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员罗烽因“政治-文学”家的二重身份,使其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显示出高度理性,充分强化了抗战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具体表现为:痛斥日本殖民者罪行、煽动反帝情绪;发掘民族精神韧力、支撑抗争意志;全面观照战争环节,呼吁抗战理智;刻意营造冷峻文风,激发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2.
“重叠共识”理念是解读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一个切入点。在西方社会“理性多元论”的背景下,《正义论》哲学只是诸种合理性伦理价值的一元,无法获得罗尔斯所期望的社会成员的一致认肯。《政治自由主义》正视“理性多元论”的事实,借助“重叠共识”理念在各种完备性学说与正义观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在罗尔斯看来,政治自由主义才有可能完成正义论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现代多元社会的正义稳定铺平道路。“重叠共识”的理论运思无疑对利益日趋多元化的中国社会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战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五四新文学”在抗战时期的延续和发展.抗战文学对于文学队伍、文学版图、创作主体、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抗战之前的三十年代的文学思潮、文艺运动也都或明或暗地影响了抗战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人对问题刨根究底追问的学术精神,也体现在政治及其本质的研究中。在柏拉图揭示了“城邦政治”的本真意义:以整体善为价值理性的正义的“公共生活方式”后,城邦政治研究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是政治动物”的命题,其包含着政治生活何以可能的深刻追问。他把在城邦里生活的人、政治社团,通行的道德习俗和奴隶制度都看作自然演化的产物,而把“正义”、“至善”等当作“和自然相一致的生活”法则,构建了城邦自然主义政治理性,对政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抗战与文学的联姻,使文学与政治的深度关联被建构起来。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作家在创作方法上选择现实主义,在文化观念上选择政治倾向性,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学意义。由于过分强调政治的功利性诉求,致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出现了损害艺术审美性的"差不多"现象,同时文学大众化实践也陷入了无力平复普及与提高的冲突而导致的困局。面对这种困局,抗战现实主义话语的建构路径在于不断纠正不良创作倾向,以理性的眼光审视文学与政治的复杂关联。  相似文献   

6.
司马文森“粤北散记”系列散文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纪实特点,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粤北地区的抗战现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不仅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同时也引发了抗战“反思”,强调了对“人”的命运的关注,诠释了“文人”与“抗战”的关系,具有“文学”价值的同时,还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不仅丰富了抗战文学的内容,清算了抗战文学的“二元对立”模式,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五四散文“人的文学”特征,在当时的抗战散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理性角度追求正义的实现是西方社会的传统。尤其自近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事实与理性,似乎只要依据事实和理性,就能实现正义。努斯鲍姆认为,在这种理论中,人以单纯的理性实现正义,只能使人沦为物,成为了缺乏情感的、冷冰冰的理性经济人。由此,她提出了诗性正义的思想,认为借助文学想象和情感能够形成完整的理性,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诗性正义的思想既深化了人们对正义的认识,也促使人们反思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是当代著名思想家,他在与罗尔斯的辩争中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正义思想。与罗尔斯以“原初状态”为前提、以政治正义为本质、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正义理论不同,哈贝马斯立足于理想的市民社会和生活世界之背景,以社会交往和主体间性学说为理论基础,提出和论证了以“理想语境”为前提、以程序正义为本质、以“合法性”为核心内容的正义学说,期冀通过人们之间的理性商谈这种合理程序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鉴于我国社会目前亟需解决的社会不公问题,对哈贝马斯正义理论的研究可为我国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建设以及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义在人类政治及法的发展史上既有深远历史,又有深层复杂含义。西方正义观的发展传承过程反映了思想家们不懈的理性思考,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但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正义观陷入了机械主义和“一劳永逸”的泥潭。相比较而言,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是历史的、辩证的科学观点,是指导我们立法及制度构建的科学武器。  相似文献   

10.
文学创作“社会化”倾向加重 ,是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又一体现 ,以重视分析社会客体、流贯理性精神为特点。“社会化”倾向加重 ,与左翼文学分担推进无产阶级政治文化世俗化、社会化的重任相一致 ,左翼群体文学观念偏重社会价值是这种创作倾向的原动力。“社会化”倾向加重 ,增加了 2 0世纪 30年代文学的阔大气势 ,带来文体样式的更新 ,作家理性思维能力增强 ,文学作品的思想深度拓展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在重庆生活与工作,其文化活动及文学创作是他人生和创作道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抗战文艺运动和重庆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抗日战争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为题材和背景的“抗战小说”是抗战文学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部分。“抗战小说”作为历史叙事和自我想象的方式,它为20世纪中国试图寻找、建构和获取的正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本质和新的民族性。在“抗战小说”丰富的想象和多元的叙述中,也展现着不同的个人命运、家族记忆和民族国家想象。基于此,要讨论的正是1930年代以来我国“抗战小说”基本叙事模式的发展脉络及其所要揭示的复杂的历史图景和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在重庆生活与工作,其文化活动及文学创作是他人生和创作道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抗战文艺运动和重庆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抗日战争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政党制度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一种具有非常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理论思维,与历史上的协商尝试有一定的联系.清末的谘议局和咨政院、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两党联席会议、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参政会,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政治协商会议这些较有意义的协商尝试,都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创建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抗争时期,沦陷区女性文学书写不仅在内容方面表现出某种特有的“诗意”,在叙事策略上亦呈现出新的气象。而叙事方法对内容的有效烘托及其二者的巧妙融合使女性书写拥有了独特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战的严峻态势促使战时文艺工作者抛却成见,广泛汲取一切有益因子,最大程度地进行抗日宣传。于是通俗文艺被纳入“抗战”叙事的洪流,并创生出崭新的“抗战通俗”类“复合模式”,此种“复合”模式既推动了抗战文艺的想象力,又有力地展现了抗战文艺的多样风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的半殖民现代主义性质不仅在抗战以前的海派和京派文学以及抗战时期张爱玲的小说中广泛存在,也表现于抗战时期的北平文坛.除了中国人在正面和敌后战场的顽强抵抗使侵略者无法以彻底的文化殖民控制北平文坛之外,吸收了欧美现代主义的非官方京派文人也使半殖民现代主义在北平沦陷区得以继续存在.即使官方文人如周作人和沈启无等,也因其早已根深蒂固的半殖民现代主义文学立场而无法在文学层面跟上日本军国主义的文化殖民节奏.  相似文献   

18.
抗战后期,无名氏的《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畅销一时,重庆文艺界针对其色情成分和灰色的人生观展开批评,同时论及其流派特征与创作动机。其中李长之、邵子南多侧重于艺术分析和思想评价,何其芳则上升为政治批判。这次批评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上缺席已久。  相似文献   

19.
以往抗战文学研究对正面战场文学缺少应有的关注,且多有与文学史实相悖的判断。实际上,抗战文学以浓墨重彩正面表现正面战场,从前线战况到战局的发展,从战争细节到整体战略方针,从战事的惨烈到官兵的爱国胸襟和牺牲精神,从战场写实到哲理性的深思,展开了广袤而深邃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