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岳衡 《物理教师》2004,25(12):50-52
2004年的高考试题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共有11个省市单独命题,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就有4套,其中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采用了2004年全国理综高考试卷(第2套)(以下简称理综2套),本文现就该卷物理试题作一点分析,并对今后的物理教学阐述一些浅见,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高考顺利结束了。2004年是实施扩大各地高考单独命题权的第一年,共有11个省市单独命题,有26个省(市、自治区)采用“3 理科综合/文科综合”模式,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共有六套试卷,其中浙江等八省使用了全国卷Ⅰ,重庆、湖南等八省(市)使用了全国卷Ⅱ,甘肃等四省(自治区)使用了全国卷Ⅲ,  相似文献   

3.
刘国钧  周彩萍 《物理教师》2001,22(10):42-44
2001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卷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I卷24道选择题,合计144分;Ⅱ卷7道题,合计156分.其中I卷,涉及物理学科9题(54分);涉及化学学科10题(60分);涉及生物学科5题(30分).Ⅱ卷中,涉及物理学科3题(62分);涉及化学学科4题(59分);涉及生物学科2题(35分).(Ⅱ卷中有一道题为理、化综合题,一道题为生、化综合题.)下面从物理学科谈谈我们对2001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高考中 ,出现了两套理科综合试题 ,山西、天津、江西的理科综合试题依据新教材编拟。除上海外 ,其余省区的理科综合试题依据统编教材编拟。尽管这两套教材有较大的差别 ,但二者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这样便不难理解今年的高考中 ,这两套综合试题的异中有同。便于叙述 ,我们把山西、天津、江西卷称为“新教材卷” ,其余省区的试卷称为“旧教材卷”。一、两套理科综合试题的比较两套试卷结构完全相同 ,均分为Ⅰ ,Ⅱ两卷 ,总分 3 0 0分 ,考试时间 1 50min。Ⅰ卷 2 0道小题 ,每道小题 6分 ,共 1 2 0分 ;Ⅱ…  相似文献   

5.
2002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带有明显的“拼盘”色彩。试卷共30个题,粗略地按学科划分,生物科占60分,化学科占120分,物理科占120分。其中物理部分包括6道选择题(第15~20题),3道论述计算题(第26、27、30题)和1道实验题(第29题1),共10道题。下面仅就物理试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1、试题的导向性好。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选拔新  相似文献   

6.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有多套理科综合卷和物理试卷.这些试卷中物理试题的共同特征是凸显基础工程,关注课改新声.回归经典、突出基础、关注课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2009年很多省市迎接了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品味高考物理试题,搞好物理教学是值得关注的话题.具体地说,这些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查: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全国除台湾省外 ,所有省市都将加入“3 X”高考科目改革的行列 ,其中绝大部分省市的“X”都将实行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 ,如何适应综合能力测试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在对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进行剖析、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关于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物理备考策略 ,供参考 .一、关于知识测试的备考策略1 .试卷透视( 1 )试卷题量适中 ,难度相对下降2 0 0 0年和 2 0 0 1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原始分分别为 2 6 0分和 30 0分 ,总题量均为 31题 .试卷分为两个部分 ,其中第 卷是单项选择题部分 ,2…  相似文献   

8.
张盘洪 《物理教师》2009,30(10):20-22,51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有多套理科综合卷和物理试卷。凸显基础工程,关注课改新声,是这些试卷中物理试题的共同特征.回归经典、突出基础、关注课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2009年很多省市迎接了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新高考,品味高考物理试题,展望物理备考策略,这是我们今天应该共同讨论的话题.具体地说,这些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查.  相似文献   

9.
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两套全国卷和2005年、2006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相比,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给人以十分平稳的感觉。一、试卷结构稳定从两套试卷结构来看,2007年和2006年、2005年完全相同。生物、化学、物理各学科试题的数量及赋分完全一样:生物5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共72分;化学8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共108分;物理8  相似文献   

10.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近三年共有7套,其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的考查总分297分,占物理试卷总分840分的35.4%,仅次于力学部分,这充分说明电磁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和重点,因而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一、三年来电磁学考查比重及内容分布1.考题中电磁学所占分值和比重2005年Ⅰ(湖北卷)、Ⅱ(陕西卷)、Ⅲ(新疆卷)电磁学考题分值分别为44、44、45分,分别占总分120分的  相似文献   

11.
刘国钧 《物理教师》2000,(10):36-38
2000年江苏省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理科考生使用的试卷为浙江、江苏、吉林三省共用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在江苏省的阅卷中,我们对第1卷(第1卷由机器批阅)随机抽样1256份进行了统计分析.下面从物理学科的角度谈谈对今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2006年高考物理压轴题命题特点分析2006全国高考共有6套理科综合卷和3套物理卷,这些试卷中的高考物理压轴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综合题的分析能力,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试卷满分300分,第1卷选择题126分,第Ⅱ卷非选择题174分,其中理、化、生各占120分、108分、72分.在第1卷中,物理与化学、生物试题分开,单独列为第二大题,以多项选择的形式出现,计8小题48分.在第Ⅱ卷中,物理试题列为前四道(22题至25题),包括一道实验题,三道计算题,计72分.虽为理科综合,各题均为学科内知识,并无学科间综合题目.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河北考生抽样第Ⅱ卷1049份,对各题目得分统计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14.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从整体上看 ,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仍然保持了近几年的特点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同时也强调能力的考查。主要特点如下 :1.紧扣考试说明 ,各科都注重了本学科的主干知识考查 ,全卷仍然采取“拼盘式”结构 ,突出了学科内综合。2.试卷题量与2002年试卷比较有明显变化。卷Ⅰ选择题共22题 ,分值占44 % ,比去年增加了两道物理选择题 ;卷Ⅱ非选择题共12题 ,分值占56 % ,从学生反馈与阅卷情况来看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做完。3.试题题序较去年也有明显变化。卷Ⅰ的题序仍然保持往年的生物、化学、物理的顺序 ,但卷Ⅱ有…  相似文献   

15.
每年全国及各省的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或物理试卷中,几乎都有天体运动的问题,下面是2008年两道高考物理试题.  相似文献   

16.
一、物理试卷(题)概述 通读2006年全国和各省市自主命题理科综合及单科物理试卷(题)(共11套),我们认为命题人在命题设计中,坚持了三个有利的原则,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理科综合命题指导思想,就物理试题而言,是既适合我国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又让中学师生满意的高考试题,它对于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一定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简称理综卷)共有两套全国卷,其中卷一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等使用,卷二供山东、河南等省使用。现对这两套试卷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考情比照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的18套理科试卷中,每套均有一道立体几何解答题,两道左右的小题(选择题、填空题),题目和分数最多的是四川卷,四道题共26分;题目和分数最少的是湖北卷,两道题共17分.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及分值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吉林、浙江、江苏和山西4省在2000年高考中实行了“3 X”科目设置方案,并把“X”科目确定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试和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一样,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担负着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的重任。2000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共有两种试卷,一是山西卷,一是吉林、江苏和浙江卷(以下简称三省卷)。两卷涉及的考试科目、试卷满分和考试时问是一样的,考试科目为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学科,试卷满分为260分,考试时间为150min。山西省单独命题,主要是为了支持该省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  相似文献   

20.
电学知识在以往的高考试卷中 ,占分大体在 1/3左右 ,而在 2 0 0 0年的山西、浙江、江苏和吉林四省的理科综合试卷中大体占物理部分的 1/2强。究其根源 ,可能有三个原因 :其一 ,理科综合试卷中物理试题的题量较少 ,如单纯考力学题 ,知识覆盖面很小 ,而在考电学题的同时实际上同样也对大量的力学知识进行了考查 ;其二 ,综合考试加强了对物理学中各知识块之间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而电学与其它知识块之间的有机结合的联系点很多 ,这为命题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素材 ;其三 ,电学问题中有大量和生产、生活实际及高科技技术相联系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