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4-5篇课文,这些课文大致可分为精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每个单元的前两篇课文一般都是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精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然而,精读课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为精读课文教学既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学生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比重最大,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在目前的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虽然摈弃了传统逐段分析的教学形式,但是一味地读又会使人产生一种"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之感,在语文精读课文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郭根福 《江西教育》2010,(10):18-19
精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或称为重点课文,它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精读课文就是教方法、教规律的课文,相当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小学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主要靠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要提高精读课文教学的实效,其核心环节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占的比例很大,是教材的主体,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依据,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如何根据课程目标、教材特点来设计和突出精读课文的“精读点”,强化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探究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达到落实识字、熟读精思、充分感悟、掌握方法、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呢?一、语言基础实践要“三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多读书,多积累语言并进行实践运用。学习精读课文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概括起来就是“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九个字。精心组织语言实践,如同交给学生一…  相似文献   

5.
张礼 《学周刊C版》2011,(1):58-59
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师分析讲解多、学生读书少的现象,这种“以讲代读”“讲深讲透”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新课程教材把原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改为“精读课文”。从“讲读”到“精读”,虽一字之差,但含义深刻,需要我们深入体会。教师如果不转变观念、改进方法,仍旧穿新鞋走老路的话,那么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无法提高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更无法谈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精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或称为重点课文,它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精读课文就是教方法、教规律的课文,相当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但是,从目前精读课文的教学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精读课文”中“精”的理解仍停留在逐段串讲的“精耕细作”上。小学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主要靠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略读课文是依从于精读课文而存在的一种课文形态,精读课文是主要的,略读课文是次要的。我认为,略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介于精读课文与独立阅读课文之间的一种课文类型,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考虑,其作用甚至超过了精读课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的阅读教材安排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文。目的是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教给他们阅读知识与方法 ,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 ,还要在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扩大知识面 ,发展语言和思维 ,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现仅就精读课文教学谈点认识。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以 ,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训练层次、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等 ,强化…  相似文献   

9.
精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或称为重点课文,它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精读课文就是教方法、教规律的课文,相当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小学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主要靠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要提高精读课文教学的实效,其核心环节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占的比例很大,是教材的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谓的精读,其实就是仔细研读,主要特点体现在精和研上。所谓精,就是精细全面,研就是钻研、研究,细细咀嚼。既要领会文章形式,又要掌握文章内容;既要仔细理解文章字词句篇的表层  相似文献   

11.
教学策略 精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或称为重点课文,它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精读课文就是教方法,教规律的课文,相当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但是,从目前精读课文的教学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精读课文”中“精”的理解仍停留在逐段串讲的“精耕细作”上。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的阅读教材安排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文。目的是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教给他们阅读知识与方法 ,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 ,还要在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扩大知识面 ,发展语言和思维 ,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现仅就精读课文教学谈点认识。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以 ,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训练层次、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等 ,强化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探索的主体意识 ,对所学课文达到熟读精思、充分理解、积累知识、掌握方法 ,还要认真落实在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充分发挥精读课作用 ,取得“精读带略读 ,课内带课外 ;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扩展”的实效。精读课文教学要遵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 ,以整体性训练为主 ,分解性训练为辅 ;用整体带动部分 ,以部分促进整体的发展。具体做法是 :〔整体〕———初读课文 ,感知全文 ,理清思路导入新课后 ,师生同解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窗口 ,也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要通过文...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专业高年级精读教材存在着诸多问题。精读教材的改进应以现代语言学特别是“交际能力”理 论为基础,教材应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内容而编写;按文化“范畴”方式来编排课文;练习设计应以 篇章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课本在安排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安排了选读课文,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增高,精读课文数量逐渐减少,略读课文数量逐渐增加,选读课文到三年级后虽保持相同数量,但所占比例也在增加。面对这样的教材编写序列,教师应如何  相似文献   

15.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安排大都在1课时,这样的安排科学准确,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可以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坚持教学与教材实际相结合、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教学与基础知识相结合、教学与能力训练相结合,能很好地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教学效率不高等现实问题,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1.教材方便教师教,方便学生自学。由于课文前设计的学习要求包括语文知识、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要求,为教和学提出了目标,为教与学提出了目标调控。自学程序与方法根据阅读规律和本课学习要求设计科学,体现了“全文阅读→分段阅读→全文阅读”和“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阅读过程。精读课文程序…  相似文献   

17.
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应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指向为学生习作而教。在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精读课文的特点,把准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并能够从教学范式与激发学生情感等方面进行教学,以发挥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统编教材创新了语文单元结构体系,按照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在每册语文教材中都特意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教师要能够聚焦这些语文要素,注重习作单元各板块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习作教学中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在读写互促中切实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对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应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读,有重点有目的地去教.长文短教,长文细教,一直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精读细教不仅为学生阅读课文提供方法和技能,还关系到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有效处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精读细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打造出语文的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精读细教该怎样做才能抓住重点呢?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区分一个单元内不同课文承载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安排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两种类型。教师在单元教学中,既要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又要注意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落实语文要素目标上的密切联系,使二者在达成单元教学目标上能够发挥互相支撑、互相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