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1+1”     
放学路上。小雨:(闷闷不乐地拿着刚发下来的卷子)真烦,今天又要写作文!我:(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是吗?写什么啊?小雨:(看了看卷子)《我的"1+1"》。我:(满脸疑惑)《我的"1+1"》?小雨:(合上卷子)对啊!嗯……《我的"1+  相似文献   

2.
“所”字结构是古代汉语一个重要的结构形式,在通常情况下,“所”字结构主要有如下两种表现形态。一、“所+动”式。例:①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②寻向所志。(《桃花源记》)③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所十动”式的结构中,有时动词虽同,但所涉及的对象不同。如:④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殽之战》)⑤诚欲往来言所闻。(《答书中立论师道书》)⑨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⑦袁曰:“然,固有所闻”。《(谭嗣同》)。④“闻”涉及的对象是“劳师以袭远”,故“所闻”义为“听说劳师以袭远这种事情”。⑤“闻”涉及的对象是“为文之道”;“所闻”义为“懂得的这方面的道理”。⑥“闻”涉及  相似文献   

3.
教材(指六年制重点中学《代数》第三册)P83第24(2)题:在(1+x)~3+(1+x)~4+…+(1+x)~(n+2)的展开式中,求含x~2项的系数。同学们解到C_3~2+C_4~2+…+C_n~2+2这一结果就认为做完了。我引导同学联想已做过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法教学中,比况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常规比况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比况助词(Y)附着在其他词语(X)后面一起组成的X+Y式,简写为XY;一种是比况助词与摹状喻词(S)搭配使用组成的S+X+Y式,简写为SXY。如:①淑贞,一朵柳花(X)似的(Y),飘坠进她情感的园地里。(冰心《相片》)②天是蓝得可爱,仿佛(S)一汪水(X)似的(Y),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朱自清《歌声》)常规比况结构的特点是,在对同一对象进行陈述、描写,或对同一中心词进行修饰时,比况结构一次只使用一个,或XY式,或SXY式,即只用一个摹状喻词(如果有“S”的话)、一个比况助…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就有人撰文,指责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文题结构不当,语意不明。新版《朱德选集》改此题为《回忆我的母亲》。新版教材也作了相应的改动。其实,这大可不必。作为题目,似乎不必套用现成的语法公式。《母亲的回忆》作为传统教材,已教育了几代人,是一篇在人民头脑中生了根的作品,轻率地采取如此简单的处理方式,再加上有一些说三道四的文章作背景,势必要造成较大的思想混乱。《母亲的回忆》是一个省略介词的定中式(定语+中心词)偏正关系的短语。这样的例子在当今诗文中尤其是跳跃性很大的诗文题目中比比皆是。如:《基辅的怀念》(《药眠散文选》)、《蜜蜂的赞美》(《秦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现代外语》1982年第2期发表。《As+V-ing结构初探》一文,引起一些反响,这正是笔者抛砖引玉之目的。何桂金同志《也谈As+V-ing结构》一文(以下简称《何文》)在同刊第4期发表、《何文》虽提出一些使人获益匪浅的高见,但笔者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史记》和《世说新语》中的名量结构后发现:《史记》中"数+量+名"结构用例比"名+数+量"结构少,而《世说新语》中"数+量+名"结构用例比"名+数+量"结构多。  相似文献   

8.
心里话     
.我是《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忠实读者,虽然我只读了两期,可它那生动有趣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使我更加喜爱数学了,并让我初步懂得了学好数学的定理: 几何+代数+初中生数学学习~成功. (徐州铁路一中初一(4)班孙小更) .进中学以来,接触的第一本杂志就是贵刊,我深深地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真是令人爱不释手. (南京十三中初一(4)班朱丹丹) .我是贵刊的新读者,自从看了这本刊物以后,给我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帮助,这本刊物就像是我新交的朋友. (广西恭城栗木矿中初一(120)班蒋宇) .自从我读了《初中生数学学习》,便喜欢上了这本杂志.它使我学会了很多学…  相似文献   

9.
时间:五月菠萝飘香的一天地点:《第二课堂》所到之处人物:老编+作者+读者方式:书信+电话十网络主编:改版后的《第二课堂》已经出刊5期了,不知读者朋友对我们的努力还满意吗?我们特别想听听读者朋友的声音。罗丽姣《来自隆回第六中学159班):我  相似文献   

10.
1 读后有感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年第8期刊载了罗增儒教授的《解题分析——我对一道三角习题的学习》一文,读后深为罗教授的渊博知识、独到的见解所折服.下面谈谈笔者对解法2的一点补充:原文节选如下.题目已知 sinα+sinβ=P ①cosα-cosβ=q ② 求:sin(α+β)和 cos(α+β). 解法2:对p、q不同时为零,不妨设q≠0有  相似文献   

11.
兼语在兼语结构里兼有宾语和主语两种功能。兼语结构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句法结构,两千多年来古书里的格式和现在的格式基本差不多。例如: (1)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渭语标记=,宾语标记?,兼语标记?。下同。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诸葛亮《出师表》) (3)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史记·冯唐传》) (4)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鲁迅《一件小事》) (5)她的伤处使他痛苦。(杨沫《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2.
说“何有”     
《论语》里记载了孔子说过的两句结构极为相似的话: (A)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B)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 哉?”(《子罕》)这两句话中都有“何有于我哉?”。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译为“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译文之后还有注解,大意是:如果把“何有”看作“不难之词”,那么,“何有于我哉”便应该译成“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困难呢?”全文由自谦之词变为自述之词了。  相似文献   

13.
(一) 我们是否需要对“主体与客体的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关联)”再认识? 甲:近来,我读到了柳树滋同志所撰写的《微观测量与量子力学的人类学特征》(《自然辩证法通讯》,1990年,第2期,以下简称《特征》)一文,这一文章认为:“经典物理学的概念能够反映物质客体的纯本体论结构”,而在量子力学中,“通过测不准关系,……我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3期中陈妍娜老师的《课改中的体验与反思》一文后,笔者深受启迪。下面结合自己的一个教学片断和陈老师及各位前辈商榷。[案例一]师:(出示35+□=4□)想一想,有几种填法。学生从“35+5”~“35+9”汇报后,教师满意地点点头,正欲小结,这时一位学生说还有填法,如:35+10=45。师:(不假思索)我不同意,大家同意吗?生:(齐答)不同意。师:为什么?生:因为□里只能填一个数字。(教师给予表扬。)这道开放题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位”而设计的。陈老师在这一片断的反思中指出:“我不同意”,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散句,什么是整句?散句是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例如:“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不能够.”(鲁迅《朝花夕拾·小引》)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近、句式匀称的一类句子.整句往往运用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6.
一次在制作ppt时,由于自己的失误出现了这样一道题:当评析完题中三个空格处的解法后,一位学生站起来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觉得这道题有问题。四班《儿童报》《小画报》《小故事》的本数一共是34+3+2=39(本),而题目中的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一 +V”的语义问题 (这里的“Verb”也包括部分“adjective”)。数词“一”直接出现在动词之前 ,是常见的。“一 +V”的出现 ,须有一定的语境 ,并且不同语境下的“一 +V”,产生不同的作用。(一 )先行句语境里的“一 +V”这里讨论“一 +V”的语义问题 ,涉及的是复句。首先看先行句里的“一 +V”:(1 )我们·一 ·到 ,那歌声便戛然而止。(《散文》1 980年第 3期 5页 )(2 )春灌 ·一 ·过 ,活就轻松了。 (《人民文学》1 995年第 9期 90页 )(3)这么 ·一 ·来 ,我与他们共同语言就少了许多。(《读者》1 997年第 3期 2页 )(4)四下 ·…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里经常出现“若是其×”一类结构。这是一类特殊的主谓结构。说它特殊,就是在于:为了突出它对事物性状出人意外的高强度比况,而将表比况的谓语前置。对于这一类结构,对于决定这类结构性质的“其”字,从刘淇、马建忠、裴学海,到杨伯峻、徐仁甫,都有过或多或少的研究。不过,他们的结论,还值得商榷。 (一) 先看下列五组例句: (1)[若+是+其+×]: 1.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论语·子路》)  相似文献   

19.
说“有点V”     
本文旨在描写“有点”的分布,并在这个基础上揭示“有点V”结构的特点.我们这里所说的V指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在“有点”的位置上有时还会出现“有些”、“有点儿”、“有一点”等。例如: (1)绕了大圈,腿有些发酸。《离》(2)今天让我头一个发言,有点儿叫我为难。(《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4) (3)这孩子有一点讨厌他大姑。  相似文献   

20.
某教师在教学“8+几”时是这样进行的:师:8+3等于多少?(学生通过借助小棒、小组交流……出现很多种算法,有凑十法、合在一起数、接着数等)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时,有一个学生胆怯地说:我知道8+4=12,3比4小1,所以8+3=11。师:说得很好,你很聪明。(其他同学给予了掌声)在教师的这一“激励性”评价中,其他同学也跟着回答:生1:我知道8+5=13,3比5小2,所以8+3=11。师:很好。生2:我知道8+6=14,3比6小3,所以8+3=11。师:很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这yanlun个教学片断的表面看,执教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