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集邮界,有股“气”,有些“怨”。是“恨铁不成钢”之气,是无可奈何之怨。邮市、购邮者,抱怨邮票市场不景气,邮票打折,不赚钱,甚至亏本。邮票发行主管部门,抱怨购邮者太挑剔,难伺候,赚钱不说,亏了就叫。集邮组织,发愁集邮队伍萎缩,会员流失。  相似文献   

2.
邮市与入世     
邮票市场——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国的邮票市场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起落都让集邮者悲喜交加:邮市经历高潮时,喜的是手中持有的邮票“涨”了;悲的是一项“怡情、益智、增知、储值”的文化活动带上了一些铜臭味。谁不知邮票这种特殊的商品“只涨不跌”,红了眼的投资者看到钱就忘了一切。虽说此事非偷非盗,但那种对集邮一无所知,又才大气粗的投资者为了挣钱进入邮市,邮市炒做的灾难就开始出现了。邮票跌破面值暂且不说,打折风暴就让无数集邮者寒心。2.80元的邮票竟然只售0.84元。集邮者辛辛苦苦在邮局预订的新邮票,年底便跌得面目全非。虽然热爱集邮的人是不太在乎钱,可谁又能真的熟视无睹呢?这么惨烈的局面实在让人捶胸顿足。  相似文献   

3.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要寄信买邮票就到集邮市场去,那里的邮票打折卖。原先有不少人热衷于投资打折版票,大批量买进待价格上涨后即抛出获利。也有一些集邮爱好者买一些题材好,印刷精美的四方连或版张邮票去收藏。随着这几年纪特邮票发行量不断加大,邮票打折现象不见好转,投资打折邮票者和收藏者均不见了踪影。现在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把大量的纪特邮票违规打折批销给邮商,邮商就将一些能高于面值的邮票成版成套卖掉,而把大部分成套邮票按面值不同分开批销给消  相似文献   

4.
邮票打折,邮人深恶痛绝,经常有抨击文章见诸报刊。这些文章对打折成因做了精辟的分析,归纳起来为两方面:一是邮票发行量大,二是发行体制有问题。邮票发行量我认为这是微观的问题,它具体地反映了在现行邮票发行体制下,邮政部门非市场化经营模式。市场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表述是不一样的。如果从微观的方面去考虑,营销学的解释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问题。按照营销学的定义,市场是由买主构成的,即消费群体;而卖主构成行业。这就是说市场的大小是由买主决定的。回首往事,中国邮市的风风雨雨充  相似文献   

5.
我们集邮究竟是为了什么?中国邮坛一代泰斗周今觉初入集邮之门时,已经45岁。他投入巨资将中国清代奇罕孤绝邮品,包括“红印花小字当壹元”在内的珍品悉数收藏,其目的就是想为中国集邮事业在世界邮坛上争得一席之地。文化大革命之前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集邮队伍里的中坚分子对集邮的迷恋如痴如狂,但想的更多的,恐怕还是它的文化意义。即使是现在,每年仍有数百万铁杆邮迷,置邮票市场新邮年年打折套套打折于不顾,年复一年地在集邮公司预订新邮,这也难用一个“赚”字或一个“赔”字来简单定义。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邮票大部分是由北京邮票厂印制的,所以,喜欢收集带厂铭邮票的集邮者,收集到最多的就是“北京邮票厂”厂铭。有的人以为新中国邮票上的厂铭比较单调,收集和欣赏的意义不大,我却并不这样看。我素来钟情于厂铭邮票的收集,在整理与欣赏的时候,常常感到看似十分单一的“北京邮票厂”厂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信息。比如,几十年来它的字体变化就很有意思,其变化的原因、背景等,就很值得我们去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谊先生从北京邮票钱币博览会归来,告诉我外商供应的邮票都很贵,“比起来,周日‘静宫’的邮票便宜多了”。大概是因为,外商来要付税,而“静宫”里的东西大多是免税邮寄品,“静宫”就像“免税商店”。这个道理一懂,上海人跑“静宫”就更起劲了。 其实,更多的人是为了休闲日散散心。每个集邮者,无论怎样家藏丰富,总无法同一个市场相比,在市场上各路诸侯四面八方汇聚拢来的东西,往往勾起人意想不到的喜悦。上海三年大变样以来,商厦大楼如雨  相似文献   

8.
我叫萧秋水,那当然是笔名。如果谁有看过温瑞安的武侠小说《神州奇侠系列》,你就该明白我是想做个嫉恶如仇的大侠。可惜我的想法很多人都弄不大清,反正同事们都喜欢叫我水哥。其实这样也好,起码这里有三个意思能令我很兴奋:1.记得成奎安(就是那个大傻)和星仔在港台片里也都是被人唤做“水哥”的,一不留神,我也有些与荣焉的意思;2.别人叫我哥总是很爽的,要不这些年岂不是白活了(当然了,要是私底下有哪位小MM偷偷唤我一声“哥哥”,我会更乐意);3.我的个性中“刚”的东西好像多了一些,如果能加入一些水水的东西在里面,也许会更好,拜托,以后别说我是“真男人”了,这些奉承话我都听腻了……  相似文献   

9.
2004年6月25日,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纪特邮票销毁行动结束。 就市场的角度分析,随着销毁的结束,市场面临着一次重生的机遇。由于大量编年邮票的市价至今仍处于打折状态,因此回升的空间依然不小,至少回到面值是应该的。 那么经过销毁的编年邮票,究竟哪些会在后市形成出类拔萃的投资对象呢?现在不少投资者都在关心  相似文献   

10.
如今,邮市的两个怪现象——邮票打折和恶炒新邮,其始作俑者就是近年来邮政部门销售邮票的途径不是敞开供应。除了一部分用于预订以外,许多邮票都被违规销售——流入二级市场。即使是情况好转的今年,邮票的敞开供应仍未能彻底落实或者敞开的力度还不够大。  相似文献   

11.
当我刚看到《甲申年》“猴三世”的邮票图稿时,就觉得眼前一亮。我的第一感觉是:第三轮生肖邮票的设计有戏了! “猴三世”的设计是独具一格、清新脱俗的。这只生肖猴以装饰画的手法表现,它完全有别于“猴一  相似文献   

12.
1999年8月4日,国家邮政局特派了一位副处长专程到四川简阳,与我亲切交谈了邮政管理部门将要出台一些启动邮市和保护邮人利益的措施。我把这一好消息在报上刊登后。想不到没有产生大的反响。经了解,许多集邮、投资对邮市已经失去了信心,因为近年来他们预订的邮票总是打折。不久前,我收到天津一位名叫焦心捷的老集邮的来信说。他集邮已有37年历史。他花146元预订的1998年邮票。目前市场上100元都无人要,惊呼自己成了傻瓜,拿钱订的邮票成了“废纸”。他伤心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一个寓言故事说:有个人遇见一位神仙,神仙问他需要什么东西,他说他需要金子。神仙用手指头点了几块石头,石头马上变成金子。神仙叫他拿去,但他却不拿。神仙问:“你还要什么东西呢?”他答道:“我要你的手指头。”这则故事的寓意与“惠我以邮票,不如  相似文献   

14.
才洪阁 《垂钓》2006,6(12):21-22
那还是在没有“商品饵”的年代,钓友们用的面饵一律都是自制的,其实也不外乎就是用玉米面或蒸或煮做出来的,东北的钓友都管它叫“大饼子”。饵虽然粗糙,不过也确实是没有更多的“诱惑”可以选择,赶上运气好的话。鱼儿倒也频频上钩。  相似文献   

15.
艰难地一枚一枚“集”齐一套邮票,与很方便地到集邮营业柜台一次就买齐一套邮票,其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学生的时候, 我所在学校内有一间不大的邮电所。热衷于集邮的我, 经常在午休或晚饭后到那里看看是否有新到的纪特邮票出售。现在插在邮册中一套全新的《金鱼》邮票,就是那时今天一枚,明天一枚用4分钱或8分钱,从这个邮电所里买全的。《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发行时,在这个  相似文献   

16.
王三支 《乒乓世界》2005,(8):117-117
初中,我对乒乓球一见钟情,那时球台是用水泥砌的,不但缺角少棱砖当网,还一脸的“麻子”,球落台后时不时会改变方向,要么拐弯儿,要么干脆弹不起来,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交战双方就会为球的输赢争得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17.
笨钓 《垂钓》2012,(3):32-34
什么是鱼饵?我是不是问了一句废话?但在第一时间里,你可能马上就联想到渔具店里琳琅满目的花花绿绿的小袋子。没错,我说的就是商品饵。商品饵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均衡合理,通常具有广谱性,并且可以被钓鱼人随心所欲地调配出各种理想的物理状态,几乎是钓友出钓的不二选择。但我要告诉你:它只是鱼饵大家族的一部分,在水库钓鱼,可供选择的东西还有很多呢。  相似文献   

18.
真逗!听——“我特别喜欢体育!你问我喜欢哪些项目,那可太多了!可以说除了地滚球、藤球、曲棍球外都喜欢!”著名京剧演员耿其昌对体育的一片热诚之情溢于言表。“我不喜欢体育!”八届政协委员、梅兰芳金奖获得者、耿的夫人李维康偏偏唱反调,“一点儿也不喜欢!”“我是从小就喜欢体育。因为它竞争性特别强,看着过瘾,带劲!”“看来你这人好斗!”“嗯,我好斗。——我好斗?”“你好斗!我比你温柔。为什么不喜欢体育?不为什么,就是不感兴趣。”“任何体育项目都不喜欢的人太少了!”笔者惊讶道。“是吗?那看来我是少数派了!”“哎!我就是多数派!”旁边做作业的女儿回头看着一本正经的父母,笑了。  相似文献   

19.
朝晖 《集邮博览》2003,(4):58-58
当前邮票市场正处于寒冷季节,新邮打折一片,邮人苦不堪言。尽管管理层多次采取减少发行量等救市措施,但市场并没有启动,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以为新邮的销售方式或许有问题。大家都知道,邮票有双重属性。其一是邮资凭证,这是根本;其二是供人们欣赏、研究、收藏,这是派生的属性。按上述属性,新邮应该先在通信领域流通,然后进入集邮领域。而纵观这些年新邮的发行方式,恰恰相反,新邮发行后直接进入集邮领域。在很多地方,新邮被人们戏称是“集邮邮票”。因此,要振兴邮市,改变新邮打折的局面,应从改变其销售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中国邮市没德性,一救就发疯,一打就趴下。在连续不断利好的条件下,让人百思不解的是,牛市刚露头就发烧,尽管多少人士苦口婆心劝市,要慎重从事,但总是我行我素,这其中原因何在?其实正是有“利好”多出,各类炒手才有胆量把它炒到天上后一松手,再让它变成熊样回到地面。纵观任何投资市场,其牛熊交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也决不是单靠理智所能控制的,必须要有一定强制手段。而这方面邮市很难办到,因为邮票印多了打折,印少了暴涨。那么如何是好呢,有三条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