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从没有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一生中所有的目标,我甚至从没这样想过。直至今日,我心中仍有很多梦想,不断拟订计划去尝试新的目标,对一切都保持高度的兴趣。 有人因为“终于实现目标”而兴奋不已。一般人也会赞美这些成功者:“那个人已经攀上了他人生的高峰。”或者:“他那么成功,再也不缺什么了。” 事实上,“成功者”往往会觉得寂寞,似乎遗失了非常重要的东  相似文献   

2.
网络,似乎代表着自由。做着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似乎不必担心被其他人察觉。然而,最“安全”的地方也许最危险,不精心保护自己,你在网上就可能暴露无遗。你的资料已经被别人拿去换钱了!你的生活可能开始遭遇麻烦了!  相似文献   

3.
由顾颉刚先生总其成的二十四史新的点校本,中华书局已经在去年全部出齐了。现在,顾颉刚先生在作什么? 九月十五日上午,我们去三里河拜访了顾颉刚先生。他听说中华书局的同志来看望他了,十分高兴,非让我们先坐在沙发上不可,然后让人端来藤椅,自己坐在我们对面。他笑着说:“年纪大了,怕听不清你们的话,这样近一点。”  相似文献   

4.
离我与高戬采写《今晨“苏州龙”遨游太空》这篇稿件的那个难忘日夜,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是今天来回眸采写的过程,所有的一切似乎就在昨天。  相似文献   

5.
一位书评家一边翻阅我案头的“老城市”系列丛书,一边问我:“这套书你们为什么这么编?为什么不出成一套正儿八经的老城市画册?或者直接请几位作家写本叙旧的书,弄几张照片做做插图算了?为什么非得这样编?”我这样回答他:“这样编,好读。而书,首先是要好读。”这...  相似文献   

6.
良知的呼唤     
《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原民盟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叶笃义先生的八十自述。这部书稿可以说是人类良知对谎言与虚伪的抗议,是对人的尊严的呼唤。叶老冷静地叙述着自己的一生。他告诉人们,他是怎样在一个充满假像的世界中,被一种近似祭祀的典仪弄得如何确实从“灵魂深处”认识到了自己的“反动”。书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由当年的检查构成的。在那个极左的年代过了之后,有不少人或多或少地粉饰自己,标榜在荒谬的时代自己是如何清醒。有些曾经整过人的人在极力地洗刷自己,把自己打扮成英雄,甚至反  相似文献   

7.
欢乐家庭     
亲爱的伙伴们,当你来到我家做客时,你就会发现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左边那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就是我,中间那个笑容可掬的就是我的妈妈,右边那个长着“瓜子”脸的人就是幽默而又风趣的爸爸。爸爸是个天生的乐天派,他经常以自己风趣幽默的性格为家里增添了不少欢乐。有一次,我和爸爸在公园打羽毛球,在我刚扔球准备打时,爸爸突然来了“舞”趣——只见他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地扭了起来,还把手里的羽毛球拍左一挥右一挥,手舞足蹈,似乎不是在打羽毛球,而是在跳“霹雳舞”。我和妈妈都被他那一连串滑稽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连旁观的小朋友也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芦苇的编剧生涯已经足够辉煌。《霸王别姬》《活着》以及《图雅的婚事》都出自他的笔下,金棕榈和金熊,他的作品都拿到了,但他仍能对那些大牌导演作“炮轰”式的批评。他一方面与最主流的导演合作,另一方面又似乎与那个圈子保持着距离  相似文献   

9.
看到家装设计师陆路的私奔体微博“各位亲友,我放弃一切,和流浪私奔了……”知道这个“二”人肯定是玩真的。在他的过往生活中,曾经放弃过妻儿和狗狗私奔,放弃过工作和摄影私奔。他已经在QQ群里找人收养他的狗,也曾在博客上透露过自己要流浪的“远方”,也许是非洲,也许是西藏。我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地奔他家去劝阻。  相似文献   

10.
叶冲 《记者摇篮》2006,(10):39-40
在开始本文之前,我们先看这么一段台词:“一个表扬就那么重要吗?杨红旗需要什么,我都可以尽我的努力去帮助他。什么都可以。可是这件事情,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我是一个女孩,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我将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几个月,我一直强迫自己忘掉,可是你们一步一步地把我逼回来,回到那个我根本无法面对的晚上。就为了一个表扬?就为了一分虚荣?你们毁掉的是我的一生。难道你们不知道吗?!(痛哭……)我现在就像被扒光了衣服,站在所有的人的面前,工作没了,朋友没了,什么也没了。你们满意了?在我心里有两个凶手,第一个凶手是那个坏蛋,…  相似文献   

11.
在问起对人生观的看法时,大画家黄永玉引用了表叔沈从文对自己的教导:一是摔倒了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砸的那个坑;二是充满了爱去对待一切;三是死死抱住自己的业务,不要放松。如此三点对后辈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城市浮生     
10多年的曲折腾挪后.“飘一代”只能对自己出生和未出生的孩子说:城市是我们的,更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的爹妈,拼尽全力却从未真正进入城市,终其一生都将仿若浮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一、在旅部 1942年夏,我在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政治部负责旅报《先进报》工作。这时正值一次反“清剿”斗争胜利结束,部队住在南通地区的一个村子里休整。一天上午,旅政治部主任卢胜同志的警卫员忽然来到编辑部通知我们说:“有一个大新闻记者来了,卢主任要你们快去接待他。”我和编辑卞庸中同志等随即跟着他来到政治部,只见卢主任正在和那个“大新闻记者”亲切地交谈着,还不住地向他敬茶。他每接过茶杯都仰起脖子  相似文献   

14.
德国作家黑塞写过一部名叫《荒原狼》的小说。“荒原狼”不是一只真狼,而是一个愤世嫉俗的过客。这只孤独的“狼”,象征着20世纪极端化的理想主义者。他每天都在盘算着,如何把天上的乌托邦搬到地上来。他对打了蜡的地板、擦洗干净的家具和修剪整齐的花盆——这一切代表着世俗生活的场景都要大吃一惊,并且立刻感到格格不入。他厌恶一切的“平常心”,当然不会浪费时间喝茶,也不会去饭店吃一顿美味的菜肴,最后他失去了人世间那些基本的快乐。读着《荒原狼》的时候,我不禁想到,当年在中国,伟大领袖也试图把每个中国人都改造成“荒原狼”——他自己除外。半个世纪以来,在严酷的外部环境中,中国人逐渐丧失了日常生活的  相似文献   

15.
就连一贯治学严谨的季羡林也承认,自己在生活上是个糊里糊涂的人。 尤其是上了年纪之后,他常说,“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80多岁时,他就感觉到自己的记忆机构在逐渐出现问题,远一些的记忆尚能保存,可对眼前非常熟的人,即使名字“似乎就在嘴边、舌上”,见面时也往往叫不出姓名。  相似文献   

16.
虚掩着的门     
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叮嘱员工;“谁也别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他没说明为什么。大家记住了,谁也不问为什么,谁也不去8楼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又招收一批员工,总经理如前交代,有个年轻人在下面嘀咕了一声:“为什么?”“不为什么。”总经理严加训斥。年轻人好奇,众人责怪:“别拿自己的饭碗开心。”可年轻人来了犟脾气,他上了8楼,轻轻地叩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着  相似文献   

17.
在外人眼中,姜文是个霸气外露的导演,而在与他合作过的所有人口中,这个看似粗粝的男人“体贴”而“羞怯”。这一次,他又拍了一部民国戏,一部冒险故事。甚至,他按照自己的意图搭建了一座想象中的大上海。如同那些电影中的人物一样,姜文也在现实中冒险。22年,拍了5部电影,被人赋予了无数标签。某种程度上说,姜文已经成为了一个角色,他一直在扮演那个人。  相似文献   

18.
《大观周刊》2006,(45):12-13
还记得你为他激动颤栗的那些日子吗?吃不下,睡不着,担心自己晚1分钟就会永远失去他,忍不住要向朋友们倾诉你和他的故事,世界因你们而存在。哈,那段又酸又甜的燃情岁月……现在,他是你的了,而你们的生活却像一个失去水分的苹果,你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滋味。这并不是因为你们之间已经没有爱,而是你们的激情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挥发了。当最初的“激情”退却以后,又有多少人懂得怎样去面对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的生活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1,(7):28-29
吓唬 一个爸爸带五岁的儿子去欣赏古典音乐会。女高音歌手和乐队在指挥的调度下充满激情地演绎着乐章,儿子却看得有些发蒙,不解地问:“爸爸,为什么那个老头一直用棍子吓唬那个阿姨呢?”  相似文献   

20.
快乐的责任     
很多人常说做民生新闻的记者已经开始变得冷血。不是真的不善良,而是我们见惯了分分合合、生生死死。可是所有的一切在我见到从甘肃到南昌来找孩子的樊爸樊妈的瞬间改变了。为了找孩子,他们卖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从他们两鬓的银丝、眼角的老泪中我们体会到了自己的职责,产生一种责任感——“帮他们把儿子找回来”。孩子好像是故意躲着爸妈,但是我还是从稿子播出之后,每天认真地在短信平台、热线平台上寻找关于孩子的蛛丝马迹,甚至把找到他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总会想着给那两位住在破旧招待所里的老人打电话,我知道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