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真实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韵 《新闻界》2004,(4):60-61
新闻真实性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历久弥新的话题.因为它是一个贯穿于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并且随着新闻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闻实践的发展,对新闻真实性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新闻,与其说是一种新闻样式、新闻体裁,倒不如说是一种新闻操作的理念,是在操作上对新闻本质的回归或还原,即“它是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记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新鲜是新闻的生命,而写新闻要有新闻由头则是最起码的原则.因为,没有新闻由头的"本报讯"与其说它是新闻,倒不如说它是理论文章或工作报告更确切一些.新闻由头多种多样,而笔者则认为,"记者昨日获悉"不是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作为当前媒体新闻的一大热门品种,正被各家媒体主打着高举着。但如果我们问一句: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有什么不同?民生新闻的操作们恐怕很难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因为不少人从来就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些问题。只是拿它当做一个新招牌引人注意罢了。  相似文献   

5.
抓问题是解放军报的传统和优势,是解放军报的“名牌产品”。但是,有些作在写稿抓问题时走入误区:因为瞎抓而抓瞎,“放到篮里都是菜”;因为看不准而抓不准.捡了芝麻当西瓜。于是,“名牌产品”有了假冒伪劣,伪问题经常出现在来稿中。我们说一个问题是伪问题,意思是说.从新闻角度看,它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价值的甚至是有害的。新闻写作中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角度运用广泛,这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已不少。本文所要做的,是就新闻角度由什么构成和它的基本功能,做一点理论探讨。 现在讲新闻角度,较多的说法是“侧面”。有的新闻学辞书也把新闻角度表述为“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侧面”。这种情况姑谓之侧面论。侧面论的一个突出不足,是只讲到了事物的横向联系,而忽略了纵向联系。因为这样,就不能说明仰角度、俯角度等问题。侧面论也不能说明角度的“度”即角度的大与小,因为一个侧面并不必然比另一个侧面大或小。 那么,新闻角度究竟是什么?《新闻学大辞典》将新闻角度表…  相似文献   

7.
陈璟 《新闻知识》2007,(9):24-25
一、新闻编译的跨文化交际学解释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编译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信息传播,因为它和翻译行为联系在了一起。同时,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本转换,因为它和新闻活动密切相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论国际新闻编译的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 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的编译活动具有新闻和传播的二重性: 从新闻的角度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信息传播, 因为它和翻译行为联系在了一起; 从翻译的视角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本转换, 因为它和新闻活动密切相关。这样, 编译者就兼具新闻传播者和跨文化交流者的双重身份, 也就必然遵循跨文化传通的双重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遵重传播规律,调整新闻理念 调整并巩固新闻理念,使之成为一种惯性和行规,将来就不会因为一时一处的得失而放弃已有的努力,因为它有自己的专业性。关于新闻专业理念有4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 第一,关于新闻敏感。这个老话题说了很多年,但是新闻敏感的东西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好。  相似文献   

10.
陈光 《新闻前哨》2003,(10):13-14
我们都知道,新闻属于文化范畴,而文化这个概念又由科学和艺术两大基础组成。作为文化现象的新闻,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艺术呢? 关于新闻的基本属性,理论界多年来一直没有明确的表述。但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在实际新闻工作中,我们的报道总不能让读者感到满意,很大程度上是与新闻的根本属性不明确有关。  相似文献   

11.
岑杰昌 《今传媒》2009,(9):79-79
社会新闻,因为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事件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而其带给读者的,并不是单单满足了部分读者的猎奇或单纯的获知心理.更多的,应该是体现一个新闻事件内里的深层次涵义,让读者可以通过一个新闻获知其反映的现象和表达的意思,也就从而体现新闻的价值.而一则社会新闻的价值在哪里,读者、甚至乎社会对它的认同度有多少,都是新闻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因为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事件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而其带给读者的,并不是单单满足了部分读者的猎奇或单纯的获知心理。更多的,应该是体现一个新闻事件内里的深层次涵义.让读者可以通过一个新闻获知其反映的现象和表达的意思.从而也就体现出新闻的价值。而一则社会新闻的价值在哪里,读者、甚至于社会对它的认同度有多少,都是新闻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善忠 《新闻窗》2013,(1):90-91
我们应当知晓:这个世界上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在变,每一个时代正因为它的变化而极富特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时代感。而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特征,可谓是一个“策划”的时代。今天,我们无不体会了策划对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是如此的重要及如此的需要它。那么,人们每天离不开的新闻更是如此,好新闻尤其需要策划。所强调的是:我们策划的并非是新闻事件,那我们面对新闻事件发生时,所需要策划的就是我们的新闻文稿。  相似文献   

14.
写广播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中的经济新闻和科技新闻,免不了要和数字打交道,因为数字往往是一些新闻事实的佐证,也是传播者观察和报道新闻的一个观点,准确精当的数字在广播新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精确地为人们提供信息,体现广播传媒的特点,而且能够成为广播新闻中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面时波澜壮阔的电视改革,“新闻立台”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新闻立台”正从口号式的呐喊变成了媒体的实战演练。由此可见“新闻立台”从理念走向实践不仅艰难而县迫切。因为它不仅是新闻传播观念的变化,也是一个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全新理论问题;它不仅是媒体竞争的需要,也是新闻制作与传播技术的全面革命。这既是《“新闻立台”:由理念走向实践》一文的出发点及归宿,也是我们刊发此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策划方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新闻工作人员来说,做好一篇新闻策划则有更多的具体的要求和方法。有学者认为,“新闻策划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魔棒”,“策划是新闻的新增长点”。新闻策划是指采编人员为了更好地配置新闻资源、获得最佳新闻效果而在新闻活动中创造性地进行的精神劳动。它是对一个单体新闻事实或一组系列新闻,符合新闻规律的一种谋划,它可以是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预见性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易于逊 《视听界》2004,(2):87-87
准确是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从模糊评议的概念上理解,模糊评议似乎与新闻评议格格不入,而事实上新闻要求语言的准确性并不排斥模糊语言。因为语言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许多客观事物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而反映这些客观事物的语言必然是外延含糊的。新闻既然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而客观事物存在着模糊状态,我们的新闻语言就很难回避模糊语言,在众多新闻传媒中广播的一些特质决定了广播更应注意模糊语言的运用。以下仅就模糊语言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作一个浅析。一、使用模糊语言增强概括性中央电台获2001年度广播短消息一等奖的消息《浙江省率先为贫困农民筑起最低生活保障线》中一段“经过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可以称为新闻的世纪。而当论及新闻语言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撇开新闻语体。因为新闻语体是新闻语言的抽象体系,它能够指导新闻语言实践,更好地传达新闻信息,加强人们间的交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取决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的方向来自于新闻发现。如何从纷繁的客观事物中发现新闻,并迅速作出判断、报道,能否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是衡量一个记者对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和鉴别能力的试金石。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李普曼曾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  相似文献   

20.
一则新闻能否有很好的传播效果,并不一定是它的新闻要素齐备与否,而是它能用何种方法、在何种程度上吸引和打动受众。[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