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头鲶     
郭全刚 《钓鱼》2014,(6):18-21
每当钓友在一起说起鲶鱼,我就会想起母亲在收拾鲶鱼时说过多次的话:“你钓的这些小河鲶长不大,只有怀头鲶才能长大。”因为母亲小时候是在黑龙江边长大.姥爷闲暇之余经常到江边钓鱼,  相似文献   

2.
江钓小得     
我爱钓鱼,更爱在江边野钓。我在江钓时采用的是自己加工过的钓组和钓饵,因为我江钓的时间也有6年了,基本排除了偶然的因素,加之不断改善,其效果也屡试不爽。下面就把我的方法拿出来和众位钓友探讨探讨。  相似文献   

3.
云年到加拿大去探亲的时候,住在温哥华。我是个钓鱼运动爱好者,尤其喜欢野钓、海钓,到了这里自然也是一见到水就想起钓鱼。在国内我有许多钓友可以交流、一起结伴游钓,可是到了加拿大却是人生地不熟,为了结伴钓鱼,我在钓鱼网上发了一个贴子并写上了自己的联系电话。哈哈!这一招还真灵,过了些日子,我就接到了朱先生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一起去钓  相似文献   

4.
余根 《中国钓鱼》2007,(2):37-37
2006年10月5日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安庆长江段章湾客渡趸船内侧下钩开钓,我约的钓友张浩良、马粤兵、陈远庆也陆续来到江边启竿。这天天气晴朗,气温20~28℃,偏北风2~3级。我有40年的江钓经验(我从小在江边长大,10岁就在江边钓鱼),选择的钓点是一流  相似文献   

5.
田中文 《垂钓》2006,6(5):22-22
我是1991年开始迷上钓鱼的,但那时只是偶尔玩玩,对于钓鱼的理论并不是很懂,只知道坠子的重量须把浮标完全压入水中。因此,那时根本谈不上灵钝,鱼获也就很少,十次有九次都是空军。看到别人上鱼,还认为是自己的饵不对,从来没有在钓法上想想。后来我买了很多钓鱼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我才了解一些钓鱼的理论知识,同时还知道有一种不同于传统钓的钓法——悬坠钓。  相似文献   

6.
伏治友 《钓鱼》2013,(20):19-19
我从《钓鱼》的前身《钓鱼周刊》起就与之打交道。目睹她的成长、发展和壮大。我觉得刊物办得很不错。不但容量大,内容丰富,而且图文并茂;更可贵的是刊物的适应面很广,既有竞技钓的,又有休闲钓的;既有台钓的,又有传统钓的;既有时新的路亚钓,又有传统的野钓;既有钓技知识,又有钓具、钓饵等多方面知识,可以说,所有与钓鱼有关的内容都涉及到了。  相似文献   

7.
刘国良 《垂钓》2005,5(11):60-61
去年九月,是我到上海将近一年的日子。因为初到上海,我认识的会钓鱼和常钓鱼的朋友还没几个,所以自从2003年底以来的很多闲暇时间里,我都无处觅钓,总是百无聊赖得无以复加。后来,遇到电动车项目部的孙、黄两位师傅,得知他们钓瘾也很大而且常常出钓,于是打电话跟他们联系过几次,我们也就熟识了。没几天,比我稍早一些调到上海的史姓朋友,实在忍不住发作的钓瘾,就和我商量着出去耍耍,正巧这时候黄师傅打来电话,说是去青浦钓鱼,我们一听,高兴得不得了,明天一早就出发!  相似文献   

8.
钱邦伦 《钓鱼》2011,(12):48-49
近水知鱼性,渔友倍相亲。我这人爱好钓鱼,也爱看别人钓鱼。出差或旅游只要瞧见江边湖畔有钓者理丝垂纶,无论天寒地冻,还是酷暑盛夏,无论路程多远,还是崎岖难行,我都要欣然前往,观赏他们的垂纶风彩,与其切磋,探讨技艺。二三十年来如此,我感到钓友无私,胸怀宽广,相聚江畔,论钓谈艺,格外亲切。  相似文献   

9.
我是个老钓鱼迷。幼年家住江边,从10岁起就提竿携篓加入钓鱼族了。多年来自钓自做自吃是常事,做鱼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简单介绍两种。  相似文献   

10.
曹伟伟 《垂钓》2014,(3):62-63
我钓鱼的兴趣和一整套钓鱼技法,是在小学三年级时从我的数学老师张老师渐渐学来的。张老师是传统钓法的高手,自制的鱼钩更是一绝,钩大,百折不断,大鱼小鱼都能钓。如今,他已年过古稀,身子骨还很硬朗,仍坚持每周到郊外钓鱼两三次。  相似文献   

11.
安基强 《垂钓》2014,(7):62-65
今年松花江开江后不久,我就开始出钓了。以往,我都是骑自行车去江北钓鱼,时间自己说了算,骑到江边,坐在初升的晓日之下,心情舒畅极了。不过自打我今春退休后,家人对我骑车钓鱼的态度便由过去的担心发展到强烈反对。无奈之下,我只好顺从,改乘公交车出钓。  相似文献   

12.
我一直很喜欢钓鱼,虽然钓技并不高明,但自从参军入伍后,已经7个月没摸钓鱼竿了。由于部队工作紧张,我也很少写信回家,直到有一天,父亲寄来一本《中国钓鱼》杂志,中间还夹着一封信,我才想起,很久没有问候父母了。  相似文献   

13.
姜丙利 《垂钓》2012,(6):70-71
与老伴结婚三十年了,历来都是钓完鱼我将家什往屋里一扔,由老伴全权处理,我拿筷子吃饭。老伴对钓鱼不感兴趣,有时间她就找“麻友”玩。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我和女儿劝她在家多调养身体,为了解除她的寂寞,我一有时间就拽着她去公园钓鱼散心。  相似文献   

14.
1985年9月,中国钓协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钓鱼比赛,广州钓协为了挑选参赛代表,举办了两次选拔赛,由于我的成绩较好,有幸参加了这欢有历史意义的全国大赛,并获得了海竿比赛第一名。我是1982年才开始学钓鱼的,当时约龄只有两年多,为什么能跨县全国大赛的行列呢?我想,主要是由于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钓鱼爱好者。1982年,我因患病,身体很差,工作单位让我长时间住院养病,我就天天钓鱼,身体逐渐康复,同时也就迷上了钓鱼。我这个人没有其他爱好,工作完成了任务,就参加钓鱼,晚上有时间就琢磨钓具、钓饵,广州市许多约友在台钓还没有…  相似文献   

15.
钓鱼小将     
我从小就爱好钓鱼,6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去钓鱼,学上鱼饵、弹竿、如何看漂和提鱼,就这样我在鱼塘边长大了,成为了一名钓鱼小将,有些钓鱼的老翁还钓不过我呢! 但有的老渔翁不信我一个毛丫头会钓鱼,哈哈笑着说要同我赛一赛。我憋了一口气,发誓要钓出个样儿来给他们瞧瞧。  相似文献   

16.
我1943年在重庆社会服务部第三育幼院时,就在附近的一个荷花池塘开始了钓鱼生涯。当时只有8岁,至今5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钓鱼。 解放后,我在重庆长江以南一家工厂当工人,一条长长的花溪河从工厂流过,河里的鱼资源很丰富,激发了我的钓鱼情趣。一有闲,我就举竿沿河垂钓。先是手竿钓鲫鱼,后又用车竿钓鲤鱼、青波鱼等。在垂钓中,发现滩口上白条很多,我就和钓  相似文献   

17.
妻以前是强烈反对我钓鱼的。她的道理也很充分:在钓鱼区买张票得花10元钱,钓的鱼有时值不了10元,再加上经常买些渔具,最多不过打个平手;再说,鱼钓多了放在冰箱久了也不好吃,还不如买鱼吃;何况家境并宽裕,花钱费精力有时还累病了,钓些鱼回来,吃小完只能送人,到底划哪一头?放着一大堆家务事不做去钓鱼,我一个人在家里又是带孩子又是做家务,这星期天过得可累啊!说着说着,这鼻涕和眼泪就快滚下来了。说来也怪,男人不怕女人吵,不怕女人闹,就怕女人眼泪掉。也罢,不  相似文献   

18.
顾珠英 《钓鱼》2010,(3):59-61
两个钓迷,一拍即合 我的那位俄罗斯同事左拉蒂娃,经常翻看我带去的《钓鱼》杂志。她告诉我,她业余时间喜欢到河湖上垂钓,而且还是伊尔库次克市钓鱼协会的一名副会长哩!她说,在俄罗斯有一支庞大的垂钓队伍,单就伊尔库次克市,就有钓鱼组织40多个、垂钓爱好者2000多人呐。  相似文献   

19.
小钩钓大鱼     
我市老年钓协有位年过七旬的钓翁丁惠春,他离休后最大的乐趣是钓鱼,曾和渔友骑自行车跑一整天,几百里地,到辽宁的清河水库去钓鱼。 十月,东北天气已经很凉了,到水库钓鱼的鱼迷们也很少见了。可丁老仍坚持每周出钓两三次。尽管他经常“跑空”也不收竿,他的信念是: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所得!  相似文献   

20.
秋夜钓鲶鱼     
陈彦斌 《钓鱼》2008,(21):44-45
那时,我特别迷恋钓鱼,只要有点闲暇时间就去江边。那天傍晚我和刘万臣、王祥根三个人走到黑龙江边时,天已经黑了。好在第二天是星期日,在家的时候我们三人已经商量好了:晚上先到江边下钩,第二天再来这里钓一天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