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意境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是将作品中所描绘的对象与画家情感相交融的一种境界,更是画家修养、气质及内心精神世界的真诚流露。中国油画风景经历几代艺术家的艰苦探索,通过对西方风景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从中找到中国写意油画风景自身的存在价值。营造美好的意境,让人类重新认识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中国民族传统的美学理论对中国油画体系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它与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奚静 《文教资料》2013,(28):78-79
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意境”是重要的美学范畴。画家在风景油画的创作中往往通过对意境的表现.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倾注在作品中。意境是画家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再现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表现影响风景油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热爱生活、赞美自然是人类的天性,油画家以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和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描绘出了人们想说却说不出的东西,使我们心灵和大自然贴得很近,由此阐述了油画风景的意境。一幅作品中若没有情感的注入,画面就空洞无表现力。相反,如果画家带着满腔的热情创作完成一件作品,画面就活了起来。一幅好的油画风景作品应该是气氛、色彩、意境、情感注入的完美体现,这是油画风景艺术魅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9,(5):32-35
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油画以饱含真情实感的艺术符号完成了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它呈现的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悟,表达的是艺术家自身对日常生活的直观感受。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在现实主义油画作品中幻化出了别样的艺术美感。在创作过程中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油画强调感性与理性并存,它通过巧妙的构图,多样的表现方式,丰富具象的色彩以及真实朴素的人文内涵向大众展现了其蕴含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艺术形象是创作主体——艺术家用来再现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载体。它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情感,是主体认识功能与心理功能的有机统一体。艺术家是靠艺术形象和欣赏者“交谈”的。人们欣赏艺术,是从形象入手,和形象交流思想和感情的。然而,我们的文艺理论给艺术形象所下的定义却是“根据生活各种现象加以概括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图画。” (《艺术概论》第27页,高等艺术院校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艺术家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形象有机的融合。形象是意境的形象式,情感是意境的内涵。情感是抽象的,只有通过形象显现。由于情感及情感活动中的美感总是与形象相联,构成意境的形象就带有情感性和美感性。所以,意境的特征便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含蓄的情感性及景与意谐的美感性.笔者在《论意境美》一文中已略加论述,本文对意境的模糊  相似文献   

7.
诗歌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讲究意境的,那么什么是诗歌的意境呢?“意”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人为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开始,都市题材逐渐成为了中国油画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社会现实与当代文化生活中对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生命体验和人性情感的关注,表现人们在都市化进程中由于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导致的内心失落、幻想、躁动、彷徨等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无疑成为当代许多油画艺术家关注都市创作题材的必然选择.当代中国都市题材油画创作彰显了艺术家主体意识的自觉,人性表现是当代都市油画作品内在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基本构成因素是画家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景物真实的情感与内心的思索。所谓意境,即是作者的情思与景物、生活画面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国画的“抒情”不是直接表白出来的,而是通过画面中的“景”间接宣示出来的。意境是中国画艺术独特的审美意识,这一特性使中国画有别于写实艺术、抽象艺术、装饰艺术而独立于世界绘画之林。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风景画具有独特的意境美、浓厚的抒情诗意味和深刻的哲理性,洞察列维坦风景画中意境美的形成,源于他对大自然、文学、艺术、诗歌和音乐的热爱,他把这一切运用极具天赋的绘画才气和成熟的绘画语言浓缩在他的风景画中,使他的风景画诗意盎然、清新独特。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风景画具有独特的意境美、浓厚的抒情诗意味和深刻的哲理性,洞察列维坦风景画中意境美的形成,源于他对大自然、文学、艺术、诗歌和音乐的热爱,他把这一切运用极具天赋的绘画才气和成熟的绘画语言浓缩在他的风景画中,使他的风景画诗意盎然、清新独特。  相似文献   

13.
郭煕的山水画继承前代传统,师法造化,真实探索自然山川的奥秘,对中国山水画观察、表现自然的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溪山楼阁图》,将宏伟奇险的山川景象和精工之极的界画楼阁融为一体,表现出画家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在皴法、树法、墨法、章法等表现技艺上,对前人的传统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变革。山体远取其势,近取其质,雄伟壮观;杂树表现丰富,层层推远;楼阁一笔不苟,井然有序;留白连天接水,上下呼应;设色古雅沉稳,层次分明,表现出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为北宋山水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郭煕提出的"三远"理论和艺术实践,是他对中国山水画作出的最大贡献。"三远"不仅科学合理地结构了画面的布局形式,而且还指向了一种精神的追求,超越客观物象的局限而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绘画以自己独具的艺术形式,充满了无穷无尽的诗情画意;具有自然造化之精髓,又有情景交融之意境。创造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境界。然而,绘画的艺术意境就诞生于外师造化、心物交融、重神轻形、画尽意在的审美创造之中。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与古典艺术的核心问题,山水画创作当以巧妙构思意境为宗旨.意境的表达离不开笔墨和虚实的运用,画家见景生情,景与情合,凭自己独特的感受创造出艺术形象,求得意境的创造和心灵的净化,使中国山水画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的意味.  相似文献   

16.
意境作为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灵魂是大多数画家都加以关注的.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随着山水画的发展,意境也成了真假艺术品的分水岭.同时也作为山水画是否有生命力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17.
王维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和画家,坎坷曲折的经历和半官半隐的生活造就他诗画合一的艺术特征和恬淡静远的意蕴情调。他诗中有画,画添诗意;画中有诗,诗显画意;二者融为一体。王维诗作中展现出的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和谐统一的艺术之美,堪称诗画完美结合的楷模,值得借鉴、仿效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唐代晚望诗是指文人傍晚观望自然景物有感而发的诗作,内容以伤秋、咏怀、自叹、山水为主。晚望诗与山水画的构造和艺术美感具有相似性,并表现为"无我之境"的自然美和"有我之境"的艺术美。晚望诗体现唐代文人自然观趋向成熟,并表现为客观自然物化于诗人内心世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一直以写生没骨花卉享誉画坛。而他最初是学山水画的,且造诣很高,受到了历代画家的赞誉。其山水画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注重师法传统与师法造化;强调在作品中对笔墨与设色的运用;重视对意境及其淡雅格调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西方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在绘画题材、构图、透视、笔墨、色彩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迥异的表现方法中国传统山水画尚“意”,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西方风景油画重“理”,以客观再现自然风案为目的.可称为自然的人化西方人通过对风景油画的描绘采实现对客观世界物理形式和谐的把握,在理想的视觉形式中寄托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国人通过山水画艺术来彰显自身的心理和谐.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西方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虽然都是以自然景观作为表现对象,结果却是大相径庭这种差异性之所以产生,究其原因是由于两种绘画体系所接受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审美趣味的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