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十多年的教学探索实践中,笔者总结并采取"三评+四改+一赏"五步评改法,班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三评"指家长(家人)或教师评、同学评及最后的教师评;"四改"指学生在不同的时机对习作的四次修改;"一赏"则是指  相似文献   

2.
陈晨 《班主任》2014,(9):14-16
笔者曾在校同看到如下一幕:运动会结束后,一位教师正在整理器材,看到跑道上有一群男生经过,便喊道:“你们几个同学过来帮忙收拾一下!”没想到那些学生充耳不闻继续前行,这时另一位教师喊道:“某某、某某、某某……你们过来帮老师收拾一下!”神奇的是,这群学生加快脚步赶过来帮忙。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观摩课堂教学时,常常遇到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某某一词有什么作用?某某一词有什么好处?某某句子的作用是什么?某某句子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等等。对这类问题,学生的回答常常不尽如人意。我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不是不会,而主要是不知从何处着手,因为提问过于笼统。如果教师把问题细化,变笼统为具体,一一提问,让学生按顺序回答,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作答。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的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多年的教育工作中体会到班主任应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学生与科任教师,班干部与同学四种关系,就能把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高职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语种选择,笔者对武汉市三所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进行随堂听课,与师生访谈。以Krashen的二语习理论为依据,得出结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班级学风来选择恰当的英语—母语比例,同时,在使用英语授课时其难度只能"稍稍高于"学生现有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的工作在学校教育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从多年的教育工作中体会到班主任应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学生与科任教师、班干部与同学四种关系 ,就能把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7.
孙霞 《辽宁教育》2013,(9X):78-78
<正>"问题学生"是班主任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经常听到他们在办公室说:"我们班级的某某就是个‘问题学生’,真让我挠头……""某某同学的学习习惯真是不好"确实,"问题学生"影响着整个班级的风貌,甚至影响着整个学  相似文献   

8.
焦利明 《考试周刊》2010,(31):169-170
"地理概念不清"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线教师,尤其是高三地理教师在班级试卷分析时经常指出的学生试题错误的主要原因,为此教师总是采取各自相应的策略,无不尽其所能。地理概念的教学值得我们不断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我在批改学生的日记中,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张老师,在我们的班级中,很多同学觉得英语老师太严格了,让我们受不了。所以我们在某某同学的提议下,愿意每人出3元钱,请以前任教的老师来教学英语,而且这一提议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欢迎,就连班级中平时最节省的某某  相似文献   

10.
从一份课外阅读调查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笔者在某高中高一两个班级中,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学生课外阅读动机呈现多样化,诸多因素影响学生的阅读取向,主要表现为媒体炒作、教师影响、个人兴趣、家庭影响、同学推荐(群体影响)等几方面。这与前几年学生课外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就班级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的情况要多与科任教师交流。一是主动与科任教师交流,互通情况,研究问题,确定方向,讨论措施,制定计划,共同管理好班级。比如在制定班工作计划时,主动征求科任老师的意见。二是经常向科任教师征求意见,倾听科任教师对班风、学风建设的合理意见、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及个别学生的教育对策。课间可以聊些学生的情况,假如有的科任老师抱怨班上孩子上课不听话,违反纪律等,你可以提出自己准备怎样教育这样的学生,或者一起想办法。三是热情地邀请科任教师参加班级活动,特别是一些联谊活动,使师生增加感情,沟通思想。四是科任老师有困难或身体不舒服时,可引导学生送上问候,或者预先跟学生说:某某老师不舒服,大家要体谅他。五是班主任要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教育学生尊敬科任教师,听从科任教师的指导。六是利用茶余饭后、课前课后,把学生对科任教师的赞誉与不满反馈给科任教师,通过沟通,赢得科任教师的支持与配合。  相似文献   

12.
李歆瑶  张雷 《全球教育展望》2013,(1):121-128,52
本研究探讨了教师严厉对学生问题行为(包括攻击和退缩行为)、班级气氛(包括同学友爱和班级秩序)和学生自感社交能力关系的影响。通过同伴提名法和自陈量表法对4654名初中生以及82位班主任进行了测量。多层分析结果显示,教师严厉可以增强攻击行为、同学友爱、班级秩序与自感社交能力的正向关系,减弱退缩行为与自感社交能力的负向关系。说明教师严厉对学生社会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调节作用。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每当新学期开始,一些教师总要接手新的班级,面对一张张陌生而又可爱的笑脸,有的老师常常这样叫学生:"你""那位女同学""戴眼镜的男同学""第三排第四桌的同学"等。如此点名,被点的学生总感到有些不爽,有些别扭,个别调皮的学生甚至不理不睬,不予回应——“老师又不认识我!”  相似文献   

14.
高效课堂需要让所有学生都发自内心地"倾听"。一次听"认识秒"这课,整堂课学生身上散发出来的认真劲儿让我记忆犹新。当教师讲授时,学生的眼睛专注地看着教师;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大家或转身、或侧身,都看着回答问题的同学,并认认真真地听;当小组讨论时,组员们个个趴在桌上,头挨着头、踮起脚尖,时而点头时而摆手……这些可是一年级的小不点儿们,上课怎么这么认真听讲?在我的印象中,一年级的小孩子容易在课堂上走神,更别提认真听同学回答了。  相似文献   

15.
王守强 《语文知识》2016,(21):49-51
如何提高中学生作文的评价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作文核心素养?基于中学生作文评价,我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二年级525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关于老师是如何指导写作的,73.5%的学生选择"教师主讲写作要求及方法指导,学生倾听",19.6%的学生选择"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写作心得",6.9%的学生选择"教师很少指导写作,多数情况是品读优秀范文"。  相似文献   

16.
汪翎 《广西教育》2009,(17):43-43
一、案例简述及问题分析 某生属于典型的问题学生:追求名牌,爱攀比,常欺负班上的同学,与不良社会青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因严重不良行为被公安机关教育;从不参加班级活动,学习成绩不理想,除语文及格外,其他科目全部亮"红灯",班上的同学对他望而生畏。对教师态度敌视, 教师找他谈心,他从不回答,面无表情,听完就离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和形式多样化,课堂气氛显得活跃与轻松。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教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会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学生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相似文献   

18.
科任教师是班级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只有通力合作,处理好与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团结协作,才能够调动班级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或思想上拖着班级的后腿,我们常常把这部分同学称为"后进生"。由于这部分同学是后进生,在很多时候总得不到老师的青睐,经常遭受到其他同学的冷嘲热讽,所以他们就认为自己即使有了进步也得不到别人的一丝肯定,进步不进步也就不重要了。  相似文献   

20.
万分的羞愧     
程仲 《教育文汇》2009,(7):30-31
期中考试前,我召开了一次班级授课教师座谈会。淡及班级情况,老师们感到最可气而又最无奈的,就是考试抄袭问题。其一,偷看试卷。想抄袭前面学生的答案时,个头够高的学生就伸长脖子,眼光越过前排座位同学的肩膀直抵试卷。那眼光,简直有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的功夫。想抄袭左右同学答案时,他们就以手支头向左向右偏过脸来做思考状,把人家的答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