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风浪影响下的集装箱船航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集装箱船航速,减少油耗,在考虑风浪干扰的基础上,根据船舶航行中的功率关系,建立船舶减速模型。该模型能够计算出在不同风浪条件下船体所受风、浪干扰力以及船舶减速幅度。将建立的减速模型与现有的拟合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来自船舶正横前和正横后的风浪合力对船舶航行起到阻碍作用。当风浪来自船舶正横前时船舶降速的幅度较大;当风浪来自船舶正横后时船舶降速幅度较小;船舶降速幅度在相同风浪条件下会随着航速的增大而减小。建立的减速模型比拟合模型更具有适用性,利用建立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出在风浪影响下船舶的减速幅度。  相似文献   

2.
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除了要考虑船舶安全以外.还要考虑船舶的失速问题。文章介绍了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失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合理的失速计算方法,使大风浪中失速计算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大风浪中的船舶操纵是指风力在七、八级以上时的航行操纵。在航行中,船舶遇到狂风巨浪,由于风浪的袭击,如果船舶操纵不当,可能使船体变形,船壳破裂,折断或出现主机故障,甚至发生倾复等严重事故。但我们只要有充分准备,如保持主机运转正常、船舶稳性  相似文献   

4.
为较客观地评价集装箱船在大风浪中航行的安全问题,需要解决安全评价过程中指标因素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确定"人—船—环境—管理"集装箱船大风浪航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云模型的安全评价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实现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的相互转换,有效减弱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过度干扰,显著提高安全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在大风浪中船舶避免发生横向谐摇的图谱、表册和计算机程序。利用本资料可以解决:当船舶在配载时,应控制GM值于何范围,可使船舶在预定航区遭遇大风浪时,能避免发生谐摇;或者,当船速和航向取什么数值时,可使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既能避开谐摇区,又可获得较佳航速和航向。使用本资料解决以上问题时,不必进行复杂计算,因而方便、迅速、实用。  相似文献   

6.
集装箱船舶的船体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剪切强度、屈曲强度和疲劳强度等特点.然而,船舶在装卸货物和大风浪航行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船体结构强度问题不可能在船舶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完全解决.集装箱船舶结构状态监测与评估系统是用于监测与评估集装箱船在实际营运操作过程中结构状态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显示船舶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试图为船体结构的安全性提供必要的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单船营运能效,提出一种考虑不规则风浪影响的最小油耗航速定量计算模型.首先进行航段划分,获取海况数据;然后通过增加航行功率修正船舶失速的方法,构建考虑风浪影响的单位时间油耗模型;最后以每航段航速为决策变量,建立最小油耗航速非线性优化模型.考虑到实船应用中最小油耗航速优化算法需具有快速寻找全局最优解的特点,设计初始值算法.以实船某航次运营为例进行了油耗及最小油耗航速计算,结果显示:每海里油耗模型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与不考虑不规则风浪影响的计算模型(平均航速)相比较,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油耗减少了1%,节能效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8.
从定义上分析了以“Pp=Cn3p”表征船舶航行工况所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以螺旋桨推进特性表征海洋运输商船的航行工况时,应明确定义其中反映各航行工况变化的标志性变量——螺旋桨转矩系数。同时指出了在大风浪中航行桨叶偶尔露出水面这一特殊工况时,其中标志性变量应是螺旋桨直径参数。  相似文献   

9.
风浪对洪泽湖区航行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和研究洪泽湖区最近10多年的船舶事故原因和有关因素的基础上,明确引起洪泽湖区船舶事故的主要因素是风浪.根据湖区的环境因素,综合计算在正常水位条件下5个风级、8个方位的波浪情况,由此可清楚地了解船舶在湖区内遭遇不同风级作用时的波浪要素,并结合航线方向计算洪泽湖区航行船舶遭受风浪时的几种摇摆运动形式,进而对船舶事故进行分析,为船舶安全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鉴于恶劣海况将引起船舶失速、剧烈横摇甚至倾覆,为避开恶劣海况区域,提出一种考虑复杂气象变化的智能船舶动态航线规划方法。通过改进A*算法的启发式函数,将风、浪对船舶失速的影响加入路径代价值的估算中,进而规划出一条避开恶劣海况的动态航线。跨北大西洋的航线规划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动态航线规划方法可以将船舶的跨洋航行时间缩短18.17%,并且能有效地避开风浪较大的危险海域。运用该动态航线规划方法能缩短船舶航行时间,节约航行成本,提高航运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使船舶在多船避让环境下适应航行环境的变化并自动复航,提出基于动态分阶势场法的船舶自动避碰系统。该系统基于动态势场避障规划算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量化船舶碰撞危险度;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确定本船在不同会遇局面下的避让行动,并据此对斥力势函数进行调整。该系统将本船的避碰过程划分为航迹保持、避让和复航3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构建动态分阶势场;利用动态分阶势场法对船舶的航行环境进行建模,进而生成恰当的航向指令;利用自动舵产生舵角指令控制船舶完成避让、复航和航迹保持。仿真结果表明:该自动避碰系统可以引导船舶完成既定的避让行动,并能使船舶在安全会遇距离上驶过;该系统可以适应航行环境的变化,且具备航迹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用模拟计算方法,利用编制的能在各类微机上应用的程序文本,对船舶操纵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将其结果同“绿山”、“育青”两船实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本程序可将船、桨、舵有关尺度作为输入参数,通过模拟计算得到各操纵性指标,进而实现能在船舶初步设计阶段就可对操纵性进行预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ISM规则的实施将严重影响现行海事法 ,特别是船舶适航规范方面。规则扩大了适航概念 ,将船舶安全管理作为船舶适航和船员技能的组成部分 ,新的适航概念的引入必将对承运人的适航义务认定产生重大影响。依据ISM规则 ,承运人谨慎处理的义务有被重新认定之趋势 ,对于未按照ISM规则标准经营船舶的承运人 ,法院极有可能判定他未尽适航之责或未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整个航道系统的通过能力,避免航道资源闲置浪费,在NaSch模型的基础上制定船舶追越和对遇规则,建立可变道的双向航道船舶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模拟允许变道和禁止变道两种情况下的船舶交通流,得出船舶流量、平均航速与船舶到达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允许变道可以在不影响交通秩序的前提下有效增加整个航道系统的船舶流量和平均航速:当航道船舶交通流较为密集时,允许变道可以明显增加船舶流量;当航道船舶交通流较为稀疏时,允许变道可以明显增加平均航速。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最短避碰距离和碰撞危险度的避碰决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采用船舶领域进行避碰决策时选用的船舶领域多仅适用于一定水域,且选用的船舶领域模型与碰撞危险度模型考虑的因素不一致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四元船舶领域的碰撞危险度模糊评价模型。为解决采用最短避碰距离作为目标函数进行避碰决策时未考虑航迹偏差以及时间偏差等因素,以及根据所得的避碰参数采取的避碰措施并不能使总航程最短的问题,提出以航迹偏差、时间偏差和总航程作为目标函数的最短避碰路径模型。在综合考虑船舶领域、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负责航行值班的高级船员的主观意识的情况下,应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规划出最优的避碰路径。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获得最优避碰路径,满足海上航行避碰要求。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新闻报道畸变现象及产生原因的社会学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报道的畸变现象进行了论述:暴力化、色情化、失实报道屡见不鲜、恶炒新闻层出不穷、锦标主义、以成败论英雄的陋习常见、地方沙文主义色彩日益严重等等。并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透析,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媒体从业人员素质的匮乏、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众文化娱乐性的推波助澜、体育报道远离政治规范孕育畸变土壤等。  相似文献   

17.
为使邮船船型方案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有更好的经济性,充分考虑邮船运输自身的特点,从经济、客户、企业、环境等方面建立邮船船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三亚至东南亚地区的邮船航线为例设立初选船型方案,结合CRITIC法和TOPSIS法对一系列船型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选出综合表现最好的邮船船型方案。这种方法使邮船船型的选择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船舶交通安全,避免海损事故,对航行危险度进行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影响船舶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往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和数学工具的完善,本文提出用航行危险度进行评估船舶交通安全,首先分析了影响航行安全诸因素,并对其进行定量化,最后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评价船舶航行危险度的模型。本文所研究的航道航行危险度,是指用于评价各种类型船舶在某一水域、航道中危险程度及可能性的大小。航行危险度是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ScanSAR图像舰船目标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ScanSAR图像舰船目标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周期性局部亮度变换技术降低了Scalloping效应对舰船检测的影响,在ScanSAR图像拼接前进行基于OpenMP的改进的双参数CFAR舰船目标检测,不仅避免了拼缝对舰船检测造成的巨大影响,而且极大地缩短了舰船检测的时间,提高了舰船检测的时效性,最后通过图像后处理从拼接后的ScanSAR图像中得到最终的检测结果.对15幅ScanSAR图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检测性能的同时,检测的时效性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因各种因素导致海生物粘附船体的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船体阻力变化和影响船机桨匹配的问题。笔者从多方面提出了在轮机实际管理中保养维修的方法,可供轮机管理人员、机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