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出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意义上是相通的,且和母文形体上有密切的联系,读音相同或相近。笔者试以“多”族字为例,把“多”族字分成具有“众多”义、“大”义、“厚”义、“移动”义等的几组字,论证这些字与其母文“多”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2.
据形、音、义皆备的、具有分化孳乳能力的母文表义这一思路,把《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60几个“奄”族字加以剖析,分成具有“大”义、“覆盖、蔽藏”义、“覆盖、遮蔽、盛装物体的东西”义、“相及、相合、比长短”义、“不明、黑、污浊、肮脏”义、“疲乏、病”义、“急遽、忽然”义、“不奢侈”义这几组同一母文(右文)而古音相同、相近,意义相通的字,简析这些字的意义与其母文及其外化符号有密切的关系,并把《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这60几个“奄”族字与母文的关系用表示意于文末。  相似文献   

3.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出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音义上相通的,并且和母文形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通过对"交"族字的分析,探讨"交"作为母文在音义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出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字形上有密切的联系,在意义上是相通的,读音上是相同或相近的.本文根据这一理论,对<说文解字>中从"勺"得声的20个字分成六组,试析这些字与其母文"勺"字的引中关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分析、论证了《说文解字》所收录的“敫”族字,并证明这些字是在母文的基础上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  相似文献   

6.
一系列意义相对单一的孳乳字是在母文形、音、义的基础上,先后加注与母文特定意义相关的类属标志而形成的,其意义与母文有亲属关系。据此,笔者将《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收录的16个"兑"族字和《汉语大字典》中4个以"兑"为声符的字加以剖析,分列成具有"谈说、游说"义、"分析、分离"义、"悦服、愉悦"义、"通达、蹊径"义、"锋利"义等几组同一母文、古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的字,论证这些孳乳字的意义与母文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汉字字族理论,从分析考释《说文解字》中以“果”为声符的十三个字与“果”的声义关系,认为它们在字形上有共同的发生源,读音相同或相近,所记录词义同出一源,是一组以“果”为母文的同族字。  相似文献   

8.
孔凡秋 《文教资料》2012,(19):34-35
本文据《王国维遗书》所附形声字谱系表,选取"方"字一族为探讨对象,依蔡永贵老师字族理论,以"方"字为母文,"方"义为义核,对"方"族字意义做一番梳理,归纳其族类意义:一是木柄义,一是四方义。  相似文献   

9.
"圭"族字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以“圭”为母文的70个族字为分析对象,依据母文表意将这些字分为7个意义组,分别是:具有“上圆下方、上尖下方”义;与“土地”相关义;“高、大”义;“深、洼、空”义;与“玉”相关义;“美、好”义;“不好、不正”义。并论析这些族字在词义引申推动下分化孳乳的规律,以及母文“圭”和以“圭”为母文的族字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为古今探求同族字的目的提供旁证。  相似文献   

10.
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剖析了《说文解字》所收录的婴、缨、瘿、瘿、鹦、嘤、樱7个“婴“族字,写成了《试析“婴“及〈说文解字〉中的“婴“族字》一文,发表在《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上。在此基础上,本文补析、论证《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说文解字》以外的璎、巊、撄、孾、孆、蠳、瀴等22个“婴“族字,论证它们是以本义“妇女戴的颈饰“或特定引申义“环绕、缠绕(于颈)“、“小、弱“的“婴“为母文,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如“玉“、“山“、“手“、“子“、“女“、“虫“、“水“等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并把这些“婴“族字与母文的关系用表示意于文末。  相似文献   

11.
丁玲的创作,就是通过对女性心路的言说来书写自己的情感之路,不管是早期的“激情言说”,还是后期的“默默倾诉”,都是她的女性意识在社会挤压之下的情感流露。本文就是从丁玲女性情感的曲折发展对她文本中的女性化写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桥》作为废名的代表作之一,是典型的诗化小说,文风清丽,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与美学价值。但细品此文,不难发现在“美”的背后隐含着一些“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是主人公含蓄隐忍的情感,是作者无可奈何的心境,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唯美,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沧桑感。本文结合作者生平经历,采用作品中人物与现实中人物对比的方法,从景物悲剧美、人物悲剧美两方面探讨《桥》的悲剧美,挖掘其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三国史记》记载了高句丽于氏的相关事迹,从对于氏两次婚姻的解读可知,高句丽王室存在着与不同部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通婚的状况,其民族在婚姻关系方面保留着原始的“蒸报”制,“兄死妻嫂”、女性改嫁均未受歧视。从对于氏家庭关系的解读来看,高句丽民族在原始婚俗的影响下,从王室贵族到平民百姓,存在着一夫多妻的家庭模式,王室家庭在一夫多妻的环境下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纵观于氏的一生辅佐三代国王,其在男权社会有一定的政治权利,说明高句丽女性并未被排斥于权力核心之外,总体反映出其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采用了外貌、语言、行动等古典小说习见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具有类型化的特点。“义”是个道德范畴,也是小说中人物性格的要素,把“义”和人物塑造的方法结合起来就能发现“义”对人物刻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女导演的出现使中国的银幕上出现了女性微弱的声音。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男权文化的过于凝滞,后现代对主体性的消解和愈演愈烈的消费文化更使女性电影的发展遭遇一系列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逻辑混乱的情节设置;回归传统的人物塑造;模糊不清的叙事视角。在这种迷途中创作的女性电影,“女性”又一次成为被放逐的主角。女性电影的困境折射出女性生存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大众由来已久的男权思想,为女性电影的发展提供一个宽容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解放"系列中,巴金《寒夜》中的曾树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拟就曾树生作为时代新女性在家国皆乱的黑暗时代所展现的女性意识觉醒进行分析,探讨其冲破封建文化藩篱、保持自己独立人格和思想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7.
“爰”在甲骨文中作 ,上 为甲人之手,下 为乙人之手,中/乃一棍状物。其本义当为援引。约在西周时,其拉引、援助之义便另加一义符写作“援”来表示,“爰”义则趋虚化。唐兰将本为“哥”字之金文岛误为“爰”字,不妥。“爰”作实词时主要意为“迁移”,犹“曰”和“到”,作虚词时主要用为介词、代词、连词和助词。  相似文献   

18.
冰心的新“良妻贤母主义”的内涵及体现出的对中国传统女性意识的部分趋同和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真实地表现出在新旧思想交替、碰撞的“五四”时期,我国女性意识不断嬗变与发展前进的历程。文章从婚姻家庭观念、女性主体意识及文体意识三个角度,论述了冰心独具时代色彩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英国现代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征西大将军》(The King’s General)是一部战争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杜穆里埃巧妙地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独立、坚强、勇敢和聪慧的女性——昂纳·哈利斯。该文分析和探讨了昂纳的个性和人格魅力,阐释了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韩愈作品以及汉、唐典籍中“师”“学”并用而不互代,“师”与“学”存在着词义的差异。结合对《师说》文意、语境的分析可知,“吾师道也”句中的“师”,不应当注释为“学习”,而应训为“以……为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