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1年10月开工.1954年5月竣工.1955年蓄水的官厅水库位于河北怀来和北京延庆两县境内的永定河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央人民政府及水利部直接组织修建的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库。当1953年水库主体工程竣工时.新华社曾作以下报道:“永定河官厅水库的拦河坝和溢洪道主体工程.在国庆前夕按照设计标准提前完工。  相似文献   

2.
1954年4月12日,是官厅水库建设者们永远难忘的日子.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视察官厅水库距今已经48年了.在当时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之时,他老人家以非凡魄力与才能处理各种国家大事,使新中国的各项事业在阵痛与新生中蒸蒸日上、捷报频传.百忙之中,他还关心着新中国建设着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毛主席对官厅水库的视察,给当地的人民群众和水库工程建设者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说起目前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和河北省怀来县境内的官厅水库,永定河上下游的人民深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官厅水库位于长城脚下的北京市延庆和河北省怀来两县境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央水利部直接组织修建的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库。水库1951年动工兴建,1954年竣工,1955年正式蓄水运用。官厅水库是由发源于内蒙古、山西两省的洋河、桑干河和北京的妫水河汇流成的,其下游为永定河。永定河曾名无定河。"永定河"这个名字是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皇帝所赐。因含沙量大,且河边多变,也曾称之为"小黄河"。"永定",不过是人们长期的愿望。在历史上"永定"河徒有其名,实际是一条经常泛滥成灾的"无定"河。京、津两市和京津间十余县深受其害。据历史文献记载:从金代开始至1949年的834年间,永定河共决口  相似文献   

4.
正永定河是流经石景山区的天然河流,原称无定河。金代、元代先后修筑土堤;明代在险段加筑石堤;清康熙三+七年(1698年)以方条石砌筑、河堤植柳来加固卢沟桥上游堤岸,将无定河改名永定河。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爱国将领冯玉祥派官兵疏浚河床整修危岸。新中国建立后,北京市对永定河河堤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加固整治工程。2010年以来逐步建成门城湖、莲石湖、宛平湖,形成水面150公顷、绿化120公顷,以水串景、水绿相间的绿色生态走廊,为发展永定河水岸经济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这是原北京市市委书记兼副市长、修建密云水库时的总指挥王宪为水库建成30周年而题写的一首诗,形象地展现出水库修建时的场面之壮观、国家领导人之重视以及水库建成后的作用之巨大,可谓惠及京华,造福万代。  相似文献   

6.
回顾历史,哪一项成功不是源于霸气?秦始皇正因为心中装有霸气,最终才灭掉六国,完成一统山河的大业;愚公年且九十,却满怀雄心壮志,最终移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为后人开辟了一条阳关大道:毛泽东,胸怀霸气的政治家、军事家,带领人民闹革命,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7.
清代永定河水患频繁 ,其淤塞、改道、溃堤时有发生。嘉庆六年六月初 ,近京一带连绵大雨 ,永定河堤岸决口 ,河水泛滥。为抢护永定河 ,嘉庆帝派官员组织对损毁较重的堤坝进行抢修。工程从嘉庆六年七月始 ,至七年五月竣工。现刊发的这组史料 ,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和上谕档 ,较完整地反映了当时抢修永定河的情况 ,可供研究北京地区水利史参考。——编选者 刘源  相似文献   

8.
"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现正进行在我的家乡为我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这封信写于1950年9月20日。那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在全国人民都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长沙地委和湘潭县  相似文献   

9.
位于京西的永定河切穿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其上游流经山西黄土高原的桑干河,下游在天津附近流入海河.南北朝谓漯水,辽金以后称为卢沟河.元代,卢沟河又称浑河,是因为河水浑浊的缘故.明代以后,浑河下游东支淤塞,南支也经常决口改道.清代康熙三十七年修堤疏浚,改道由固安、永清、文北出三角淀,以达天津西沽,注入海河,由此正式改名为永定河.清代永定河水患频繁,且元、明及清初就有"浑河之患在于沙"之说.长期以来,永定河的淤积、改道、溃堤时有发生.笔者在查阅清代档案时,看到嘉庆六年六月初,直隶遭受严重水灾,其所属五大水系(永定河、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大清河)同时涨水,全省78个外县受灾.  相似文献   

10.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在大连市旅顺口区元宝坊,原是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旅顺期间修建的一座用于镇压中国人民的法西斯监狱。沙俄占领旅顺后,为了实行殖民统治,镇压中国人民,于1898年10月在旅顺设置了关东监狱署,修建卫戍……  相似文献   

11.
刘鹏 《北京档案》2005,(10):36-37
据史料记载,最早在北京地区兴办水利的是三国时期(公元250年)曹操手下的北征大将军刘靖.为了便于军队屯垦,刘靖在城西漯水(永定河)、梁山(石景山)戾陵旁修建拦河坝,名戾陵堰.并把漯河水引入高粱河,沟通了温榆河,称车厢渠.  相似文献   

12.
建国伊始,我在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记者,要是采访农村,跑山西去河北较多。1 953年之夏,完成新中国诞生后建筑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工程的报道任务后,从华北总分社调到北京分社,也从农村记者改行,当上了文艺记者。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大鱼沉底,小鱼浮面。要捉大鱼,必须进人深水。否则,只能捉小鱼、小虾。新闻记常把抓新闻比作抓鱼,常有抓住了一条“鲜鱼”、“大鱼”、“活鱼”之说。然而,真正有价值的、能被称之为“鲜鱼”、“大鱼”、“活鱼”的新闻,又何尚不是隐藏在最基层纷繁复杂的生产生活之中?翻开新中国的新闻史,有多少优秀新闻作品不  相似文献   

14.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如同一条不息的河流涌动在世代中华民族子孙的心底。新中国这40年,涌现出多少甘为祖国富强而忘我奋斗的赤诚之子。他们平凡而又伟大。正是这一批批默默奉献的人们,铸成了共和国生长的钢筋铁骨。无疑,他们应该得到祖国和人民的尊重,他们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应该注目投笔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4月至10月,在丰台区永定河段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将打造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发展卢沟桥地区以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为核心的旅游新亮点。其中,卢沟桥畔的鹰山、岱王庙和大宁水库,都纳入了园博会景区的总体规划。对于鹰山、岱王  相似文献   

16.
刘小霞 《声屏世界》2008,(12):31-32
《水问》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全景记录中国水资源的纪录片,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继《故宫》《敦煌》等历史类纪录片之后,推出的第一部关于现实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它从危机、饮水、生态、利用、分配、治理、节水、文明等八个方面,八问中国之水,描述了中国水资源和水质的现状与问题,记录了中国最缺水地区人们的生活,展现全国各大城市生活中的节水困境,披露触目惊心的湖泊、河流污染调查结果,分析水危机出现的深层原因,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用水管水理念,力图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水和谐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袁丽 《湖北档案》2023,(12):13-15
<正>三峡工程是迄今人类治水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百年风雨,世纪梦圆。作为治理长江水患的关键性核心工程,它承载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书写了党带领人民实现大国治水的人间奇迹。根治长江水患千年祈盼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经湖北1062公里,占干流总长的1/6以上。但她也是一条桀骜不驯、洪灾频发的河流。据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18.
2000年3月,笔者在宁波一家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备受宁波人民关注的女青年江敏因患神经母细胞肿瘤医治无效去世,根据她生前将遗体捐赠给医学事业的愿望,遗体已移交宁波大学医学院。  相似文献   

19.
永定河是流经北京的最大河流,有"北京母亲河"之称。历史上永定河汛期洪水肆虐,裹挟泥沙,威胁京师安全。清代各朝皇帝均关注和积极治理永定河,馆藏军机处、宫中全宗档案中保存有大量相关档案史料。现将光绪年间治理永定河汛灾部分奏折、奏片、上谕编选刊出,内容包括永定河汛灾对京城及周边地区的破坏情况,官员治理永定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汪鹏 《报林求索》2009,(3):18-19
大别山脉与西部的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连绵千余公里,是中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据说在洪荒之世,它分出了天和地,分出了白天和黑夜,使万物生灵得以获得光明,由此得名大别山。2009年3月18日,一列时速25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在一片欢呼中,风驰电掣般穿行于大别山腹地,标志着中国快速铁路挺进大别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条路打通了自洪荒之世以来的中国版图上的天堑;这条路承载着革命老区人民的期待与梦想;这条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又一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