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交历来是国际关系中解决国际冲突与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要内容,然而,一国外交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美国外交就是一个曲型,它先后经历了美元、大棒外交、冷战外交。当前,美国正大力施展信息外交,推行与传统霸权意义不同的信息霸权,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信息网络作为美国外次活动的“新手段”;二是把住处交作为美国外交的“新内容”;三是以信息为杀手锏,推行“软霸权”。这是美国国家战略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征兆,促使美国外交转变的根本因素是当今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在及因此而形成的经济全球化,重视研究美国新霸权的特点,对制定中国的国家战略,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试论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成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外交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在推进联合国外交上的稳健务实、在建立国际新秩序观上的与时俱进,中国政府努力实现中国内政外交的建设性互动,追求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的综合平衡,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乔志忠 《集宁师专学报》2005,27(3):20-23,37
2005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这个孕育于反法西斯战争年代,主要由美国发起,苏联、英国、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同意组建的国际组织,已经发展为当代世界代表性最广、权威性最高、活动范围和影响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对“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1)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因素,联合国本应起到的作用仍未充分发挥出来,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宗旨和任务还远未实现。本文着重分析联合国建立的原因,联合国在当代世界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并认识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台湾“银弹外交”扫描韦实近年来,台湾当局为“拓展国际生存空间”,不惜拨巨款大搞“金钱外交”。拟花10亿美元买联合国“会籍”不久前,台湾当局向联合国表示,愿意向联合国提供10亿美元,作为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基金,条件是要让它获得“联合国会员资格”。西方报...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联合国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全方位作用.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多重的身份,使得中国的联合国外交在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鲜明的特点.不仅使中国获得广阔的国际政治经济空间,推动了中国对外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助于树立起建设性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但是,在参与意愿、能力、经验和客观现实等方面,中国联合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着阻碍.  相似文献   

6.
“诗赋外交”是指在外交场合通过“赋诗言志”表达立场、传递信息的一种外交话语方式.它兴盛于春秋时期,传承千载,直到今天依旧发挥着它独特的外交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外交场合经常“赋诗言志”,彰显中国“诗赋外交”的魅力,可谓当代中国“诗赋外交”的典范.本文从外交风格、情感沟通、语言感染力、文化影响等四个方面阐述其“赋诗言志”的外交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升温,依据《联合国宪章》赋予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重要责任,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多项决议,决议确立的"外交努力与制裁"双轨并行模式有助于协调主要大国立场,敦促伊朗加大核计划透明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决议制裁色彩的不断加深和国际社会对伊朗核活动性质认知存在差异,安理会决议的不足之处也将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组织的发展以及国际组织对国家事务介入的加深,国家主权与国际组织的权利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际组织中的大国作用、国家主权的让渡等等.但是由于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努力协调这些冲突.寻求国际组织中各成员的平等关系,以及国际组织成员国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这些协调使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迅速崛起给很多国家带来了不安以至于催生了各种名目的“中国威胁论”。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新理念,正式而高调地向世界表达了中国外交的诚意。几年来中国在“和谐世界”建设中外交成就显著,但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及文明冲突等存在,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充满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成立至今已整整半个世纪了。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最重要和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秉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为宗旨,在维护和平、缓解冲突、促进发展和推动合作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  相似文献   

11.
美国环境外交:发展、动因和手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美国外交日程中的重要问题,环境外交在美国外交决策中的影响也愈发明显,并从多方面折射出了美国与发展中国家及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美国政府和国内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美国努力与他国合作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和防止地球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美国所施行的环境外交是建立在捍卫本国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起着扩大其国际影响并巩固其全球地位的作用.美国奥巴马新政府将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回归到多边主义轨道上来,并将会对其他国家进行环境外交施压.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大学     
联合国大学是联合国范围内的一个独立的学术机构。1969年,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缅甸人)提议要建立一所以促进政治与文化方面的国际了解为其主要职能的“真正的国际性和致力于实现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和平与进步目标的大学”,1972年的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成立联合国大学的决议。经过三年筹建,联合国大学于1975年9月开课。联合国大学的研究和学习计划包括:和平、安全、解决冲突的办法、科学、技术、全球能源体制、  相似文献   

13.
英国与西欧的关系是丘吉尔“三环外交”中的重要环节。在战后较长的时期里.“三环外交”成为英国外交主调。这一外交方针是英国基于战后世界体制的现状而确立起来的。英国借助英帝国和英联邦、英美特殊关系与欧洲三者,确立英国在国际关系中适当、正确的地位。三环外交中,欧洲居于末位,然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欧洲的发展,国际一体化的加强等各方面原因.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改变其对欧洲的方针政策.当代国际社会关系中.英国与西欧的关系也变得颇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国际妇女年的由来1972年,在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24届会议上,一些成员国和非政府组织提出:鉴于联合国其它几个国际年,如国际争取人权年、教育年、人口年等在实现各自有关的斗争目标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联合国确定1975年为“国际妇女年”,...  相似文献   

15.
1. 什么是“联合国妇女年”? 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1975年为“国际妇女年”,以便回顾和评价联合国成立以来在争取提高妇女地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努力促进男女平等,确保妇女充分参与本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民主党上台以来,其对外政策前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起初鸠山政府致力于建立“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关系”,积极倡导“东亚共同体”,推行重视亚洲的外交.但这种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寻求日美“对等”的外交努力,最终遭遇失败.菅直人上台后,开始推行“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重归对美“协调”路线,极力修复和深化日美同盟关系.野田当政后,走“彻底的现实主义”之路,称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基轴中的基轴”,进一步向重视日美同盟方向发展,并且“联美遏华”倾向明显.民主党主政下的日本外交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环境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议题之一。尼克松政府通过北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国际组织,围绕环境监管、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主题进行外交活动。尼克松的环境外交体现出其先行一步的外交构想和具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催生了全球治理。要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主权国家、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等各种行为体共同参与。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了新的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有自身的动因,即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世界治理中互有优势与缺陷,只有加强合作,实行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全球问题的善治。但是,日益兴起的非政府组织逐渐对联合国构成了挑战,致使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因此需要妥善处理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对待双方的合作,国际社会的多重角色与因素应对之采取鼓励引导的政策,对待二者的矛盾,应采取多方协调、沟通、弥补分歧、消除冲突。  相似文献   

19.
《集宁师专学报》2016,(3):64-68
首脑外交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直接参与的外交活动,其在处理国际危机与冲突,推动国家间在经贸、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方面卓有成效,已经成为当今各国政府外交实践的重要内容。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是首脑外交大获成功的重要范例。展开对此次危机化解模式的研究,对于处理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一贯十分重视开展联合国外交.战后初期,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以重返国际社会为主要目标.加入联合国后,日本开始借助联合国提高国际地位和增大国际影响力,但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严重从属于对美外交,缺乏独立自主性.冷战后,甘本的联合国外交被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重要台阶,而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日本外交战略的最核心目标.为此,日本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并借机两度向"入常"目标发起冲击."入常"是日本既定国策,在短期难圆"入常梦"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最现实的选择是先谋求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在日本多元化外交战略中强化联合国外交的基础,从而为最终实现"入常"目标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