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方”意为上海在中国的东方,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青少年是明天的太阳;“绿”象征自然、和平、青春、理想、生机勃勃;“舟”喻指知识之舟、理想之舟、希望之舟。“东方绿舟”寓意着青少年们通过素质营地的锻炼,鼓起青春理想的风帆,让知识之舟满载希望,驶向未来。这个名字是有关部门向社会各界进行广泛征集以后,由青少年投票选出的。“东方绿舟”拥有七个全国之最:最大的水面活动区(面积2000亩);最大的园区草坪(占地17万平方米);最大的树林(10万棵大树);最长的亲水平台(沿淀山湖数公里);内容最为丰富的群雕区;设施最  相似文献   

2.
朱良才 《师道》2010,(9):9-11
自从《圣经·创世纪》中记载了上帝指点诺亚建造坚固的方形大船以逃避滔天洪水带来的灭顶之灾后,“诺亚方舟”就已经成了“拯救之舟”“希望之舟”。  相似文献   

3.
刘捷 《母婴世界》2014,(1):126-127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船长,驾驶着自己的“生命之舟”。每一艘“生命之舟”都有自己的航道,自己的目的地。而母爱如海,“生命之舟”在爱的海洋中航行、锻炼,然后慢慢驶向远方。  相似文献   

4.
毛荣贵 《英语沙龙》2011,(11):52-53
四、载舟之水亦能覆舟 译者之舟欲到达彼岸,必离不开“水”。词典,则可比作“载舟之水”。不勤查词典,无“水”之译,犹如河道干涸,译者之舟则有搁浅之虞。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2007,(3)
芳舟,谐方舟,取生命、希望之舟含义;芳舟,谐芳洲,为书香荡溢之地。以“芳舟”为社团命名,足见其深刻寓意。辽宁省鞍山市胜利小学少先队大队将“芳舟社团”下设的子社团分别归入“绿色天空”、“蓝色海洋”、“银色舞台”、“金色赛场”四色地带中,特色鲜明;为社团成员分别设置“CEO”、“策划师”、“评审员”三种角色,各取所长。  相似文献   

6.
《舟行纪》可视为智性与激情并行的现代“学堂叙述”,它通过同济之人、之物、之事的历史追溯,建构起了独异丰腴的传主——“同济大学”形象;并依靠主体意象“舟”的创造、流动与贯穿,发掘了同济大学深厚的文化精神底蕴;而对现代叙事诗类型的创造性转化和“象形诗”的探索,又为诗传带来了别致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7.
<正>“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生的长度似乎已成既定,但科技的发展却细化了生命的枝节。有人说:“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都是正在发生的现实。而我认为,应乘科技之舟,掌时间之钥。乘科技之舟,掌时间之钥,善用科技,让生命铺满时间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8.
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我乘着小舟荡漾于赤壁之下。那是一个“壬戍之秋,七月既望”的夜晚。风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是“坐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露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舟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相似文献   

9.
希望月报自1996年10月创刊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四大版块结构引人注目。“希望之舟”是一个交流版块,其主旨为“沟通情感,摆渡生活”。版块主要栏目有悠悠青藤、昔日枫叶、天地之间、时空幻影等。“希望之舟”版块标志是战国时期石鼓文中的“舟”字。  相似文献   

10.
《核舟记》中说:“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这么多的东西,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文字都是在径寸之木上完成的,王叔远的雕刻技术实在是太高明了。这一点即使我们不说,孩子也一定会发现,可是仅仅于此吗?那是不是单单用一个“奇”字就可概括了呢?私下觉得,核舟雕刻内容之多、技巧之高仍然是非常表层的东西,带领孩子去赏析核舟表现出来的艺术之美,进而带着孩子去初步感受我们古代民间的微雕艺术,才是本文的重中之重——或者也是魏学咿写作此文的目的吧。核舟记,不仅仅是记核舟,更是借核舟来记微雕艺术。  相似文献   

11.
陈荣华  缪书岳 《考试周刊》2009,(29):230-231
一、研究背景拔河是淮北地区人民群众喜爱的集体角力竞技活动,也是全国各民族人民都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拔河历史悠久,据《墨子·鲁问》和《荆楚岁时记》杜公瞻注介绍,这种竞技源起春秋后期.当时楚、吴之间进行水上舟战,楚国聘请来楚地游历的鲁国名匠公输般为其设计一种名为“钩强”的器具,在舟战占优势的情况下可以用它勾住敌舟,不让其逃脱;在失利时可以用它抵住敌舟,不让其接近,以免被俘。其后,这种钩拉敌舟的战术操练又从水上移到陆上,基本动作从“退则钩之,进则强(拒)之”,演变为单一的“钩”,即“拖”、“牵”技巧,进而演绎成一种竞技项目,称为“牵钩”或“拖钩”。  相似文献   

12.
魏学氵伊《核舟记》是这样说明“核舟”之窗的 :“旁开小窗 ,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 ,雕栏相望焉。闭之 ,则右刻‘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其中的“八扇小窗” ,从一个侧面具体地体现了核舟工艺之精致、奇巧 ,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制作的卓越成就。《教师教学用书》把这段话译做“……共有八扇。推开窗来看 ,雕花的栏杆 ,两边相对。关上窗子 ,可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的对联” ,将“启、闭”译作动词“打开、关上”。“核舟”之窗真的可以启 (打开 )闭 (关上…  相似文献   

13.
<正>板块一复习导入,回顾场景师: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吴冠中先生的散文。一起读课题。生:(齐)《父爱之舟》。师:带着你对“父爱”的理解,再读课题。生:(齐)《父爱之舟》。师:好极了!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回忆了哪些场景?生:买枇杷、住旅店、逛庙会、雨雪天背“我”上学、凑钱为“我”缴学费、送“我”考学、送“我”入学、缝补棉被。  相似文献   

14.
释“”“”孙化龙对“方”字的解释,向有分歧。最有影响的首先是《说文解字》,许慎依据小篆字形推测:“方,船也。象两舟省头形”(Zong总的异体字。)审小篆方字,并非省头两舟之形。许慎没有看到的甲骨文、金文中的方字,本与舟形不类,所以叶玉森看了甲文之...  相似文献   

15.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刻舟求剑@张赛  相似文献   

16.
<正>《父爱之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其中“父爱”是本文的灵魂,“舟”是本文的线索。吴冠中以父亲送他考学乘坐的小渔船为线索,叙述了父亲摇船送他上学、带他看庙会、雨雪天背他上学、凑钱为他缴学费、船上为他缝补棉被等难忘的事例,表达了他对浓浓父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篇散文选取了作者童年时的独特经历,  相似文献   

17.
清初淮安文人社集秉明之遗绪,先有望社肇始于前,四方名流多从之相应.与此同时,山阳尚有“舟社”、“琴社”之举,多与流寓此地的休宁范良有关.“舟社”、“琴社”名虽不彰,但亦为山阳文人社集的一部分,考其渊源对清初文人社集情况或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近日阅读本刊2014年第1期,《“月字旁和舟字旁”教学》一文中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不解:“月和舟做独体字时字形比较胖,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做偏旁后都变瘦了、变长了,而且都只占半格;“舟”的长横变成了提;这些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相似文献   

19.
王叔远曾刻核舟,魏学伊受赠核舟遂作《核舟记》。核舟,构思奇特,巧夺天工;《核舟记》,谋篇绝妙,脍炙人口。真可谓“舟奇文妙,珠联璧合”。核舟的奇特构思,体现了雕刻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凝聚着雕刻家滴滴心血。小小核舟,有何奇特之处呢?第一,体积小,容量大。“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就在这“曾不盈寸”的小舟上竟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共三十四字,仅此足见雕刻家技艺超群。第二,物有趣,人有神。篷,用箬竹叶做成;小窗,灵活自如,能启能闭。开启小窗,“雕栏相望焉”,说明船舱是中空的,增强了小舟的立…  相似文献   

20.
郑和的船舰,是文明之舟;郑和的远航,是和平之旅。 郑和前后,世界各国林林总总的征帆风墙中,唯一堪称“和平之帆”的,是郑和的船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