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安徽省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导产业培育和选择是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和区域经济起飞的关键,但它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针对安徽省的实际情况,构造了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依据此指标体系,对安徽省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兴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兴主导产业培育和选择是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和区域经济起飞的关键 ,但它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分析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选择新兴主导产业的重要性 ,从不同方面探讨了选择新兴主导产业的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21世纪镇江主导产业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镇江市主导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在符合主导产业选择原则的条件下,运用了以多元统计为主结合层次分析的方法,同时在合理确立评价主导产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了以电子信息业、新材料业和食品 业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镇江市21世纪的主导产业,并对所选出的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借鉴经典理论入手,分析了一个地区因其经济成长阶段及在全国工业化进程中所处位置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特殊要求,从人口规模、产业群与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主导产业选择与现有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地区与其所处区域经济系统问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区域主导产业有着明显的前向、后向和旁侧关联效应,对其他产业起着主导和驱动的作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综合评价其发展绩效对于衡量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以及产业分工体系的合理性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围绕如何评价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绩效这一问题,本研究分析和探讨了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运用,并通过改进的AHP-FCE综合评价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主导产业发展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要素所构成的复合巨系统,具有区域性、复杂性、非线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因此,在对河北省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中要综合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既要考虑其普遍性特点,又要结合省情特点及发展规律,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省可持续发展做出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主旨是围绕主导产业的选择,建立起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各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系统。可以通过收入弹性、区位商、增长率、比较生产率等指标在内的海洋主导产业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对唐山市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实证研究。目前唐山市应从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出发,把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化工业作为海洋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根据对山东省主导产业选择指标的计算和有关分析,目前山东省产业结构发展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过渡阶段,应选择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电子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工业和建筑业作为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河北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但河北省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把构成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项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对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分析,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探讨甘肃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相互经济关系,阐释了县域优势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提出了合理选择与发展县域优势主导产业的对策,以期推动河西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跨国公司制造业垂直分离理论进行梳理,并剖析目前国外对垂直分离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必须顺应跨国公司制造业的垂直分离,重视产业的本土化,优先发展产业集群,重视企业自主品牌的创建等。  相似文献   

12.
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不同传媒产业形态之间的融合提供了工具前提。传媒产业融合的发展还受到受众需求、社会生活转型、传媒市场发展、传媒规制改革的推动等情况的影响,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传媒产业融合是整个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产业的业态融合与资源融合是目前传媒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13.
衡阳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蔡伦造纸;有哲学思想五百年来第一人王船山;有文明奥区天下南岳;有远近闻名的衡州窑……可谓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特色突出,文化资源丰富。在当今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国际发展潮流下,如何发挥好这一宝贵文化资源,把资源发展成产业,便是衡阳重新崛起的重要战略手段。  相似文献   

14.
A good reliability management (RM) and education system is a key factor for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in 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is paper, how to construct a good RM system is discussed, and how to practise it efficiently. Also, the contribution of RM to TQM is explained. The RM consists of reliability policy, maintenance programme of equipment, optimization of equipment reliability, continuous effort for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small-group activity to enhance reliability, reliability educ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for reliability, company organization for reliability, etc. A typical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RM is presente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a goo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hould have a sound RM. Also, to have excellent TQM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a good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 system and a good quality engineering (QE) system in addition to a good RM system. The relationships of RM, SPC and QE for TQM are also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5.
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民工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并不是永远都可以得到满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而在我国的特定条件下则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民工荒”。因此,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因势利导地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农民工向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文中阐述了SARS给建筑密度、窗洞口、管道、建材、设备、规范各方面带来的冲击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西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在广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产值迅速增长,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而广西的高职院校与此对接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因此,广西高职应当及时正确认识这一现状,加快与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对接,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的重点,因此优先发展,积极扶持该产业则成为了发达国家的共识。近年,随着高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已经成为了区域内的经济支柱,创造着良好的区域经济价值,同时也带动了产业所在区的劳动力发展。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政府失灵等。因此,提高完善高新产业的发展,必须通过借鉴和创新,赢得制度优势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2001-2010年文化产业效率进行了测评,得出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效率平均值比较低,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效率有待于提高。最后对于提高我国文化产业效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湘西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必须以文化创意的视角去审视文化产业,使“文化”与“经济”、“科技”相结合。对湘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有利于把民族文化从传统的、单一的保护提升到文化创意的层面上来,有利于加快湘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