的短传渗透极具杀伤力,快速反击进攻简练、实效,定位球进攻战术手段丰富,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第30届奥运会中外女子篮球主力后卫攻防技术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女篮的主力后卫队员在投篮技术运用、篮板球、抢断球、盖帽与组织技术等方面有待提高.而且当面对对手压迫性防守时,进攻投篮命中率较差,并没有充分发挥外围的进攻优势.  相似文献   

16.
羽毛球比赛实行每球得分21分制是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适应新形势、出台新举措、开拓进取、锐意改革的一场技术革命.实践证明,现行的羽毛球规则缩短了比赛时间,加快了比赛节奏,有利于赛事的掌控与组织;顺应了电视转播和商业性的需求,保障了赛事的资金来源;缩小了选手之间的差距,增加了比赛的悬念,更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为羽毛球运动的未来注入了活力.当然,每球得分制对运动员的体能、心理、技术、战术等方面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因此,研究新规律,适应新变化,创造新成绩,就成了体育教师、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羽毛球比赛实行新规则21分制后,羽毛球运动出现了新的特点.运动员如何在新的规则下掌握好竞赛节奏,已成为运动员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羽毛球竞赛节奏研究也成为体育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针对羽毛球运动新的竞赛规则和运动特点,把整场羽毛球竞赛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三个部分组成,提出三、三式羽毛球竞赛节奏,为羽毛球运动员训练与竞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的比赛录像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统计、比较分析、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林丹和李宗伟的比赛技术进行统计,并对双方各场区的技战术运用特点和得失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人在比赛中多数是采用通过重点控制网前为后场创造进攻机会的技战术打法.利用前场和后场技术向对方发起攻击是双方得分的主要手段,但更多的是靠对手出现失误来得分的,尤其是李宗伟的失误较多.指出了双方技战术打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魏刚 《三明学院学报》2009,26(2):233-236
以第29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国队和与赛对手的技术统计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从进攻能力方面对中国男篮和与赛对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员个人进攻能力相对薄弱,整体进攻水平落后,争对手存在明显差距.建议:注重队员全面能力的提高,强化对抗能力,加强交流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球感"对于羽毛球运动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好的"球感"会让运动员在比赛、训练、击球时更加得心应手,运动员能够运用这种形成已久的专门化的感知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和客体(隔网对手)的关系,通过羽毛球作为桥梁,不断调整身体的协调配合并且提高其应对速度.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接受能力在这一阶段都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球感"的培养极其重要,良好的"球感"能够促进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均衡发展,提高他们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