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周莹莹 《新闻世界》2013,(10):30-31
一提到经济新闻,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宏观政策、经济发展趋势等宏观性、全局性的概念,而在笔者看来,经济活动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民生,因此经济新闻应着眼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受众普遍关注的有价值的新闻。当前经济现象风云变幻,为读者揭示经济现象背后所蕴藏的真相,是体现地方党报舆论引导水平,彰显地方党报媒体责任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地方党报,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经济新闻理应对本地的经济生活发挥引导的作用,更应该贴近民生,为百姓的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2.
朱陆 《传媒观察》2007,(12):45-47
地市党报处于我国三级党报体系的最底层,与其它两级党报相比,地市党报的力量较为弱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媒体市场日益繁荣,都市报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地市党报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削弱。但是,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地方党报是地方党委、政府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有力工具,因此,地方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必须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党报的舆论引导功能,有效宣传地方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反映广大人民呼声,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党报三级办报格局中,地市报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大,是离读者最近的党报。但由于全国市州地发展水平有差异,部分地市报特别是内陆地市报,是党报系列中人才资源、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一个群体。如何发展地市报业成为地方党委和报社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党报作为地方党委的喉舌,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报业经营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地方党报长期以来沉淀的政策、机制、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突  相似文献   

5.
当前,地市党报在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的前提下,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实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可以说是各家地方党报孜孜以求的目标.这一方面是党报自身发展所必需,更是党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那么,提高党报舆论引导力的途径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6.
城市党报作为地方党委的喉舌,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报业经营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地方党报长期以来沉淀的政  相似文献   

7.
随着区域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地市级党报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流舆论工具。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探索党报的创新途径,迅速提高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水平,使经济新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民生服务,就成为党报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第一张:优势牌。一是地位优势。地市党报是地方党委的机关报,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呼声,进行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重任,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对自己所掌握的党报,总是特别地爱护和倚重。二是地域优势。经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地市党报,改革开放以后尽管竞争对手增多了,但其拥有的畅通的发行渠道以及许多支持报业发展的热心读者,和在本地区有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文化的以及其他风土习俗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也是抢滩的“外来户”所不能企及的。三是信誉优势。长  相似文献   

9.
李琦 《当代传播》2003,(3):85-86
地市级党报是地市党委的机关报,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肩负着“把握正确导向,引导正面舆论,提供决策依据,当好参谋助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职责。 地市党报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市党报由于受到经济、文化、人才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制约,长期在一般性、动态性、常规性的报道水平上徘徊,没有精心组织一些战略性、思考性的高质量的重点报道,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发挥党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曼 《新闻前哨》2011,(4):84-86
地市党报是一个区域内最具权威性的大众纸质媒体,是该区域内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地市党报的发展受到新的挑战。本文以《鄂州日报》为例,分析地市党报发展的优、劣势.探索地方党报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步入市场经济以来,地市党报承受着日趋严重的竞争压力,强化受众意识,适应读者需要,满足读者需求,不断拓宽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成为其新世纪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要提高地市党报的市场竞争力,我认为当务之急必须要正确处理五种关系。 正确处理指导性与可读性的辩证关系,强化可读性地市党报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对实际工作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这种指导性应该通过提高宣传报道艺术,让舆论吸引读者自觉接受来实现。倘若一张报纸缺乏可读性,人们读起来味同嚼蜡,它的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指导性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有些地市党报之所以缺乏可读性,不外乎两方面原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公开透明、网络兴盛普及、新兴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创新报道方式、提高党报质量、增强舆论引导力成为摆在各级党报面前的问题。近年来,十堰日报不断创新报道方式,大胆尝试时政新闻民生化、民生新闻主流化、外埠新闻本土化,有效提高了党报传播质量,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流舆论阵地,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探索党报的创新途径,提高经济报道的整体驾驭能力,做好经济报道有效引导舆论,使经济报道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民生服  相似文献   

14.
几十年来,我们的党报一直重视和倡导报纸的可读性。今天看来,仅提倡可读性,已不合时代的要求,应当增强必读性。这是新的条件下党报发挥教化作用的需要,也是党报有效切入市场的需要。地市党报要充分体现好地方党委政府的意图,履行好党报的职能职责,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提倡报纸的必读性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地市党报增强报纸的必读性,就必须强化读者本位观念,嫁接各类报纸的优势,将市场规律与新闻规律相结合,努力实现两个转变,推出两个品种,编发三类新闻。一、努力实现两个转变。第一,要由简单图解党委政府意图…  相似文献   

15.
策划是地市党报形成自己的风格、打造自身品牌的有效途径。增加看点是地市党报抓住读者眼球,提高报纸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地市报以其地方原创新闻的贴近性、快捷的时效性和贴身的指导性成为地方党委指导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的重要抓手。以其不可替代的本土性成为地方主流媒体,在促进地方科学发展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左平 《新闻世界》2013,(10):138-139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作为地方党报,经济新闻理所当然是新闻报道的主角。那么,如何通过老百姓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生活中最细微的变化,反映未来经济生活的走向,用最通俗易懂的新闻语言,讲述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济故事,成为党报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一篇经济新闻稿件的采编为例,对如何让读者爱看经济新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易安 《新闻记者》2000,(1):33-34
江苏省记协、南京大学和盐埠大众报近日联合在老革命根据地盐城市,举行了“党报改革与发展新课题学术研讨会”。来自苏、浙、沪、川、粤、鄂和北京七省市的50多位专家、教授、研究人员和新闻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在多元化格局中,面临着世纪之交,党报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准确定位,适应市场赢得读者,实现“两个满意”2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改革报纸版面,提高党报质量,迎接飞速发展的网络媒体的挑战?如何能切实有效地推进改革,又能实现报业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些现实问题受到与会代表的共同关注,他们从观念、思维、…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越来越休戚相关,经济生活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生活形态之一,经济新闻已成为激烈的媒体竞争的主要战场。在经济新闻方面,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挥资源优势,塑造自己的权威性、特色和报道风格来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党报急需解决的问题。《新华日报》努力寻求经济新闻报道的最佳切入点,把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和决策与服务于受众经济信息需求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提高党报经济新闻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在地方党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济新闻所占比重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方党报的质量。当前,地方党报经济新闻写作中有三大矛盾亟须解决:一是不少经济新闻是数字的罗列,读者感觉乏味;二是经济新闻见物不见人,读者感觉沉重;三是经济新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同时应该是党报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报道内涵在丰富,外延在扩大,经济与民生紧密融合。本文就经济新闻如何用百姓的视角来采写大家能读、爱读的新闻,使党报经济新闻成为争夺读者“眼球”的亮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