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德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目的,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灵魂,学校德育制度建设是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服务的,要保障德育活动的多样化开展,除了德育理念上的转变,一些可取的技术支持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制度: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杠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与学校德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校德育制度规范着师生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一定的伦理精神。结构合理、道德的德育制度是培养学生德性的必要条件。当前学校德育制度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要改变这种现状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加强学校德育制度建设是一项有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作为学校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过程融合,日益成为真正实现德育研究实践转向,从而提升学校德育实践力的现实要求。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经历了确立“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理念的开创阶段、提高“理论一体化”水平的建构阶段和反思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实践困境的全面推进阶段。未来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研究将更加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校德育体系的融合,加强学校文化诊断,重视学校德育制度建设,增强德育主体的合力,实现类主体生存意义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视角来考察德育工作,将生态学研究成果引入学校德育,是今天学校德育改革的可行之路。生态理念下德育工作内容包括:转变课程结构,借鉴生态"关系"理念,德育内容课程化;创新活动设计,以生态体验为路径,主题教育系列化;强化实践体验,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德育环境网格化。创新性构建德育生态体验模式包括:变革管理思维,借鉴生态"适应"理念,德育管理人文化;着力文化浸润,借鉴生态"互动"理念,养成教育生活化;促进教育协同,借鉴生态"整体"理念,育人体系立体化。  相似文献   

5.
<正>自2001年实施德育课程改革以来,南京市学校长期坚持生活化德育课程理念,在国家课程实施与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践行"主体性"、"生活化"理念。市、区、校共同致力于探索德育课程构建的机制与制度保障,结合区域特色以项目研究推动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目前,全市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呈现多维度、多层面、多方位等特点。但是针对  相似文献   

6.
赵后起 《成才之路》2011,(20):22-23
构建和谐的校园德育环境是做好高职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和谐的高职校园德育环境要求实现师德风范、制度环境、教学活动、校园文化环境等与德育要求的和谐。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德育环境的基本途径在于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领导与组织协调工作,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在学校德育环境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德育评价研究和探索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评价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实现学校德育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回顾总结我国德育评价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指出德育评价理论需要创新发展的努力方向,这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德育评价学科体系,加强学校德育评价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帆 《辽宁教育》2023,(10):39-42
一体化德育是新时代德育工作不断深入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理念。东北育才双语学校开展中小学一体化德育问题研究,探索一体化德育建设实践途径,并形成一体化德育建设的校本化解读,可为其他基础教育学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增强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却冲击着传统学校德育公益性的理念。德育公益性的“搭便车”现象使当前学校德育处于“疲软”状态。德育公益性的恰当获取,需要合理界定各享用者在学校德育上的权责。为保证德育的有序开展,彰显德育的公益性,制度创新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德育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管理,消解德育工作中的矛盾和分歧,有赖于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与制度保障.实施科学而适切的德育管理,提升德育管理的效率与水准,完善高效运作的德育管理体系,需建立与健全德育领导制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制度以及社会化参与德育管理制度,有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育人质量,不断开创学校德育管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