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论“生态美学”的“身体”、“空间感”与“时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传统美学在整体上可以称为"艺术美学",建构的是一种从"教条"出发、仅仅能满足"视觉"与"听觉"两种感官的美学;而生态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内在组成部分,却是从"实际"发生的环境空间感出发的,它必然涉及"身体诸觉"在"空间感"上的生成,以及在"时间性"维度的存在——在静态上是"身体诸觉"的"同时性"并存与延续,在动态上则是空间环境美感的存在受"意义"与"价值"的激发与引领。  相似文献   

2.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提出,既为当下美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也是对当代学术界身体研究热潮的一种回应。其不仅改变了传统哲学中身体的地位,将身体与心灵统一,而且还勇于打破学科界限,将身体置于全部人类学科广阔视野来重新认识,从而将身体作为审美经验核心,通过对身体经验的塑造和改善来达到生命的完满。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暗示了身体自身的整体性存在,更阐明了身体与人、与环境、与社会、与宇宙的整体性存在。  相似文献   

3.
王船山身体美学现在审美的身体化与身体的审美化两方面同时建构;其基础是"身体主体观";其核心是"身心统一观";其旨归是"全性全归观".表现为审美体验中的"体气-文气"说;"体构-结构"说;"体现-观照"说:审美意象创造中的"身体自画像"系列.  相似文献   

4.
身体与休闲     
身体与休闲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也是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两个核心范畴。身体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自身存在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在审美关系中,人的身体应该具有三个层次:物质身体或者肉体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人的身体美应该也有这三个层次的内涵: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最理想的应该是三者统一的身体整体美。休闲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非实用性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超越功利性、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规定了休闲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相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自由创造性。因此,在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共同视野下,休闲活动实践必须关注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全面发展,并且一定要遏制物质身体欲望化的纵欲主义,防止符号身体消费化的过度消费,阻止精神身体平庸化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时尚,努力提倡在休闲生活实践中全面发展人的身体,做到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平衡,和谐发展,自由展现。  相似文献   

5.
论福柯的身体政治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政治问题和美学问题同时进入西方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并构成隐秘的联系。从现代性范畴来分析福柯的身体美学,整个美学史的诞生及发展无不与肉体的话语相关,美学不仅具有解放的力量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政治领导权模式。从鲍姆加通到康德,美学都隐含着政治因素,关注身体就成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原则。福柯的"身体"是一种"政治结构",他将身体和身体以外的政治经济学连接起来,身体既是审美的,又是政治的,界限与超越构成了身体与权力亲密无间的张力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的身体理论研究浪潮中,美学家舒斯特曼在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身体美学"这一学科。美学和哲学共同的使命都是指导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身体美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正是与哲学诞生之初的品质相契合的,身体美学是以身体关怀为中心,身体美学的成立有利于哲学根本使命的完成,也给当前只注重理论思辨的哲学和美学界带来了活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由中国现当代代表性的作家文本作为分析对象,由身体在文本中的呈现方式切入,探讨身体所折射出的时代美学观念变迁:由身体隐喻民族危机,到身体与政治的互为解读,再到颠覆身体所承栽的政治文化重担而直达身体的生物性欲望认可,进而发展到身体和民族的伦理文化永远胶着的集体无意识。由此我们可以窥见身体在美学及道德尺度方面一个世纪以来的连续对话场景。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传统美学中,身体是被忽视甚至被排斥的对象,原因有二:其一是西方哲学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唯智主义倾向;其二是身体运作的极端复杂和自行隐匿的特点,使得对它的深刻认识只有在思维水平发展到较高阶段时才有可能.进入19世纪后,尼采开始将身体作为主体.杜威、詹姆斯和梅洛庞蒂清除了理性对身体的遮蔽,表明身体感知是一切意义建构的前提,推动了美学向身体、也是向美学自身的回归.在艺术哲学、环境美学、日常生活美学三种当前主要的美学形态中,身体都是一个核心范畴,显示了身体在当代美学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9.
身体写作在女性主义看来,是一种将文本与生理的愉悦紧密联系起来的写作方式,而在以消费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语境中,由于对身体新的哲学认识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身体转化成为新的美学对象,形成身体美学。在女性主义和身体美学化的双重语境下,身体写作具有如下内涵:一是身体写作是女性主体确立的一个标志;二是身体写作并不是要用物质的身体来取代语言的创造,而是一种女性对话语权的争夺;三是身体写作把私人领域转化为公共领域,从而与他者建立联系;四是身体写作使身体成为本体,形成新的身体诗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学从“类神学”到“精神哲学”、“心理学”直至“艺术生理学”、“审美经验现象学”的历史演化过程,身体从传统美学视野里理念、精神的附庸成为自身拥有独立价值,并且肉体与心理或灵魂深度交融的“未被撕碎的身心统一体”。作为审美客体,随着对身体耻感的剥离,人类基于身体自我欣赏的自恋得到正名;作为审美体验者,身体从形而上美学谱系中精神往下流溢、理念获得分享的“美的末端”,被理解成审美体验活动的“第一入口”;作为审美创造者,身体也走出了传统美学中的缺席状态,身体的活力被视为审美创造的“第一推动力”,创造者的“身体状态”同时也被视为“情感状态”、“心理状态”。心理学美学、生命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对于美学思维路径的开拓,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身体的境遇,并且为身体美学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刮起一阵美甲热潮,新颖时尚的美甲使身体末端部位——指甲闪亮登场,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眼前,使人们关注到身体末端体部位之美。身体末端之美与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有着深刻的联系,可从这二者中寻求到一定的理论支撑。由此,可发掘出“身体末端美学”这一全新概念。以舒斯特曼身体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桥梁,深入研究“身体末端美学”之意蕴内涵,在寻求共性的同时更挖掘到“身体末端美学”的独特意蕴,它不仅体现出对身体美更加深入细致的追求,闪现着中国传统尚“微”审美意识,而且还反映着女子自我身体意识的深度觉醒。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体写作"的风潮愈演愈烈,文学批评界对此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体写作与女性写作、女权主义,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伦理问题等方面。本文将通过以下四方面的论述:当代的女性作家,自觉地把女性身体之美放进审美空间,追寻女性身体自然的美丽;中国当代文学中身体写作的语言表达虽然是文学的,但它却以感性的方式与关于身体的美学考察相互印证;身体写作从传统文学作品关注重大主题转向关注自身,关注身体的当下存在,是一种在颠覆传统美学中寻求快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身体写作突现出对个人生存状态的美学关怀,来阐释"身体写作"的审美层面上的意义,为前述的现象描述式的文学批评找到更深广的美学背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美学从“类神学”到“精神哲学”、“心理学”直至“艺术生理学”、“审美经验现象学”的历史演化过程,身体从传统美学视野里理念、精神的附庸成为自身拥有独立价值,并且肉体与心理或灵魂深度交融的“未被撕碎的身心统一体”。作为审美客体,随着对身体耻感的剥离,人类基于身体自我欣赏的自恋得到正名;作为审美体验者,身体从形而上美学谱系中精神往下流溢、理念获得分享的“美的末端”,被理解成审美体验活动的“第一入口”;作为审美创造者,身体也走出了传统美学中的缺席状态,身体的活力被视为审美创造的“第一推动力”,创造者的“身体状态”同时也被视为“情感状态”、“心理状态”。心理学美学、生命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对于美学思维路径的开拓,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身体的境遇,并且为身体美学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古代西方神话和基督教艺术中图西亚的筛子所隐喻的女性身体的被封闭与被囚禁的状态,同时分析了当代身体写作现象中女性用身体来突围的深层意义,最后,从身体美学的角度对女性身体的囚禁与突围的两种状态进行对比和反思,探讨女性身体回归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阿多、福柯和舒斯特曼都试图通过重建一种修身工夫来恢复现代人对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实践兴趣,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存美学追求。在复兴西方古典修身工夫的过程中,阿多侧重古典修身工夫的精神升华,福柯强调主体面对真理建构自身的个人主义阐释,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以具身化和实践化的特点超越了前两者,三人之间表现出一种辩证法式"正-反-合"的内在发展逻辑。舒斯特曼对阿多和福柯的批判性逃离,恰恰表现为一种对古典修身工夫的超越式回归,即一种现代身体美学实践外表下的古典精神表达。身体美学复兴了一种西方古典的修身工夫论,也为东西方修身工夫论的对话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6.
对于女性而言,身体美学的现实意义无比重大。在消费社会,时尚的女性们,她们美丽的身体正遭受来自他人和自己的无形戕害。她们塑造并经营着身体美学,展示着美丽的风景,而这些风景背后无非是商业的机巧。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媒体对女性身体美学的热望总离不开男性视点。女性身体美学沦落为美丽的商品,沦落为大众媒介的欲望化对象,为他人制造视觉快感。被时尚耳提面命的女性身体,无法伸展原有的自然美丽,而受困于大众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7.
美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美学是一种有关身体的话语,美学是作为沟通感性与理性的的媒介而产生并发挥作用的。重建唯物主义美学,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回到起源,从身体的视角出发重新思考一切,恢复身体话语的基础地位。身体话语的建构过程经历了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李芳 《考试周刊》2008,(4):236-237
中西方对"身体美学"的研究路径有很大区别:西方是从理论到实践,中国则是从现象到理论.前者以美国理查德·舒斯特曼对"身体美学"的提出为例.后者以国内学者对"身体美学"的研究为例.由此,本文进一步探寻两种研究路径的不同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末的批评话语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代表人物特里.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话语犀利而独具一格。首先通过对身体的阐释,进而从政治的身体,身体的批评,身体、政治与性,身体伦理建构等方面对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话语进行了分析。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旨在解放人性和对人的存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身体美学应在“灵”与“肉”的统一中来研究对人的血肉之躯的身体的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后现代主义的身体美学的产生虽然有其客观时代性,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它只强调人的感性肉体、欲望而否定人的理性精神。灵魂的严重弊病,其反理性主义、反本质主义的倾向是不可取的。要对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才能建立起科学的有现实意义的身体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