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我国自创商誉会计确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创商誉是为了获取超额收益,利用商誉进行收购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超额收益。可以说,商誉的实质是企业的一种超额获利能力,以其作为商誉会计的理论基石,可以重构商誉会计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并购活动给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带来一系列需要研究的新问题,并购时会计处理方法的两种选择直接决定商誉的确认和计量,使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目标企业价值对商誉会计有不同的影响,对企业并购中的负商誉发生的原因与内涵进行了分析,同时建议对企业的自创商誉进行确认,给出了一种新的确认自创商誉的会计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摊销以及负商誉等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会计处理日益规范化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商誉及商誉会计不仅是会计实务的呼唤,而且也是丰富会计理论的要求。本文针对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会计处理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对商誉的性质的论述,评析了目前商誉性质论述的优缺点,提出了构建商誉会计理论的新模式,并介绍了现行财务会计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商誉是能使企业获取超额民上益的无法辨认的综合性资源,自创商誉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和计量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购买商誉采用直线法合理难销,同时对负商誉也应予以会计确认。  相似文献   

6.
合并商誉及负商誉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合并会计中合并商誉及负商誉确认基础、计量方法和会计处理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目前我国应确立以购买法为基础的合并会计,确立以可辨认净资产账价值为合并商誉及负商誉的计量基础,认为合并商誉应系统摊销,合并负商誉应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企业合并的增加,商誉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日趋明显,因此商誉会计完善与否也变得更加重要。我国新会计制度开始涉及商誉问题,其主要是通过对我国商誉会计的现状结合相关规定和现实需求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商誉会计制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将针对这些不足予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合理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企业自创商誉有关会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创商誉是商誉的一种来源形式,是商誉的组成部分,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将自创商誉确认为无形资产,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提高会计实务水平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法人权力研究的深入和实践中并购重组交易类型增多,商誉权问题已经成为会计和法律共同关注的焦点。从现实生活到法律领域,再伸延至会计领域,进一步探究商业实践中商誉本质,确定商誉权的法律属性,进而通过其法律性质对其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英国会计同美国会计相比较,有不少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并非完全一致.在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制定及会计职业团体所起的作用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通过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投资的会计处理、商誉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等会计实务的比较,探讨英美会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对WTO条件下商誉的重要性以及商誉会计的5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评述,认为合并商誉应当比FASB阐述的组成3的范围要窄一些,只包括收购企业支付了代价的部分,未支付代价的部分不包括在购买价差中,也不应作为合并商誉的组成部分。商誉的计算公式为:“商誉=持续经营商誉+支付成本的合并商誉”。  相似文献   

13.
商誉会计的中外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商誉会计的中外比较,我国应在两方面进行借鉴:无论国有企业或非国有企业,其会计处理方法都应明确规定,与国际会计接轨;对商誉后续确认与计量可以采用“年度诚损测试法”。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会计理论一般认为商誉具有"能获得超额投资报酬的能力和信誉",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无形资产。无论是自创商誉还是外购商誉,它总是一系列不具有实务形态的经济资源的总称,不可能脱离企业而独立存在。重要的是这些经济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未来经济  相似文献   

15.
商誉是企业自身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重要资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已日益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对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从商誉的构成要素出发,对商誉的确认和计价等理论予以剖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刘宗生 《华章》2008,(16):5-6
商誉是备受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话题.对于商誉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国际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做法.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市场不够完善,一直未对商誉做明确的规定,只是简单规定对于外购商誉按成本入账,并在合理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并购增多,加之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与国际会计趋同的呼声愈来愈高.在这样的主客观因素催化下,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对商誉的确认、计量、减值均作了较为详实、明确的规定,实现了对商誉问题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本针对编制合并报表时对商誉的确认,少数股权的处理及内部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人力资源成本可通过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机会成本法等计量方法进行计量。人力资源价值可通过经济价值法、工资报酬折现法、商誉法、指数法等方法进行计量,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合并商誉指企业在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合并企业所支付的购买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目前世界各国会计对商誉的定义已达成共识,但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却有不同的方法.为此,本文将对各国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作一比较分析,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随着当今企业资源构成、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商誉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加强,越来越引起企业内外部有关人员的重视。但由于商誉是所谓“最无形”的无形资产,其会计处理至今仍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大难题。购买商誉与企业的合并收购行为密切相关,更是商誉讨论中的热点。本文从分析购买商誉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出发,系统揭示其确认、计量、摊销等方面的会计处理问题,并对相关会计理论课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