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所讲的无产阶级绝对贫困是指生产关系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没有生产资料所有权,而考茨基则解释为消费意义上的无产阶级的生活贫困,他把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解释为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两条规律,这是考茨基对马克思这一理论的错误附加。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对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有很大的争议。有的认为无产阶级贫困化规律包括相对贫困化规律与绝对贫困化规律;有的认为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是规律,绝对贫困化不是规律;有的认为无产阶级贫困化规律不应再区分相对贫困化与绝对贫困化;有的认为无产阶级贫困化不存以绝对与相对的问题,应区  相似文献   

3.
由于一些人认为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已经过时,所以在现行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只讲资本积累理论,不讲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有些人主观上认为这样做好像是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但事实上只讲资本积累理论,不讲作为资本积累源泉的无产阶级贫困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割裂.二是讲无产阶级的贫困化理论,但把这一理论讲解为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根本不存在了,只存在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这种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讲解,犯了马克思所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特别是绝对贫困化的理论?国内外学者发表过许多不同意见。去年以来,学术界一些同志陆续发表文章,提出绝对贫困化是“有时出现的现象”,读后颇受启发。但也感到此说在理论和实际上的依据不甚充分。下面,谈谈我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不成熟意见。不妥之处,愿闻明教。 (一) 列宁关于“工人的贫困化是绝对的”这一论断是普遍原理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问题的讨论中,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往往都以列宁几篇直接出现“贫困化”字样文章中的某些论断,作为理论根据。我认为,这种研究方法很容易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容易把列宁关于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的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的理论(以下简称马恩贫困理论)割裂开来,从而忽视对某些马恩已经解决、而列宁没有再作专门论述的重要观点的研究与推进;二是不利于从总体上和发展中把握列宁关于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的思想。近年来学术界流行的断言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只是“有时出现的现象”的观点,在一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根源,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个理论,过去常常被误解,常常被限制在条条框框里不能随历史条件的变迁而正确地理解。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这是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出发点)“在实现中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而有所变化”,但我们过去常常是闭眼不看“各种各样的情况”而死板板地进行解释,以致歪曲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规律,是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同无产阶级革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列宁一贯坚持在制定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时,要阐明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他说:“我们全世界的共产党人,维护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决不能借口少数工人……挣钱很多,就放弃共产主义”。(《列宁全集》第29卷第11——12页)当前,正确看  相似文献   

8.
目前,经济学界围绕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问题,正展开一场热烈的讨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不存在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规律,众说纷纭。对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看法。笔者愿意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以便得到各方指教。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意义上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无产阶级的本质规定.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无产阶级没有资本,不占有生产资料,是一无所有的劳动力,其本质规定就是绝对贫困,无产者只有通过出售劳动力才能谋生,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劳动能力表示绝对贫困,即物的财富的被全部剥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从经济基础中揭示了无产阶级的本质规定,这一本质规定告知我们,资本主义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民主,只能是资本的民主.资本与劳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决定了二者在政治上没有共同的民主.  相似文献   

10.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赵汇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至今仍众说纷纭。据我所知,在这个问题上,国外学术界主要有五种观点:(1)认为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最大的谬误并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危...  相似文献   

11.
(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根源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包括无产阶级贫困化根源的揭露和分析。早在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写道:“在社会底前进状态中劳动者底没落和贫困化是他的劳动和他生产的财富底产物。所以贫困是从现在的劳动本身底本质里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阐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资本积累的扩大、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产业后备军的形成和增加,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不仅必然日益相对地下降,而且必然日益绝对地恶化,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革命终将胜利的客观规律。因此,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就成为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无产阶级贫困化形式讨论中,存在一种脱离实际的倾向,有人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一定历史时期说的某些话,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这势必会阻碍理论的发展。根据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必须研究新情况,对无产阶级贫困化形式进行新的探索,使之符合实际,成为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蕴含有丰富的反贫困思想元素,标志着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形成和完善。在这一巨著中,马克思考察人类贫困的历史和具体的事实,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贫困化现象,从贫困认知、贫困批判、贫困抗议、贫困消解、贫困终结等多方面探索人类贫困问题,构建起反贫困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论体系。《资本论》的反贫困,既是制度的反贫困,又是实践的反贫困;既是绝对的反贫困,又是相对的反贫困;既是物质性的反贫困,又是非物质性的反贫困;既是历史的反贫困,又是现实的反贫困;既是生存的反贫困,又是道德的反贫困。由此形成的反贫困理论,在理路构思、规律揭示、内容界定、逻辑展开、价值诉求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辩证思维特质。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二次大战后某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迅速发展,使不少人眼花缭乱,把这看成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奇迹”,认为它是资本主义“新阶段” 的一种“活力的表现”,甚至有些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科学论断也发生了怀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同时,也和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一样,他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自己所说:“我这个人从前就有这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后来才接受的。”这个转变,完成于“五四”时期。“五四”时期,中国有一批先进分子,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先后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一批先进分子当中,毛泽东同志是杰出的代表之一。研究和探讨毛泽东同志的这种思想转变过程,这对于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些同志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思想(以下简称“同时胜利”思想)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同列宁一样,都是主张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区别只在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首先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列宁则认为可以首先在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持这些意见的同志,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作出了新的解释,这对于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进程的思想,无疑的是有启发的.但是,他们所做的解释,他们否认马克思、恩格斯有“同时胜利”思想的论据,有的地方是值得商榷的.一些同志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根本没有提出过“同时胜利”的思想,主要论据是:(1)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只讲“同时发生”,没有讲“同时胜利”;(2)《共产主义原理》之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未再出现“同时发生”的提法,更没有“同时胜利”的思想;(3)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著作中,在谈到无产阶级革命进程时,讲的都是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恰恰否定了“同时胜利”的思想;(4)“同时胜利”的思想是斯大林强加在马克思、思格斯身上的.在这里,牵涉到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的原意问题.是全面  相似文献   

18.
在探寻青年马克思无产阶级观形成的过程中,反溯至黑格尔“贱民”论的研究路径并不恰当,因为青年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与黑格尔的“贱民”之间存在巨大的异质性。“无产阶级”是马克思在“人的解放”论域下具有普遍性的解放主体,而“贱民”是黑格尔市民社会发展运动中的非理性、非主体因素。通过对黑格尔“贱民”论与青年马克思无产阶级观的进一步比较可知,二者在治贫方案、实现自由的道路、理论建构及话语体系上均有着质的不同。因此,黑格尔的“贱民”论并不能成为青年马克思无产阶级观的直接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长期以来学术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贫困化的质的规定不尽一致。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陈一孔之见。一、无产阶级贫困化质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